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

中国西藏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s Tibet

杂志简介:《中国西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575/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雪域村事、时代人物、藏事宝典

主管单位:中央统战部
主办单位:中国西藏杂志社
国际刊号:1002-9591
国内刊号:11-2575/D
全年订价:¥ 196.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总发文量:1732
总被引量:555
H指数:7
期刊他引率:1
  • 2008北京藏学讨论会

    作者:扎西 刊期:2008年第06期

    2008北京藏学讨论会于10月14日上午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220名藏学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学术盛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会议期间向国内外藏学界隆重推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其中包括全套《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对勘本、《西藏通史》(十卷本)中的民国卷等,并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藏研中心组织开发的藏文通用转码软件和计算机藏文...

  • 与外国议员谈拉萨事件

    作者:肖明 刊期:2008年第06期

    2008年9月10日上午,前来参加残奥会有关活动的欧洲G国联邦议会体育委员会的议员一行十余人,在该国驻华使馆官员的陪同下,专程拜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与中方专家学者座谈。在两个小时的交流中,来访的议员们先后提出了九个问题。其中有几个问

  • “达赖”称谓的由来及其他

    作者:刘伟 刊期:2008年第06期

    达赖这个称谓不是达赖喇嘛自封的,不是藏传佛教自己创造的,也不是旧西藏统治阶层封予的,更不是外国人封赠的。"达赖"称谓最早是中央王朝册封的,称谓表达了多民族的语言特色。明末时期,藏传佛教众多教派中以萨迦、噶举、噶当为最,但许多僧人胡作非为,忘却佛祖教诲,追逐名利,不守戒律,不遵守寺规,不敬师傅,吃喝

  • 《西藏历史与现实图片展》在柏林

    作者:卢颖 刊期:2008年第06期

    2008年9月北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金秋的柏林就张开它的双臂欢迎来自欧洲25个国家的侨领举办"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第十五届大会"。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姚茂臣一行4人也应邀参加了这一盛会,并为这次会议带来了《西藏历史与现实图片展》。9月10日上午,欢迎仪式在柏林宾馆大厅举行,在急促的锣鼓声中舞狮表演,接下来欧华联会与中...

  • 伦珠措姆添置了新佛龛——伦珠措姆的故事之二

    作者:罗绒战堆 刊期:2008年第06期

    2007年,伦珠措姆的家里添置了一个新的佛龛,但过去旧房里那张的照片仍张贴在正房显著位置。藏人乐观知命,讲究知恩图报,为报的恩情,将恩人神化,并与传统的神灵共同供奉是藏人对于恩情最神圣、最崇高的回报。

  • 卡贡乡的致富路——走进察雅县卡贡乡整乡推进项目

    作者:温凯; 常川 刊期:2008年第06期

    7月的卡贡,一片新绿。群山夹峙中,红色的澜沧江迤逦向南,淌过一座座掩映在葱郁树林里的安居新房、一片片阡陌纵横的肥沃田野、一条条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其间点缀着村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间或还有忙碌的大货车和摩托车绝尘而去,构成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生动而和谐的美好画卷。

  • 吉多乡中心小学见闻

    作者:昂翁洛布 刊期:2008年第06期

    2008年7月下旬,记者在西藏昌都地区类乌齐县吉多乡格然村采访当地的安居工程时,听乡长江白尼玛说,他们乡中心小学正在举办建校12周年暨补办六一儿童节活动,问我要不要去看看。我想,当天都19号了,儿童节都过去一个多月了。见我一脸疑惑,乡长告诉我,他们这个地方,每年5月底至6月底都是挖冬虫夏草的季节,这是当地群

  • 金秋山南行

    作者:张中源 刊期:2008年第06期

    秋天的雅砻河谷,刚收割起的青稞,一堆堆地码在金黄色的田野里,在明媚的阳光下,宛如一幅油画。在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收获了雅砻大地带给我们的喜悦。雅砻河——藏民族的发祥地从拉萨去山南的路,顺着雅鲁藏布江或蜿蜒,或平直地前行。让我们有足

  • 措拉山口卖幡人

    作者:孙开远; 李勇 刊期:2008年第06期

    傍晚,海拔4500米的措拉山口人迹罕至,除了偶尔经过的汽车之外,就只有随着山风飘扬的经幡。树林一样的经幡旁有一幢铁皮屋子。屋子里住着两个卖幡人。卖幡人一个叫旦达,一个叫索朗旺加,他们都是拉萨市尼木县普东乡人。措拉山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境内,"318"国道便经过这里,这条路

  • 高原上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西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08年试点工作散记

    作者:席琳 刊期:2008年第06期

    西藏考古工作中的陕西人西藏文物考古工作的起步和发展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援藏文物考古工作者密不可分。而在这其中,虽然经历了许多物是人非的变化,但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西藏考古研究室主任张建

  • 珠峰脚下援藏人——记吉林省第三批援藏工作

    作者:亚明; 幽悠 刊期:2008年第06期

    "人生画卷能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实属不易。借援藏平台,让忠诚融入情怀,我们辛勤耕耘,我们无怨无悔,我们无愧为新时期援藏人。"巍巍的珠穆朗玛峰在湛蓝的天空下,永远是那么静穆,茫茫的长白山,在无尽的岁月里,永远是那么明净动人,这一东一西两座山脉长久隔绝着,但是现在,一群来自长白山下的热血汉子,用他们的热诚和奉献,让相隔千水万山的两地血...

  • 追寻雪域飘来的仰覆莲——藏传佛教艺术内蒙、宁夏、甘肃、青海考察散记

    作者:戚明 刊期:2008年第06期

    十三世纪藏传佛教艺术传入祖国内地,如仰覆莲花,一直延续到今天。一支以藏传佛教美术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考察队伍历时两个月,对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四省十余个县市的藏传佛教美术遗迹进行了考察。

  • 洛扎朵宗遗址

    作者:羽芊; 金勇 刊期:2008年第06期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吸引我的不是那些绝世的风景和独特的民俗,而是那些矗立于世外,被人遗忘的废墟。喜欢走在那些断墙残壁间的感觉,踩在碎石瓦砾间,触摸那些或光滑或粗糙的石壁,心中总会升起异样的感觉,仿佛是走在时空隧道里,心常常被某些不为人知的人和事充塞着。行走之间,那段历史好像又鲜活起来。

  • 萨迦县的杆技

    作者:普布次仁 刊期:2008年第06期

    表演者的嘴巴在演艺过程中很随意,说话比较自然、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动作经常把观众逗笑。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扯休乡"强杆"(杆技),是民间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强竿(杆技)的起源很早,是流行在西藏民间的传统杂技,吐蕃时期已普

  • 高原之莺——藏族第一位女教授邓珠拉姆讲的故事(之一)

    作者:杨恩洪 刊期:2008年第06期

    来自康区的邓珠拉姆老人有一个藏汉结合的家庭。就像当年跟着马帮走出大山一样,她历尽坎坷也收获成功:成为民国时期第一个藏族女教授,桃李满天下;精通藏汉两种文字的专家学者,著作和译作颇多;当过国大代表,经历了政治洗礼。她有过一双儿女,晚年与她相伴的却是毫无血缘关系、对她孝敬有加的女儿与外孙;而与之失散50年的亲生女儿却因一篇报道在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