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

中国佛学杂志 部级期刊

The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

杂志简介:《中国佛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汉传佛教_(一)教史研究、汉传佛教_(二)义学研究、藏传佛教

主管单位:中国佛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佛学院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387
总被引量:52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3.5641
  • 从《金沙塔院记》看龙泉华严塔

    作者:邢东风 刊期:2016年第02期

    浙江龙泉崇仁寺原有古华严塔一座,建于北宋,杨亿的《金沙塔院记》最早记述其事。关于古塔的情况,今人多有误解。为澄清史实,本文首先对杨文加以校勘和读解;然后根据文中所记,确认塔中供奉的原为萧詧所传感应舍利和李通玄的《华严经合论》;再通过对杨亿和周启明交往的考察,推定该塔的建成年代;最后结论认为,该塔有其独特的佛教文化价值,当初拆毁...

  • 简介

    刊期:2016年第02期

  • 河西昙旷及其《大乘起信论》研究(下)

    作者:张雪松 刊期:2016年第02期

    目前可以见到最早系统讨论唐译《大乘起信论》的学僧,应该是8世纪中后期活跃于敦煌地区的昙旷。本文探讨了昙旷的生平,并初步分析了其主要著作、残存于敦煌文献中的《大乘起信论广释》对唐译本的论述。本人认为昙旷在8世纪中叶之前,便在长安接触到唐译《大乘起信论》,因此730年成书的《开元释教录》著录唐译《大乘起信论》是可信的,《大乘起信论...

  • 近代佛教教育的发起与兴盛:以民国时成都为例

    作者:吴华 刊期:2016年第02期

    佛教教育是佛教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僧才教育更是佛教发展的根基所在。民国期间,特别是抗战时期的近代佛教教育基本上是依靠西部地区而得以绵存。鉴于笔者已对民国期间四川佛学院的发展历程有所考察,而对于整体范围内的民国时成都佛教教育仍有待深入,因此,本文在前文基础上对民国时成都佛教教育机构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作一深入且综合的考察,探索佛...

  • 从政教关系视角重构明代佛教史

    作者:王启元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中国的近世时代,通常认为始于公元一千年左右,一直到清中后期、进入近代为止。这一时期,无论在国家信仰及政教关系层面,藏传佛教的影响,一直胜过汉传佛教,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自从唐宋变革之后,中古时兴盛中土的佛教文化,开始分化。尤其青藏高原上来到了佛教'后弘期',藏传佛教开始复兴,汉传禅讲佛教不再是中原信仰的单一选择。加上北部中国辽...

  • 从悟达国师经历看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作者:德光 刊期:2016年第02期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僧侣与皇室的往来就一直存在。纵观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佛教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的慈悲、包容精神和因果理念,让中国的历代帝王都无法回避与舍弃佛教。政治的强权、专制,也让佛教不得不依附于它。历朝僧团的沙门都与君王有着密切的交往。两千多年来,对国家政治有影响的僧人不计其数,有的甚至对国家前途和命运...

  • 从止观双修到数宗并弘——试论天台宗玉泉系的发展

    作者:何晗 刊期:2016年第02期

    本文从智者理论中的净土思想出发,以弘景、惠真、承远等玉泉僧人的修行特点为切入点,分析天台宗玉泉系的发展。结论是其修行与弘传特点从原本止观双修的纯粹天台教观逐渐发展为天台教观与禅、律、密等数宗并弘,并最终归于净土行,这种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并为国清系法嗣湛然中兴天台宗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 太虚大师的华严思想

    作者:韩焕忠 刊期:2016年第02期

    太虚大师的华严思想,包括对华严宗义的判摄、对华严宗史的研究、对华严经典的弘扬以及对华严义理的研究等。在他三期三系三级三宗的判教体系中,华严宗应属于第二期、汉文系、大乘不共法、法界圆觉宗。他在各地弘法时,经常涉及华严宗史,由此形成了对华严宗史的系统化了解、持续性关注和全面深入的研究,他曾经系统讲述过'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 三阶教与净土教的论争——围绕“不合读诵大乘经典”展开

