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居

中华民居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Homes

杂志简介:《中华民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708/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居智库、卷首语、民居人物、城市档案、民居趣读、居·文化、居·文化_与“粽”不同,别样的地方端午习俗、本期专题、本期专题_营建传承之...

主管单位: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建筑报社;北新塑管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3954
国内刊号:10-1708/TU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2008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9179
总被引量:8885
H指数:2
期刊他引率:1
  • 珍贵的应受到郑重对待

    作者:姜志燕 刊期:2017年第03期

    如今,全民旅游比全域旅游更快一步到来。

  • 本期民居人物——王贵祥

    刊期:2017年第03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研究会会长,中国文物学会古建园林研究会副会长。王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建筑史。

  • 南孔圣地 古城衢州

    刊期:2017年第03期

    悠悠衢江水,穿城而过;巍巍古城墙,历千年苍茫。衢州。这座位于浙江省西部,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的古城,如今已走过1800年的历史。拥有着看不尽的人文景观和说不尽的铁血往事。

  • 眉山三苏祠为何被称为“岛居”?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西南隅纱彀行内。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元代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故名“三苏祠”。三苏祠是一座富有四川地方特色的古典式园林建筑,周围红墙环抱,绿水萦绕,

  • 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台江峰会圆满落幕

    作者:王盼 刊期:2017年第03期

    6月18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绿十字、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始吧&借宿联合贵州台江县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台江峰会,在“天下苗族第一县”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圆满落下帷幕。

  • “为宿迁而设计”学术论坛暨“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新闻会在京举行

    作者:卿卫平 刊期:2017年第03期

    日前,由江苏省宿迁市政府主办,宿迁市规划局、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的“为宿迁而设计”学术论坛暨“衲田杯”可持续设计国际竞赛新闻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 色达,甘孜的信仰牧场

    作者:孟杰 刊期:2017年第03期

    色达,在巴颜喀拉山的脚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这里是繁衍生息三千年的古藏族六大氏族的栖息地之一。

  •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之路

    作者:马牧青; 罗德胤; 姜志燕; 王淼; 黄华 刊期:2017年第03期

    困境中的一扇窗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不管是在白山黑水的东北,还是在椰风海韵的海南,不管是在雪山皑皑的高原地区,还是在广袤无垠的平原地区,都有他们的身影。

  •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分类发展之道

    作者:罗德胤 刊期:2017年第03期

    现实选择:变亦不变?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躲避喧嚣的人群,寻一处世外桃源,旅居几日,是一件奢侈的事。

  • 自然形成的商业链是最好的——旅游策划专家施文球采访实录

    作者:姜志燕 刊期:2017年第03期

    Q:您觉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商业链设计是由上而下比较好,还是自然形成比较好?其商业链构建是否有规律可循?

  • 立足原乡文明 创建美好社区

    作者:王淼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中华文明的根基在乡村 中国的文化根脉源自农业文明。中华文明的多元化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创造、交流与发展。若想真正全面了解中华文明,就必须走进各村寨群落。

  • 特色文化急需保护与传承

    作者:黄华 刊期:2017年第03期

    商业开发 生态优先 目前,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部分少数民族景区已经很难见到古朴自然、个性鲜明的景观,取而代之的是商业气息浓厚的景观和千篇一律的砖混结构建筑。

  • 南社村:穿越时光的岭南故园

    作者:李培军; 李翠薇 刊期:2017年第03期

    广东东莞南社村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有着农耕和侨乡双重文化特点的明清古村落,自宋代建村,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村庄绿树红瓦、古朴宁静,4个水塘点缀其间,宛如一幅立体的乡村山水画卷;

  • 村镇如何挖掘和保护传统建筑特色?

    作者:魏玉栋 刊期:2017年第03期

    保持传统建筑特色的三大理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传统养一方风情。这里所谓“传统”,是相对于一个特定地域而言的,离开了一定地域,传统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建筑一定是依托在特定地域和人文环境里“生长”起来的,

  • 新乡建下的村落诗意重构——以贵州兴义楼纳未来村规划实践项目为例

    作者:赵大鹏 刊期:2017年第03期

    楼纳村地处西南云贵高原山区,是一个美丽的传统布依村寨。传统乡村聚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楼纳作为原生态传统村寨,自然有深厚的农耕文明积淀,也具备农耕文化景观属性。因而,传统意义上的乡村聚落亦常被比作“农民的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