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Culture

杂志简介:《中国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60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史新篇、专学研究、文化与传统、古典新义、文学与文化学阐释、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宗教与民俗、作家专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0190
国内刊号:11-2603/G2
全年订价:¥ 240.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684
总被引量:1875
H指数:16
期刊他引率:1
  • 童心论

    作者:范曾 刊期:2008年第01期

    因了明代出了一位桀惊不驯的奇才李贽,著了一篇名标千古的《童心说》,五百年来争议论说不断。李贽是一位恣肆的人,对先贤往哲的不恭,大似战国时的庄周。于是重礼而主敬的大儒们,对李贽的“不敬”往圣是有些恼怒了。我们知道,李贽是一位爱骂人的先生,但他自己似乎也知道社会上的物议,

  • 中国社会封建论驳议

    作者:冯天瑜 刊期:2008年第01期

    把秦至清的中国定性为“封建社会”,是近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流行说,此说被认定为唯物史观的论断,似乎不容置疑。然而,我们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论着却会发现:唯物史观创始人反对滥用“封建”概念,不仅从未将前近代中国、印度称作“封建社会”,

  • 从性别与文化谈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

    作者:叶嘉莹 刊期:2008年第01期

    多年来,我虽曾写过不少篇有关词与词学方面的论文,但却大都是以男性之作品为主,而未曾写过任何一篇有关女性词人的论述。一年前应香港城市大学之邀前往讲学,曾做过一次题为《从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谈早期词之美感特质之形成》的讲演。

  • 女性语言与女性书写——早期词作中的歌伎之词

    作者:叶嘉莹 刊期:2008年第01期

    西方女性主义,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女性自我意识之觉醒,继之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兴起,开始了对于“文学中的女性”与“女性的文学”之种种反思和研讨。到以后女性主义性别之论述,则结合了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学派的对话,而且与时俱进地渗入了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种种新说。其所牵涉的纷坛繁复,

  • 竹夫人与汤婆子

    作者:白化文 刊期:2008年第01期

    “竹夫人”供夏季纳凉用,“汤婆子”供冬季取暖用,同属于床上用品。现代都市家庭中早已不用,当代青年可能见都没见过。前几天看电视节目,看见浙江省某市的民俗博物馆中展出竹夫人,不由得慨叹,我们七老八十的人几十年前使用的东西,竟然成了文物啦!

  • 国人自撰中国文学史“第一部”之争及其学术史启示

    作者:王水照 刊期:2008年第01期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林传甲和黄人分别在京师大学堂和东吴大学同时开始了《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工作。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这一编写活动竟会引发百年来文学史编写的热潮,各种类型的文学史已多至近两千部,几乎以每年二十部的速度高速产出,正式形成一门中国文学史学科。这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水平,

  • 诸子的黄昏:中国中古时代的子书

    作者:田晓菲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上古中国,“作者”的概念和“圣人”的概念息息相关。这不是说圣人必然要“作”——创作和写作,而是说只有圣人才有“作”的特权。中国上古思想史学者普鸣在他题为《成圣的诱惑:上古中国圣人写作之兴衰》的文章里,指出自公元二世纪以来,随着纸的逐渐普及,书写变得日益常见,圣人的地位也就慢慢不再是建立文本权威的前提了。

  • 郑珍诗学刍议

    作者:蒋寅 刊期:2008年第01期

    郑珍(1806-1864)是清代晚期贵州最重要的学者和诗人,由于穷处独学,终老僻壤,他的学术和创作成就没有被当世所认识。随着他的遗著在身后陆续刊行,他在经史小学、地方文献研究等方面的成就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诗歌创作更是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到今天,已没有人会否认郑珍在经学和诗歌方面的造诣,但他的诗歌创作在近代文学研究中似乎尚未...

  • 《柳如是别传》补证三则

    作者:郑志良 刊期:2008年第01期

    季羡林先生在谈到陈寅恪先生的洽学方法时说:“寅恪先生曾在几个欧美国家留学,在德国时间更长,受业于Heinrich Lüders(亨利希·吕德斯)诸大师,学习梵语及其它古代语言文字,深通德国学者的治学方法。结果他把中国考据学和德国考据学严密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再济之以德国的彻底性,写为文章。

  • 现代诗词三大家: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

    作者:邓小军 刊期:2008年第01期

    据笔者管见,中国现代诗词以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三大家为成就最高。本文拟略述中国现代诗词的若干特点,和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诗词的杰出成就。包括四部分:一,现代诗词的几个基本特点。二,现代诗词的艺术新变。三,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诗词代表作举例。本文旨在说明,旧体诗词可以反映现代生活和情感,诗词之境界与诗人的性情、学...

  • 论近代二公子词:袁克文和张伯驹

    作者:秦燕春 刊期:2008年第01期

    所谓“近代四公子”究为谁人,纷争落在之子张学良、满清宗室红豆馆主溥侗、张謇之子张孝若、卢永祥之子卢小嘉四中择二的歧异上,但另有两位的入选,始终不可撼动,这就是“中州更有双词客,粉墨登场号二云”:袁世凯之子袁克文(1890—1931,号寒云主人)和张镇芳主子张伯驹(1898—1982,号丛碧主人、冻云楼主)。

  • 书香氤氲的凫鸭塘--龙榆生先生的家学

    作者:刘经富 刊期:2008年第01期

    龙榆生(名沐勋,别号龙七,1902-1966)是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的现代三大词学家,生前曾享有大名。但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经知之甚少了。我们都受到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大量再版的《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和《唐宋词格律》的影响,可惜三书都不介绍编着者龙榆生的生平。

  • 佛外说佛——读经漫言

    作者:国风 刊期:2008年第01期

    一 佛教的社会福利事业 佛教徒服务社会、济度世人的行为是有教义做理论基础的,并不只是一般宗教性的善行而己。佛教徒的主要修行德目是六波罗蜜(六度)与四无量心。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般若(智慧)。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四种心态的充量至极。这些德目包含两类内容:其一是促使个人解脱的智慧与修持; 其二是对于众生...

  • 述书赋

    作者:龚鹏程 刊期:2008年第01期

    余征人善怀,感思秋风。故纵浪游戏,懒役雕虫。而《书艺丛谈》忽欲重椠,乃为绪语,以继谈丛。曰:

  • 鲁迅与向下超越——《反抗绝望》跋

    作者:汪晖 刊期:2008年第01期

    整整二十年前,我以此书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我至今记得由唐弢先生、杨占升先生、严家炎先生、樊骏先生、刘再复先生、何西来先生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向我提问时的情形。答辩之后,钱理群先生代表“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向我约稿,他们那时正准备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一套学术丛书。钱先生年长我二十岁,从1983年经王得后先生介绍相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