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

中国西藏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s Tibet

杂志简介:《中国西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575/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雪域村事、时代人物、藏事宝典

主管单位:中央统战部
主办单位:中国西藏杂志社
国际刊号:1002-9591
国内刊号:11-2575/D
全年订价:¥ 196.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总发文量:1732
总被引量:555
H指数:7
期刊他引率:1
  • 心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作者:易文雯 刊期:2017年第03期

    2017年1月15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齐扎拉当选为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从云南迪庆州委到拉萨市委,再到西藏自治区政府,齐扎拉以勤奋笃实、敢想敢为、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全国“两会”闭幕后,齐扎拉主席在北京接受《中国西藏》杂志和中国西藏网的专访。

  • 政府引导发展 致富不忘反哺——阿沛·晋源谈西藏民营企业

    作者:楚翘 刊期:2017年第03期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时值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阿沛·晋源在北京接受《中国西藏》杂志和中国西藏网的专访。

  • 全国政协委员那仓活佛的人生故事

    作者:边次 刊期:2017年第03期

    1988年6月的某一天早上,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第一届学员的毕业典礼在北京西黄寺举行。时任佛学院院长的十世班禅大师,将第一届毕业生的第一本毕业证亲手颁发给一位看起来已经不太年轻的学员。

  • 探访西藏牧民的定居生活

    作者:张京品 刊期:2017年第03期

    启动于2006年的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让西藏230万农牧民住上了新房。定居后的牧民生活方式有什么变化?他们的牛羊怎么办?广袤的草场如何利用?生活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从拉萨驱车近400公里,走进西藏那曲地区聂荣县色庆乡帕玉村。

  • 以“工匠精神”铸就“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新辉煌——专访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满苏尔

    作者:吴建颖 刊期:2017年第03期

    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只剩下最后四年,“十三五”时期是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加快补上教育短板的关键时期。西藏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到2020年能否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已经到了全面冲剌的关键一步。

  • 读书求学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

    作者:张国华 刊期:2017年第03期

    白玛是尼汝村土生土长的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也是从大山走出、成长起来的一位藏族文化人。他奶奶已经驾鹤西归几十年了,白玛回忆起奶奶给讲他的一段关于吃书的故事。小时候,他不好好读书学习,调皮捣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奶奶就给他讲:你表哥洛桑七林在读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读书学习,做家庭作业,由于家里姊妹多还小、缺...

  • 抛撒吉祥,让幸福随糌粑飘飞!——记西藏白居寺新年民俗活动

    作者:丁薇薇 刊期:2017年第03期

    将青稞炒熟,然后磨成粉,就是糌粑,它是藏民族最传统的主食之一。

  • 从瑞士寻根回到故乡,他创立了来自香格里拉最纯粹的青稞啤酒

    作者:萍措卓玛 刊期:2017年第03期

    近来,香格里拉啤酒是啤酒圈的新秀,它荣获了2016比利时布鲁塞尔啤酒挑战赛、也是“欧洲啤酒之星”首款获奖的中国啤酒。

  • 一段尘封的历史——记为抗日捐躯的黄埔军校藏族学生

    作者:喜饶尼玛 刊期:2017年第03期

    我研究藏族近代史多年,总会在一些特定的。日子写上几篇文章,纪念为抗日救亡做出过贡献的人,特别是人们并不了解的烽火中的藏族僧俗民众。内容多为他们如何捐助粮食物品;如何参与抗日活动;如何为抗战胜利祈祷,诅咒日本强盗。在撰写相关文章时,我注意到记叙藏族民众直接参军参战的材料不多,因此花了极大功夫去寻找。我的相关文章被很多人...

  • 背靠“娘家人”撑起“半边天”——西藏近年来开展农牧民妇女技能培训综述

    作者:廖云路 刊期:2017年第03期

    去年入冬以来,西藏各级妇联趁农闲时节大力开展农牧区妇女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培训促创业,以培训促脱贫。传统编织技艺传承、家政服务技能、电商创业知识等各类培训如火如荼,形成了积极创业、踊跃创新的新局面,让农牧区妇女群众背靠“娘家人”撑起“半边天”。

  • 从“吉麦”到不让须眉的巾帼

    作者:曲杰 刊期:2017年第03期

    解放前西藏社会中妇女地位较低,藏语中妇女被称为“吉麦”,吉指“生”,麦指“下劣”。现如今,妇女们扬眉吐气,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时期国家主人。笔者有幸深入琼结县农牧区基层,领略西藏普通妇女不一样的巾帼风采。

  • 一位女检察官的三次落泪

    作者:卢文静; 李文健; 马静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中游,有一个叫“加查”的地方,平均海拔3000米,是山南市12个县(区)中海拔最低、气候最好的一个。江水穿城而过,将这个美丽的小城分为南北两岸。加查,在藏语中意为“汉盐”,相传文成公主经过此地遗落了一块盐,加查因此而得名。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流传着一位当代“文成公主”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加查县人民检...

  • 觉嘎:在青藏高原上放飞交响乐

    作者:程云杰; 唐召明 刊期:2017年第03期

    时光倒流到45年前,觉嘎还只是西藏当雄草原上的一名放牛娃,音乐启蒙就是唱传统的牧歌、跳传统的果谐,当时的小学还没有开设专门的音乐课。

  • 洛桑金巴:农奴出身的西藏民营企业家

    作者:刘峥 刊期:2017年第03期

    藏语洛桑金巴,翻译成汉语是智慧而又慷慨的意思,这种饱含着美好愿望的名字,对一个农奴出身的孩子来说,若能实现这个愿望,可以说希望很渺茫。

  • 把实事办在农牧民群众心间——记西藏琼结县白松村第六批驻村工作队

    作者:坚耶巴·曲尔嘉 刊期:2017年第03期

    “白松”,在藏语中为三兄弟之意。白松村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的琼结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雪巴居委会西南方向6公里处,下辖3个自然村,182户7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