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杂志简介:《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554/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临床基础、针灸研究、中医写作与翻译、临证验案、述评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6-3250
国内刊号:11-3554/R
全年订价:¥ 400.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5
复合影响因子:0.92
总发文量:7469
总被引量:56287
H指数:56
引用半衰期:5.8269
立即指数:0.034
期刊他引率:0.9747
平均引文率:3.6708
  • 2019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征订启事

    刊期:2019年第07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于1995年元月创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 2019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征稿启事

    刊期:2019年第07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是国家级中医学类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部《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检索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来源期刊。本刊创刊于1995年元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250,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54/R,刊期为月刊,出版日期为每月...

  • 试论中医古籍中的“血结胸”

    作者:程梦琳 刊期:2019年第07期

    本文旨在结合历代中医古籍记载论述笔者对血结胸的认识与相似证候的鉴别及其对现代临床的指导作用。故从《伤寒论》入手,根据历代伤寒学家对血结胸的论述,分析各医家对其病因、病位、病机的认识,并辨析血结胸与结胸、蓄血证、热入血室等类似证候的异同。血结胸与现代医学的干性胸膜炎、急性肾衰竭、主动脉夹层并心包积液、外伤胸痛等均有类似之...

  • “胸为清阳之府”理论探析

    作者:初展; 姚鹏宇; 程广清 刊期:2019年第07期

    '胸为清阳之府'是临床常用的中医术语,这一理论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胸府的生理特点,并作为核心理论指导临床的实践应用。探析'胸为清阳之府'的概念意义,阐释发挥其理论内涵以常衡变,根据'胸为清阳之府'的正常生理状态论证府失其用、胸阳痹阻的病机特点。据理立法,依法组方,基于'胸为清阳之府'确立相应治法指导遣方用药,形成完整系统的治疗思路,以冀...

  • 唐代昝殷及其《食医心鉴》小考

    作者:姜辉; 徐桁 刊期:2019年第07期

    唐代蜀地医家昝殷所撰《食医心鉴》是目前可见最早的中医食疗学专著之一,但其原本长期亡佚,今本《食医心鉴》为晚出之辑本。通过对有关史书、志书以及医书的查考、对照与研究,确定了昝殷所处时代当为唐代中晚期,主要活动时期为唐大中前后。昝殷的身份当为'唐代成都府医学博士',而绝非部分文献所言'节度巡官'或'节度随军',郑樵在《通志》中'成都...

  • 李东垣“阴火”与朱丹溪“相火”之比较研究

    作者:张航; 冯嘉玮 刊期:2019年第07期

    通过对李东垣与朱丹溪主要著作中描述阴火与相火的内容进行研究,分别从阴火和相火理论的渊薮、病因、病机、证治方药4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两家有关阴火、相火思想的异同。在生理方面,朱丹溪和李东垣都主张相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在病理方面朱丹溪所说相火包括在李东垣阴火理论之中,但李东垣认为是阴火间接导致了相火妄动,病位在脾胃,主张顾...

  • 浅析王孟英《温热经纬》中“暑邪”医学思想

    作者:陈一飞; 郝征 刊期:2019年第07期

    本文主要对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所著《温热经纬》中论暑邪的思想进行了探讨,梳理了'暑必兼湿'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历代医家对'阴暑'与'阳暑'的认识。王孟英论暑的角度独特,他从六气性质、汉字构成结合中医理论、类比推导以及灵活应用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宜4个角度阐述暑多兼湿而非暑必兼湿的观点,反对妄立阴暑、阳暑之名,指出阴暑实质乃夏月之伤于寒湿...

  • 从《养生三要》三种特殊之药谈无为养生思想

    作者:李婉; 林泽斯; 肖剑龙; 张晓溪; 赵海潞 刊期:2019年第07期

    《养生三要》包括卫生精义、病家须知、医师箴言三部分,记载了益寿丸、无价之药和不药之药,体现了'药养、食养皆不如神养'的独特观点,强调养神是本、养身是末,无为是体、有为是用,造作在'心'、遭殃在'身',惟有深根固蒂才能长生久视。本文揭示无为养生的现实价值,避免过度追求养生保健与防病疗病的危害,警惕过度检查、过度诊断、过度治疗,从而缓...

  • 民国广西名医刘六桥学术思想探析

    作者:杨亚龙; 戴铭; 张璐砾; 黄贵华 刊期:2019年第07期

    刘六桥作为民国时期广西名医,一生致力于中医药临床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国医大师班秀文等诸多名医。他重视经典,师古而不泥古,临证圆活多变,力挽急危重症,提倡甘温除大热大冷论,重视嗣育,提出寡欲养精、少生优生的观点,善治广西地方常见病,并极为重视民间医药的运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其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极具特色,并有一定的先进性...

  • 探析中医“整体观念”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价值

    作者:任小巧 刊期:2019年第07期

    中医脑卒中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突出表现为形体及神志方面的症状,其病位在脑,与脏腑关系密切,并有明显的时间节律。防治应从中医整体观念着手,适时进行药物、饮食、精神调理,防止脑卒中的发生;急性期活瘀通络、祛瘀解毒、益气化瘀解毒、通腑降浊等治其标,同时辨证加用疏肝、平肝、清肝、养肝,或加清心除烦、清热开窍、温振心阳之品而达到...

  •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针灸》杂志(月刊),《针刺研究》杂志(月刊)

    刊期:2019年第07期

    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中国针灸》杂志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全面报道国内、国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 从“久病入络”看络脉层次分类的必要性

    作者:冉维正; 陈志刚 刊期:2019年第07期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有大量关于络的论述,但其名称各异、所指不一,同时当前中医教材中对络脉也没有进行全面概括,导致中医学子对络的认识侧重于浅层络脉,因而引发了对'久病入络'理论的误解。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内经》中的相关论述,结合后世医家注解及近现代医家观点。本文认为应根据其深浅分布不同而将络脉分为阴络和阳络...

  • 从《金匮要略》方后注加减探讨张仲景用药思路

    作者:李世媛; 丁跃玲; 贾于儒; 刘洋 刊期:2019年第07期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由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被后人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现代对这部著作方剂研究虽然较多,而往往忽视方剂后加减用药的重要性。书中附有方后注药物加减的方子有九,即防己黄芪汤、《千金》三黄汤、厚朴七物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己椒苈黄丸、越婢汤、白术散、竹叶汤、竹皮大丸,其结合病证特点化裁用药,同药治异症,异...

  • 论古代医家对“药”与“食”概念的认知

    作者:成莉; 甄艳 刊期:2019年第07期

    在民众养生理念不断提升的今天,'药补不如食补''药疗不如食疗'等观念深入民心。为正确理解'药'与'食'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笔者通过整理中医古籍文献梳理了古代医家对'药'与'食'概念的认知,如'药'与'食'来源相同且都有性味,但'药'与'食'二者的作用不同,性质缓急亦不同。在临证应用时有主张'先食后药'的,也有认为应'药食结合'的,通过这些概念性的...

  • 血肉有情之品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规律初探

    作者:张兆洲; 王炎; 李琦 刊期:2019年第07期

    通过对血肉有情之品运用的历史沿革、抗肿瘤的中医学理论依据及其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血肉有情之品临床应用广泛,在肿瘤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血肉有情之品之滋阴养血、填精益髓、温阳补肾等功效与肿瘤正虚邪实之核心病机中的正虚病机高度吻合,尤其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气亏损、放疗和化疗后体质虚弱者具有重要运用价值。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