    作者:杨学勇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三阶教典籍对'不合读诵大乘经典'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但还是引来了净土教等宗派的强烈攻讦。通过对三阶教典籍的分析可发现三阶教虽不提倡读诵大乘经典,但并不反对读经诵经,它只是反对别读别诵十二部经,主张第一、二、三阶众生各读诵适合自己根机的对根佛法。这对于第三阶众生来说是读诵普法。

  • 试论佛陀的财富观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思和; 虢侗 刊期:2016年第02期

    本文依据佛典,特别是《阿含经》,论述了佛陀的大财富观。之所以说大财富观,是因为佛陀所论述的财富问题,既包括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并且以众生基本需求作为阐释的逻辑起点,进而涉及财富的创造与获取、流通与保护,以及消费和享用等诸多问题,甚至还包括了金融信贷,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成系统的。其中的许多观念和主张,至今仍具有启迪智慧、指导...

  • 吉藏的中观思想——以《中观论疏·观四谛品》的若干问题为核心

    作者:苏畅 刊期:2016年第02期

    本文以吉藏对《中论·观四谛品》所做的注释为研究对象。该品是《中论》中最重要的一品,也是历代注释家最为重视的一品,其中涉及龙树对空性的正面描述,自续派和应成派就龙树文句的解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而吉藏又不同于两家。本品还涉及'二谛''有无''假名'等中观学核心问题,吉藏对之都进行了有独特价值的阐释。本文考察了吉藏对《中观论·观四谛品...

  • “道”“持斋”“益算”对《提谓波利经》之影响——以《老子》《太平经》《抱朴子》为例

    作者:侯广信 刊期:2016年第02期

    《提谓波利经》是南北朝时期比较重要的佛教经典,它是在原一卷《提谓经》的基础之上,融入儒家伦理与道家增寿延命等思想创作而成。该经主要以佛陀为在家居士讲授五戒十善、三长斋、月六斋为主。它的出现与传播是南北朝佛教思想发展的体现之一。因此,研究《提谓波利经》对探究南北朝佛教思想与佛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该经中所体现...

  • 从药师法门到理想社会——药师文化的当代实践与弘扬

    作者:能仁 刊期:2016年第02期

    近代佛教领袖太虚大师对传统药师法门予以重新诠释、定位,他不但指出药师法门资生特质的当世适应性,而且比附中国地方为东方世界,倡导依药师琉璃世界为蓝图而建立新中国及人间净土。继太虚大师之后的印顺法师则进一步抉择和敷扬药师法门的特殊意义,他认为药师佛十二大愿可以代表佛教救世的目的,东方琉璃净土即人间的理想社会,人间净土的实现则应...

  • “三坛大戒”制度确立之义理解析

    作者:刘晓玉 刊期:2016年第02期

    晚明以后,为方便学子受戒,三坛戒法则在一个戒期内次第而授,传戒成为规模盛大的法会,可见为得方便之利是当时传戒方式变革的一个直接原因。以古心、法藏、见月为代表的晚明律学家,一方面继承前辈宗匠的律学思想,继承大小乘戒律相与会通的意旨,将大小乘的会通之义由理论付诸实践,无疑是佛教戒律制度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三坛传戒在受到推崇与肯定的...

  • 中国佛教管理哲学的现代启示

    作者:李栋财 刊期:2016年第02期

    本研究围绕中国佛教管理哲学的内容及其对现代管理活动的启示为中心逐步展开讨论。首先,回顾佛教管理思想从印度到中国的发展历史,探讨中国佛教管理哲学的形成过程;接着,就如何借鉴中国佛教管理哲学增强管理者决策、悟性和沟通这三种能力,讨论其对于管理者个人素质提升方面的启示;最后,从如何增强制度建设、增强组织创新能力以及打造学习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