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

中国佛学杂志 部级期刊

The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

杂志简介:《中国佛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汉传佛教_(一)教史研究、汉传佛教_(二)义学研究、藏传佛教

主管单位:中国佛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佛学院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387
总被引量:52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3.5641
  • 隋唐诸宗的老庄观

    作者:韩焕忠 刊期:2018年第01期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界各宗派大都以一种睥睨的姿态议论老庄之陋劣,表明佛教中国化获得了重大成就,佛教已经取得执中土思想界之牛耳的地位。天台宗智者大师虽然对老庄的思想观念也有所肯定,但更为主要的还是对道教抱持一种严厉的批判态度,认为根本就达不到出离生死、解脱烦恼的目的。为了使自己的观点与老庄思想划清界限,嘉祥吉藏大师从"研法"和...

  • 梵汉宣译还是合本子注——东晋竺昙无兰著述及生平事迹蠡测

    作者:张雪松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东晋一度流行将同一或近似佛典的不同译本进行"合本"的做法。"合本"在东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与"格义"并列,甚至说是对"格义"的一种超越。本文认为"合本"方法的流行,与"格义"的流行大约同时而略晚。如果说"格义"的做法是以外解内,则"合本"的做法是以内解内。以竺昙无兰为例,探讨"以子从母"的"合本"方式。竺昙无兰的合...

  • 晚明戒律复兴中的两大传戒丛林研究

    作者:熊江宁 刊期:2018年第01期

    我国明代中叶后由于政府禁开戒坛以及佛教内部戒律的松弛,佛教内部弊端丛生。高僧大德无不以此为憾,努力振发。及至晚明,出现了古心如馨和云栖袾宏建立的两大传戒丛林,并有诸师对戒律的重视,带来了晚明戒律的复兴,并重建起"雅肃清规,戒行为先"的道风,佛教的面貌为之一新。

  • 有明一代汉传佛教开坛传戒情况考

    作者:刘晓玉 刊期:2018年第01期

    明朝初年,洪武、永乐二帝本着佛教对国家社稷有"阴翊王度""暗助王纲"功用的认识,对佛教多实行扶植和保护的政策。明中叶的嘉靖皇帝与明初的几位帝王不同,极为崇信道教,排斥佛教。在其当政期间颁布了一系列诸如焚佛骨、毁佛像、沙汰僧尼、不许僧人游方说法等针对和控制佛教的政令,严禁僧尼开坛传戒,态度坚决且惩处严重。万历皇帝的生母慈圣太...

  • “安详而逝”何以可能——以佛教视域下的临终关怀为主体之展开

    作者:田湖 刊期:2018年第01期

    生存和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议题,但相较死亡人们更喜欢关注生存。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存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保证,从而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追求生活的品质上,而作为人的永恒伴侣的死亡却被边缘化了,人们对其无视、讳言、逃避和恐惧。"临终关怀"亦多被人们忽视,因而,大多数人难以企及"安详而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心理学者、医学者、...

  • 两晋华严“十地”经典的传译

    作者:米进忠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两晋时期,华严“十地”经典凡三译,即西晋竺法护所译的《渐备一切智德经》、姚秦鸠摩罗什所译的《十住经》、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的《华严经?十地品》.三个译本对“十地”名称的翻译是不同的,翻译风格也不尽相同.竺法护的译本坚持了质直的翻译风格;鸠摩罗什的译本则注意调和梵汉两种语言的特色,注重行文的流畅与简洁,文笔清丽优美;佛陀跋陀罗的...

  • 试论中古佛典序跋的抒情性

    作者:赵纪彬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中古佛典序跋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其抒情对象多是与佛教相关之物或人,如佛典、佛典的翻译者与整理者、持积极佛教态度的上层统治者等。中古佛典序跋多流露出正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其中不乏对抒情对象的溢美之词。中古佛典序跋抒情性的形成与序跋本身所具有的抒情性、其题写者对主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及情感体验、题写对象的价值属性、当时文学的自觉...

