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

中国佛学杂志 部级期刊

The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

杂志简介:《中国佛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汉传佛教_(一)教史研究、汉传佛教_(二)义学研究、藏传佛教

主管单位:中国佛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佛学院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387
总被引量:52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3.5641
  • 公元7世纪中期至8世纪中期龟兹佛教

    作者:姚律 刊期:2019年第02期

    从公元7世纪中期开始,龟兹本土小乘佛教由盛转衰,中原大乘佛教传入龟兹,兴建起汉寺,开凿了具有鲜明汉地佛教艺术特征的汉风窟,是龟兹佛教史上值得回顾的一段华章。

  • 南屏梵臻及其思想

    作者:可祥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主要解决了南屏梵臻生平中的几个问题及其思想特点。宋代天台宗学者宗鉴和志磐均称梵臻有奉旨迁住金山寺之事,但是否确有其事?经对有关禅宗史籍及金山寺史料的研究,均未发现有关此事的记载,由于缺乏史料支撑,此事尚难以判定是真还是伪;他入住南屏兴教寺是否是史载的北宋熙宁五年(1072)?据史料分析应更早些。有学者认为他卒于北宋崇宁二年(11...

  • 论元代江南僧人教育

    作者:李小白 刊期:2019年第02期

    元代江南僧人教育承袭前代以来丛林熏修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变化,表现为僧人修学类型趋向单一,修学倾向以舍教从禅为典型,并在佛教世俗化作用下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瑜伽僧。受江南佛教宗派发展及社会风尚的双重影响,僧人修学的倾向与类型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结构性变化与调适。为扭转江南僧人教育出现的变异问题,元朝官方及佛教内部有意识地完善寺院教育...

  • 关于1942年长春般若寺传戒照片的研究--兼论倓虚法师在东北沦陷时期的爱国立场

    作者:王佳 刊期:2019年第02期

    长春般若寺与沈阳慈恩寺、哈尔滨极乐寺、营口楞严寺并为近代东北佛教四大丛林,东北沦陷时期曾作为伪满佛教总会所在地。论文以1942年"新京护国般若寺传授千佛大戒三师、秉师、七证及诸引礼全体摄影纪念--壬午"照片为基础,结合文献史料,补充《影尘回忆录》中一些未载的史实,以及倓虚法师坚守之爱国立场。

  • 从“女人五碍”到即身成佛: 佛教女性解脱观的演进

    作者:周玉茹 刊期:2019年第02期

    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围绕女身能否成就佛果实现究竟解脱有许多争论。早期佛教经典承认女身可以成就罗汉果,同时也提出了对“女身”的否定。大乘佛教时期“转女成男”观念以通过修持获得男身突破了“女人五不可得”障碍,“女身授记”则为女身成佛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佛教对于女性解脱观念的发展演变是佛陀的本怀显现,凸显了佛教教义的应机与...

  • “首届玄奘与丝路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

    作者:唐隆君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8年8月17日至19日,"首届玄奘与丝路文化"国际研讨会在陕西省镇安县金台书院举行。来自国内外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学者以"玄奘与丝路文化"为中心展开学术交流,研讨内容涉及哲学、文学、考古学、图像学、翻译学等诸多领域。本次研讨会具体囊括了与玄奘相关的思想、传记、翻译、著述、影响、人物、信仰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大唐西域记》的...

  • 吹万广真对《华严经》的禅学解读

    作者:韩焕忠 刊期:2019年第02期

    吹万广真站在禅宗立场上,运用禅宗的思维方式,对《华严经》展开了提纲挈领式的禅学解读。他认为,《华严经》就是对毗卢遮那法身,即释迦妙性的集中展现。他从《世主妙严品》的品名中体会到,使世界成就其奇妙庄严的关键,就是众生“本无无住”的当下之心。他对《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三品经文的解读,意在阐明毗卢遮那如来的无...

