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家

中国摄影家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Photographers

杂志简介:《中国摄影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30/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特别报道、专题、年度中国摄影家、世界窗、史·论·评、青年十问、静观、国家文化公园、会员佳作、光影寻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7233
国内刊号:11-2830/J
全年订价:¥ 504.00
创刊时间:1988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3822
总被引量:270
H指数:5
  • 1979:沙龙的春天

    作者:蔡萌 刊期:2008年第02期

    在1979年10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文代会上,邓小平同志曾在祝词中指出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要求各级领导对其"不要横加干涉"。同时,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1这次文代会后,文艺创

  • 第七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展征稿启示

    刊期:2008年第02期

    记录影像风采展示艺术魅力创意精彩的瞬间瑰丽恢弘的风光多姿多彩的生活精妙绝伦的创意用我们手中的相机记录这一切是每一个摄影家的神圣职责

  • 内在自信的中国面向世界 评介《招摇》与《世纪转身》

    作者:郭力昕 刊期:2008年第02期

    当中国各地的摄影活动里还经常充斥着剥削女性裸体的"人体摄影"时,日本摄影策展人笠原美智子以女性主义观点书写的影像论述《招摇:另类人体宣言》的中译本出版了;当中国纪实摄影的某种流行实践,似乎仍多陷溺于对工农、偏远或社会边缘的景观猎奇、感性角度、甚至耸动题材时,顾铮策划、主编的《世纪转身:中国社会变迁的视觉记忆》适时地出现在读者...

  • 阿瑟·罗思坦的《纪实摄影》

    作者:唐卫 刊期:2008年第02期

    这是一本好书。首先我们得感谢李文吉老师的翻译,平易干净。这么上等的妙文,我都不想看原版的英文了。生怕原著都没有译本好,会让我对情有独钟的阿瑟·罗思坦产生反感。此书是从一个实践者出发的角度而撰写的专题论文,故没有一般哲学家们的学究气。斯威夫特曾经说过:"恰

  • 超脱与入俗——读吕楠的《四季》

    作者:林路 刊期:2008年第02期

    我们都生活在世俗之中,摄影家也如此。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永远是一厢情愿的梦想。然而艺术或者说摄影作品总是想超脱世俗的羁绊,走向更高的理想化的空间。这就需要生活在世俗中的摄影人,化尘俗而归于自然的境界,不要让唐诗宋词成为空谷足音。一旦优秀的摄影

  • 照片&中国画? 一种源于中国人的摄影经验

    作者:陈复礼 蔡萌 刊期:2008年第02期

    1984年,以香港的《摄影画报》为阵地,先后有10余家香港报刊跟进参与,累计发表评论文章50余篇,从而引发了一场长达半年之久的论争。这个被港人称之为"84争论"的事件,源自于8月在香港华润大厦展览中心举办的"陈复礼近作展"。而这个展览中的"影画合璧"部分则成为此次争论的焦点核心。

  • 徘徊于雅俗之间:陈复礼访谈

    作者:蔡萌 陈一年 刊期:2008年第02期

    关于摄影经历问:作为中国摄影史上非常重要的摄影家,请简要地回忆您这一生的摄影创作主要分哪几个时期?答:我由20世纪40年代走入摄影的门坎,至今已超过60年,几十年的摄影生涯可划分出若干个时期。我早期被沙龙摄影所吸引,热衷于拍摄画意的作品,五、六十年代是一个高产期;我的大部分沙

  • 走近陈复礼

    作者:陈一年 刊期:2008年第02期

    第一个十年上世纪的8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画画的年轻人,在刚开始沉迷于摄影的时候,看到了"陈复礼摄影作品展",当时我被那100幅作品震动了——摄影达至的诗画之境可以如此高妙,摄影演绎的人间生活可以这般真切感人。

  • 黄土地上“摄影三剑客”

    作者:黄新力 赵利文 张晓明 巩志明 刊期:2008年第02期

    黄新力、赵利文、张晓明三人合出一本影像书,我觉得挺合适,不是因为他们三人作品的视觉形象趋同,恰恰相反,他们每人都是陕西很特别的摄影师,他们的影像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

  • 盲眼说书人

    作者:黄新力 刊期:2008年第02期

    在电视机、收音机还没有出现的年代,说书艺人就像戏班伶人、江湖卖艺人一样扮演了娱乐社会大众的重要角色,但随着时代演变,今天这种朴实的传统艺术行业已夕阳西下,日渐式微。

  • 《在世·像场》的来由

    作者:马静坡 刊期:2008年第02期

    2007年二月,时值春节,我和河南的几个影友应陕西影友之约,到陕西关中一带拍照片,认识了赵利文,张晓明等陕西影友。我们白天拍照片,晚上在宾馆里谈论与摄影相关的事,总是聊到很晚。由于我每年都去平遥摄影节,所以我们谈话的内容也自然涉及到怎么挑照片、怎样编辑、如

  • 我见·见我

    作者:赵利文 刊期:2008年第02期

    在影像世界里艺术作品越具个性化,其作品张显的能量也就越强,生命力也最旺、最长久,个体思考的每个阶段所呈现出的影像脉络,也会随时间推移清晰起来,摄影师在不同时期的体验、认知也会随着思考而改变对世界的观看方式,好的影像没有什么规则可寻,我试图打破每个阶段的规则,寻找下一个影像实验目标,以不同方式来呈现每个阶段的内心感受。

  • 我闯入了他们的地盘

    作者:张晓明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一直以来都喜欢以一种没有目的地的方式游走,随性随遇,用镜头体验,在闲散的日子里记录一次次的旅行片断,远离刻意的安排,更没有明确的目标。

  • 另眼看世界

    作者:马静坡 刊期:2008年第02期

    庙会是摄影师少不了的拍摄题材,涉足摄影多年,拍摄庙会的机会很多,但是总是有一种感觉:拍的时候很有意思,很兴奋,但是过后整理片子时却往往不是很满意。到底哪儿不满意,好像也说不上来,反正觉得不到位。

  • 农民工:一个世界的支点 读唐浩武的《民工》系列

    作者:李云雷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一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这是两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也可以作为当今农民工的写照,在这两首诗中,我们看到了生产者与产品的分离,尽管他们创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