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科技

中国高新科技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High-Tech

杂志简介:《中国高新科技》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507/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封面人物、研发设计、管理科学、土木建筑、医药健康、人工智能、道路交通、技术应用、电力电气、能源环境、科技探索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
国际刊号:2096-4137
国内刊号:10-1507/N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2017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
复合影响因子:0.51
总发文量:27418
总被引量:41842
H指数:12
引用半衰期:4.0599
立即指数:0.2026
期刊他引率:0.9812
平均引文率:3.5099
  • 领航现代消失模铸造技术发展 独创苯类工业有机废气净化法--记桂林中南铸冶材料研究所所长刘玉满

    作者:朱晓苹 刊期:2019年第21期

    无论是当今还是未来,刘玉满这个名字将永远与现代消失模铸造技术和苯类工业有机废气净化法一起,成为中国铸造技术创新和大气环保历程上的一个成功典范。在领航现代消失模铸造技术发展和独创苯类工业有机废气净化法的过程中,不仅记录了这位新中国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潜心数十年的奋斗与坚持、创新与开拓的厚重历程,更让他的个人价值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 学科交叉圆科研梦 砥砺前行走创新路——记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闫森

    作者:舒铭泽; 江珊; 舒鹏 刊期:2019年第21期

    在浩瀚如烟的科研海洋里,荟萃了多少精英学者,为了科研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他们莫不刻苦攻读,潜心钻研,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智慧,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闫森,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项基于交叉学科发展的颠覆性基础科学技术,超材料技术近年来受到科研领域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由于...

  • 执着教育改革路 矢志创新伴梦行——访北京城市学院创校副校长陈宝瑜

    作者:杨帆; 舒铭泽; 陈宝瑜 刊期:2019年第21期

    教育,作为国之大计,更需要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新一代成为国家发展更好的支撑力量,而民办教育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据北京城市学院创校副校长陈宝瑜教授介绍,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精英、大众化和普及化”“三阶段论”的规划和标准来衡量,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48.1%,预计今年将达50%。

  • 突破瓶颈,连续攻关,为智能电网发展保驾护航——记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梅生伟

    作者:杜浩钧 刊期:2019年第21期

    智能电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专家在2009年提出的,进入新世纪之后,各个国家都在重新审视过去电网建设的模式,探讨未来电网的发展新方向,智能电网正是专家们对这一问题思考、研究的结果。我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讨论与应用,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交直流电力系统是智能电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常态。

  • 地球构造的探索者——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张进江

    作者:舒铭泽; 江珊; 舒鹏 刊期:2019年第21期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美丽家园,她的变化随时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我国构造地质学界组织的“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现已并入“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便是为了集合国内外知名地球科学研究者、共同讨论地球的“前世今生”而举办的。在2011年4月在南京大学举办的“第四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 植物根系与土壤的对话者——记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宣伟

    作者:徐飞 刊期:2019年第21期

    植物根系的干重虽然不及整个植物体干重的1/5,但其在土壤中展布的范围,有时要比植物体地上部分所占空间还要广。植物根系对植物起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功能,还能合成某些重要的生命物质,在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和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土壤有适宜的温度和通气条件。

  • 工匠精神,筑就光子集成技术平台——记西湖大学工学院研究员张紫阳

    作者:徐飞 刊期:2019年第21期

    古时候,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坚持通过自己的手艺提高品质,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战国时期的《庄子》中便记载了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庖丁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宰牛厨工,他为此不厌其烦地练习宰牛并将宰牛做到了极致,同时也对自己的手艺怀有一种绝对的自信,这便是一种早期的“工匠精神...

  • 探索干细胞代谢与再生的奥秘——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黄仕强

    作者:徐飞 刊期:2019年第21期

    一名新生婴儿如果不小心失去指尖或脚趾末端,这些部位还能奇迹般地再生,胚胎和婴儿的伤口也能完全不留疤痕地愈合。试想一下,若是成人呢?成人似乎并不具备这种超能力,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失去头发只会一去不复返。这是为什么呢?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特聘青年专家黄仕强指出,这些现象都与一种名叫Lin28a的基因有关,...

  • 奔跑在追“光”路上——记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郭海润

    作者:徐飞 刊期:2019年第21期

    光学频率梳是激光技术领域的重大革新,如今光频梳在超高精度光钟、物理常数精密测量、类地星体/系外生命探测、电子运动的阿秒动力学测量,超精细光谱测量、光通信多波长光源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受到国防科技、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高度关注。2007年,洛桑联邦理工学院Kippenberg教授课题组发现了一项新的光频梳产生技...

  • 绘制气候变化规律“工笔画”——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王璐

    作者:徐飞 刊期:2019年第21期

    16年,既短且长。16年前,考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王璐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气象人生。现在,她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教授,是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口中“热带气象研究领域中年轻一代的佼佼者”。王璐出生于1984年10月,2003年进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就读,自此与大气科学结缘。之后,终日与令人眼花缭乱的气象云图和纷繁复杂的气象数据打...

  • 无问西东,坚守科研第一线——记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研究员边杉

    作者:徐飞 刊期:2019年第21期

    人们经常认为“实验大鼠”和“豚鼠”是大部分实验的研究对象,但在实验室研究中最广泛流行的其实是不起眼的小鼠。科研人员并不仅仅是因为廉价才选择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的,人类和小鼠的基因有90%是相同的,这也就意味着,当涉及到分子水平时,人们会发现小鼠和我们人类并没有那么不同,这有助于他们通过小鼠进行科研研究。以小鼠为对象进行研究的科研...

  • 心系清洁能源,探索储能电池新高度——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特任教授任晓迪

    作者:徐飞 刊期:2019年第21期

    中国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能源转型、清洁能源升级的浪潮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任晓迪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储能电池、化学催化、功能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励志科研,圆童年梦想任晓迪的家乡曾经以煤炭产业为主,...

  • 以“大数据”检索未来——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特任教授何向南

    作者:徐飞 刊期:2019年第21期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发展进入快车道,相关技术、行业应用、制度建设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万物数字化”浪潮奔腾而来,数字化为融合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各行业通过与大数据融合,积极探寻转型升级的路径,拓展创新其发展空间。“科班出身”的何向南,从博士起一直致力于信息检索领域中个性化推荐技术研究和实践应用,重点解决互联网用户的行为分析和...

  • 以自然为师的机器人探索者——记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钟勇

    作者:徐飞 刊期:2019年第21期

    尽管人类已经能够借助科技的力量来改造世界,但许多技能仍然是人类所没有拥有的。大自然进行“公平选择”后,人类惊奇地发现某些生物具有人类所不具备的独特“技能”,他们也可以在人类难以触及的地方生存。那么,能否以大自然为师,向其他的生物学习,以提高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适应能力,并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催生了仿生机器人...

  • 青春无悔,做清洁能源材料的探索者——记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崔可航

    作者:徐飞 刊期:2019年第21期

    远古时期,人们从利用自然火、钻木取火,过渡到煤炭、石油的利用,人类文明的发展实质上是能源利用能力的发展。迄今为止,人类当代文明和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之上。到了21世纪,由于对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储量的担忧,以及化石能源在开采与使用过程中衍生的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人们将探索的目光投向绿色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