  • 《法华经》六番神咒研究之二

    作者:可潜 刊期:2018年第01期

    鸠摩罗什于姚秦弘始八年(406年)在长安草堂寺翻译《妙法莲华经》,其中一品为《陀罗尼品》,宣说了药王菩萨、勇施菩萨、毗沙门天王、持国天王、十罗刹女等所说的五个咒语,加上《普贤菩萨劝发品》中的普贤菩萨所说咒,合称为"法华经六番神咒"。本文续接此前研究(1),结合相对应的梵文,对照现存几种汉译本,参考《法华经》梵文写本、梵文刊本、...

  • 支遁“即色论”般若思想解析

    作者:理净 刊期:2018年第01期

    支遁法师是东晋时期著名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六家七宗"的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即色宗",主张"色即是空"的思想。不仅对当时般若学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后来般若学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虽然般若学思想后来受罗什法师、僧肇大师、吉藏大师等人的影响,对早期"六家七宗"的般若学有所批判,但不可否认的是支遁、道安...

  • 五蕴学说三探——修持纲要:七处善·三种观义

    作者:思和; 虢侗 刊期:2018年第01期

    本文依蕴、处、界三科的次第阐述了"七处善、三种观义"的义理体系构成,这是佛陀的修持理论。在实践方面,列举了佛陀指导罗睺罗观修并为人演说五受阴、六入处、十八界、尼陀那法(缘起论)。经历了这一过程,佛陀观罗睺罗"心解脱智熟,堪任受增上法",罗睺罗亦认识到"此诸法一切皆顺趣涅槃、流注涅槃、后住涅槃"。就此可知,"七处善、三种观义...

  • 蕅益智旭对《大学》思想的佛学解读

    作者:释行定 刊期:2018年第01期

    《大学》是中国儒家的一部重要著作,作为"四书"之一,《大学》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两千多年来,中国大量的儒家知识分子都对《大学》进行了分析和注解,朱熹更是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这一重要命题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唐宋以来的三教合流的不断演进,许多佛教高僧也把《大学》视为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并对其进行注解,明代末年的蕅益...

  • 阿毗达摩说一切有部的极微学说

    作者:苏琦 刊期:2018年第01期

    极微作为构成色法的基本单位,是说一切有部色法论的基本概念,也是佛教色法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大小乘佛教围绕这一问题曾有诸多争论。在古印度胜论派学说的基础上,说一切有部提出了独特的极微说,至《大毗婆沙论》的出现,极微学说获得了完备的形态。对极微学说的研究可以说是了解部派佛教宇宙观和时空观的关键所在。遗憾的是,对佛教的极微学说,国...

  • 论安世高译经中的“四意止”

    作者:潘小溪 刊期:2018年第01期

    作为《佑录》记载的第一位译经家,安世高的佛经翻译极大地影响了后代的译经家以及中国本土对于佛教的接受,而这种影响可以从译词的变化中看出。"四意止"作为极具特点但在后代又被"四念处"所代替的典型佛经译词,反映出了当时中土思想与外来文化的碰撞。"四意止"译法的改变不仅有中土语言因素的影响,也涉及佛教基本名相含义的细微辨析。在同...

  • 浅谈“风幡论”之五重境界及对其诠释

    作者:米媛 刊期:2018年第01期

    "风幡论"是众人熟知的一则禅宗公案,其传播与《六祖坛经》的广泛流行密切相关。此公案自古便引人热议,但众说纷纭,见解各异,况禅宗向来不喜于文字处着眼,故前人所作公案、颂古等,在今人看来仿佛云里雾里。今时去唐朝也久矣,我们很难断言当年六祖惠能大师的本意究竟为何,但笔者认为以禅宗核心思想为基础略揣测之,总不致相去甚远。本文首先探讨...

  • 钟惺对《楞严经》的文学式评点

    作者:王镱苏 刊期:2018年第01期

    钟惺的《楞严经如说》虽然是一部佛教经疏,但由于受到晚明评点风气以及钟惺个人文学思想的影响从而具有明显的文学评点的特征,在解经程式上不依经教独出心裁,以复述经文大意和抒发个人观点相结合的模式逐段逐卷对《楞严经》进行疏解,注重从文章学角度对《楞严经》进行评点,语言生动活泼,充满个性,反映了晚明居士群体严持戒律与尊尚华严宗风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