  • 禅宗:回到“佛教”本身

    作者:陈坚 刊期:2019年第02期

    学界关于禅宗中国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致的共识,即禅宗乃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它的中国化在中国佛教诸宗派中是最为彻底的。然而,禅宗无论如何中国化,它依然还是一个佛教宗派,并非像日本批判佛教所指责的那样,禅宗已经偏离了佛教轨道,因为禅宗无论是在其思想中还是在其实践中,都仍然遵循佛教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坚守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比...

  • 禅宗悟道境界探析

    作者:张昌红 刊期:2019年第02期

    文字禅的兴起使早期禅宗悟道境界的神秘性受到不断消解。经过公案、颂古的固化与阐释,禅宗澄明虚静、整体无差别、即而不离、自具自足、自由无碍等悟道境界渐为世人所知,并对传统诗歌产生了深刻影响。

  • “理”不可分与法瑶“得佛之理”为“正因佛性”思想探讨

    作者:耿静波 刊期:2019年第02期

    法瑶为东晋名僧,其主张以“理”释本体,提出对佛性论产生重大影响的以“得佛之理”为“正因佛性”思想。在参考晋宋时代背景的基础上,结合竺道生“大顿悟”之说,以及吉藏大师对法瑶佛性思想的判释,对法瑶佛性论的理论依据等做初步探究,以期为理解其佛性思想提供新的视角。

  • 净土宗指方立相义探微--一种信仰层面的创造性诠释

    作者:存德 刊期:2019年第02期

    指方立相是源自净土宗的根本经典,经善导的特别提倡,变成净土宗的极致之谈。此教理在净土经典中是直接以独尊弥陀来建构的。但经中并未直接说明弥陀缘何在西方的问题,于是中国的净土宗在独尊弥陀义的基础上,又援引固有文化意识中的五行、八卦、二十八宿、四时等理论,对指方立相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这种创造性的诠释的背后,所隐含的更大层面的动...

  • 论丛林清规中的修学理念(下)--以《敕修百丈清规》为例

    作者:来浩 刊期:2019年第02期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了禅门修行的丛林规制,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论文以元代德辉奉旨编撰的《敕修百丈清规》为研究对象,并参考各种清规版本,试图探讨丛林清规中所蕴含的学修理念,并发掘僧团制度的实质精神。在具体论述中,通过辨析“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说明当时百丈禅师倡导禅风,不是不要佛殿,只是让人突破...

  • 刍议华严宗的般若中道观

    作者:德存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从中道思想的源流入手,首先分析从原始佛教到大乘初期这一时间段内中道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之脉络。龙树菩萨的中道思想可以说是印度佛教大乘初期发展的一个顶峰。本文在剖析大乘初期印度般若中道思想对中国华严宗的影响的过程中,将适当对比龙树菩萨的中道观与华严宗历代祖师著作中所涉及的般若中道思想。从华严宗历代祖师的著作中不难看出:虽...

  • 《俱舍论》中的“烦恼”与“断烦恼”

    作者:朱兆丰 刊期:2019年第02期

    按佛教理论,众生由于烦恼的推动而造业感果,继而在轮回中往复不息。若烦恼未断,业果将生生不息。而业即使已造,若无烦恼水润也无法感果。故从轮回中解脱的根本在于"断烦恼"。公元651年,玄奘将《俱舍论》新译,其后,诸家就此展开大规模研究与注疏,至今不断。在"随眠品"中,论主世亲集中阐释"烦恼"相关内容,但其所述庞杂繁复,加上诸家注疏多有辩论,...

  • 论天台智者“一念三千” 思想下的实相慈悲观--以《摩诃止观》为中心

    作者:于洋洋 刊期:2019年第02期

    慈悲是一个非常能够代表佛教精神特质的词语,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当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隋唐时期天台宗的创立者智者大师在其《摩诃止观》中,从“一念三千”的思想立场出发,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他所理解的慈悲心的境界,这种慈悲建立在对“我执”的消解之上。在智者大师的慈悲观中,慈悲之“一念心”以“三千”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