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评论

中国工业评论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Induftry Review

杂志简介:《中国工业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299/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工经论坛、工业领袖、视野、前沿、管理经纬、专题研究、案例分析、经营档案、创业史记

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赛迪经纶传媒投资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2096-0050
国内刊号:10-1299/F
全年订价:¥ 720.00
创刊时间:2015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730769
复合影响因子:0.67
总发文量:4733
总被引量:2292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051
期刊他引率:1
  • 智能制造的现实载体

    作者:曾纯 刊期:2016年第01期

    2015年12月5日,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首次对外《中国企业家发展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企业家总体对我国宏观经济充满信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提及,超六成企业家认为下一个风口将出现在智能制造业。

  • 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转型

    作者:张茉楠 刊期:2016年第01期

    具有强大变革能力的大数据不仅引发技术革命、经济变革,更引发国家治理的变革。大数据时代政府面临全面转型。由数据开放为起点,政府行动计划开始营造大数据发展战略,但与之相关的安全问题、立法问题、标准问题仍亟待解决。

  •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工业未来发展

    作者:杨东伟 刊期:2016年第01期

    “供给侧”的含义是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供给侧改革将对我国工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预计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深入,整个工业体系会出现“三降三升一改善”的积极变化,企业应对这个趋势有所把握。

  • 构建企业开放创新生态圈

    作者:马宇文 刊期:2016年第01期

    社交化时代的到来向企业提出与外部资源进行全面开放和链接的要求,也提供了相应的机会,而这种开放链接需要的载体就是开放创新生态圈。企业开放创新生态圈为企业创造全新的价值,带来颠覆式力量。未来企业必然将以生态圈为基本形态生存和发展,所有企业家都应思考如何构建企业的开放创新生态圈。

  • 智能工厂 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工厂

    作者:蒋明炜 刊期:2016年第01期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制造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必须迈向智能制造,依靠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实现协同设计、协同供应链、协同生产、协同服务和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应该置身于全球供应链的生态系统之中,应用互联网实现互联网+智能工厂。

  • 传统石化企业的智能工厂建设探索

    作者:覃伟中 刊期:2016年第01期

    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坚持创新驱动、“两化”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是我国传统石化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这一思考,九江石化开启了试点建设智能工厂的进程。

  • 德国智能工厂建设路径

    作者:杜品圣 刊期:2016年第01期

    作为工业4.0概念策源地,德国提出智能工厂理念,其隐含的最大目的是建立一个与互联网融合的智能化先进制造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加快反应速度。也就是说,解决成本问题和缩短上市周期是智能工厂的关键。2015年11月,德国了工业4.0第二版,并在很短时间内制定了工业4.0实施示范分布图,共记录了202个以工业4.0为导向的示范项目。

  • 我国智能工厂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杨春立 刊期:2016年第01期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必将加速智能工厂在工业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不同行业建设智能工厂的重点内容、发展模式和突破环节各有不同。

  • 李河君:探路清洁能源

    作者:周倩 刊期:2016年第01期

    李河君与其领导的创新型能源企业汉能集团,执著地追求“全产业链”和“领先技术研发”,力推汉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主导”。汉能崛起的路径,就是用前沿薄膜发电技术助推中国太阳能产业升级,打造移动能源产业。

  • 3D打印现实与4D打印未来的社会影响

    作者:陈根 刊期:2016年第01期

    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的产品是一个在三维空间里有着固定形态的物品,4D打印创造的产品则能根据我们预先设定的模型程序,在时间的维度里发生变化。3D打印的出现和4D打印的未来发展,将给制造大国中国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 实践“互联网+农资”的云农场

    作者:韩建飞 刊期:2016年第01期

    天辰云农场整合农资领域的上下游资源,创建了定制化的农场集成服务中心,并以农村服务站和测土配肥站为基础,提供多样的特色增值服务,是“互联网+农资产品+综合服务”在农资电商领域的首次应用,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和辐射范围。其“多点开花”的经营策略和商业模式值得深入分析。

  • 互联网+农资,正在发生的场景革命

    作者:段浩 刊期:2016年第01期

    云农场在这场“互联网+农资”场景革命中,有两点做法值得称道。一是将线上和线下紧密结合;二是实施生态圈战略,打造集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农技服务、农村金融、农民社交等多个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农资服务平台。

  • “互联网+农资”推动我国农业弯道超车

    作者:叶斯琦 刊期:2016年第01期

    “如果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诚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言,对于有着15.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农业发展不仅是庙堂之上的大课题,更是关乎乡野村民一食一饮能否丰足的必选题。虽然2015我国粮食总产量已“十一连增”,但丰足的背后,传统农业如何转型升级的“远虑”似有渐成“近忧”之态。

  • “接地气”是云农场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浩 刊期:2016年第01期

    王书平董事长曾一语道破云农场发展真谛,即“农村和城市大不相同,农民和市民也很不一样,做农业互联网就要‘接地气’,在搞好网络开发的同时做好线下服务,在打通‘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

  • 云农场示范农资行业如何实现互联网+

    作者:杨继刚 刊期:2016年第01期

    云农场的互联网+模式探索仍在路上,与B2C市场的天猫、淘宝、京东不同,B2B市场还缺少真正的行业领军电商平台,我们期待云农场的创新实践,能够打通B2B市场的行业顽疾,实现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