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Journal of CUPL

杂志简介:《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607/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法治文化、热点聚焦|破产法修订专题、私法前沿、公法视点、文学艺术、海外采英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刊号:1674-0602
国内刊号:11-5607/D
全年订价:¥ 328.00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91
复合影响因子:3.7
总发文量:1183
总被引量:5620
H指数:31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

    刊期:2019年第06期

  • “法理”:概念与词义辨正

    作者:舒国滢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中西古代法律文献中,"理"和"法理"这些词语的运用是不统一的,受语境支配的。总体上看,如何理解"理"及其与"道"之关系,取决于思想者持何种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历来的思想者都是首先在本体论层面来解释"理"这一概念的,从本体论上看,所谓"法理",其实是指法律规整或法律规范规定的待处理事项,尤其是事项处理的行为构成要件(或"事实类型"诸条件)结...

  • 论PPP项目监管的国外经验及启示

    作者:张静 刊期:2019年第06期

    PPP项目自引进以来,在中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亦暴露出较多问题。本文拟以PPP项目发展较好的国家,如美国、韩国、法国等国为例,探讨其他国家公私合作项目在央地监管模式、PPP立法、风险控制、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的表现,提出可供我国PPP项目借鉴的理念和措施,包括明确监管主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优化风险分担...

  • 良法与善治:“法治”价值观的当下解读

    作者:田兆军 刊期:2019年第06期

    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范畴之一,所指不仅是一种治国理政的方式,一种社会治理模式,更是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它是对德治的超越,并促使德治的现代转型;它的构建是基于一种普遍性思维,处处闪耀着自由、民主、平等和公正等价值观的光辉;良善的法律自在其中,是法治存在的前提,完善的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则是法治发展的目标,也是其发展的必然...

  • 论我国法律行为转换的法律构造--以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申第3299号民事裁定书为解释背景

    作者:张文胜 刊期:2019年第06期

    法律行为转换制度不仅有其存在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正当性理由,而且能凸显意思自治的私法理念,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立法机关应以当前民法典的制定为契机,将其纳入立法的考量范畴并明确规定之,一方面可以使司法判例立法化,有利于法律适用的统一;另一方面则可以为我国法律行为转换制度的构建以及民事法律行为体系的完善提供...

  • 中国民法典上典型合同风险负担规则研究

    作者:宁红丽 刊期:2019年第06期

    我国《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第二编"合同"第二分编"典型合同"对主要典型合同中风险负担问题做了或详或略的规定。相较于《合同法》分则,这些规定有所发展与突破,表明立法者在典型合同的风险负担问题上的锐意进取。不过,这方面的规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合同法》在风险负担规则方面本来存在着一些缺漏,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未能在吸纳司法实践经...

  • 实务与理论张力关系下的美国多重代表诉讼制度

    作者:李秀文 刊期:2019年第06期

    多重代表诉讼制度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判例法,早期判例采用不同理论适用多重代表诉讼,对股东起诉的程序要件设置严格要求。近年,特拉华州最高法院判例放宽程序要件,起到示范性作用。在以母子公司运营已成常态化背景下,我国引入多重代表诉讼已成必需。在完善单一股东代表诉讼之基础上,构建与之相协调的多重代表诉讼制度。即该制度应当适用于具有实...

  • 论商法外观主义对其民法理论基础的超越

    作者:张雅辉 刊期:2019年第06期

    外观主义肇始于民法善意取得制度的解释学说,其以外观为中心连结真实权利人可归责性与善意相对人信赖的理论架构在向民法注重主观意思的体系逻辑靠近的发展过程中,重心不断向信赖倾斜,但最终仍游离于民法主要原则之外,成为一种特殊的责任状态。自风险责任引入外观主义,其在商法领域找寻到自恰的发展空间,并恢复了自身理论架构的平衡。风险系商主...

  • “审理者裁判”视野下主审法官会议的职能定位

    作者:章惠萍 刊期:2019年第06期

    最高人民法院了《关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主审法官会议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在"审理者裁判"视野下,主审法官会议是实现审判监督的主要方式。从监管方式来看,主审法官会议兼顾"去行政化"改革路径与法的安定性、法院本位主义,将院(庭)长的行政性权力改造为论辩性权力,通过制度性的充分论辩实现审判监管。从监管限度来看,主审法官会议以疑难...

  • 劳动者忠实义务法定化的学理思考

    作者:李亘 刊期:2019年第06期

    劳动者忠实义务的存在和价值虽在我国劳动法学界早已达成共识,但我国劳动立法却一直未予以回应,从而导致实践中劳动者忠实义务意识淡化怪象频出。劳动者忠实义务的理论基础不仅包含以"诚实信用原则"和"劳动关系人身属性"为主要内容的法理基础,还包括以"传统忠义文化"以及"经济人理性思维"为主的伦理基础。劳动者应内在树立善良忠诚的主观心理,外...

  • 论后位继承之法理构造及制度功能

    作者:孙骥韬 刊期:2019年第06期

    后位继承制度,主要依托于后位继承遗嘱及相关法律规则而实现。在条件成就的情况下,后位继承遗嘱可视为具有关联性的附条件或附期限遗嘱,后位继承人的法律地位则构成一项期待权,具有独立的权利机能。就制度功能而言,后位继承在保障被继承人遗嘱自由,灵活进行遗产处理与利用,维持家庭财产代际传承,应对高龄化社会赡养需求等诸多方面,均能达致各方...

  • 阐释·意义·相关性--丹托“艺术界”理论的再思考

    作者:匡骁 刊期:2019年第06期

    美国艺术哲学家和艺评家阿瑟·丹托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艺术界"理论通过"是什么构成了艺术品"的提问路径,让"艺术品资格"问题浮出水面。丹托认为,将某物看成是艺术,需要一种艺术理论的氛围,一种艺术史知识,即艺术界。然而这个定义并没对艺术史知识和艺术理论本身的性质作出详细的界定和描述。随着其艺术哲学思考的逐步深入,丹托在之后的著述中...

  • 阐释 共识 差异--关于阐释公度性的注脚

    作者:赵冰 刊期:2019年第06期

    阐释是否可以公度?鉴于阐释终须以语言为媒介,借助语言发生于语言之中,阐释的公度性便可转化为语言是否具有公度性。围绕该问题,本文重访了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现代性之争,聚焦二人的语言哲学及其思想中的政治、伦理时刻。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在面对理性的困境时,哈贝马斯和利奥塔不约而同地转向了语言,前者认为语言即共识,后者则将语言定义为差异;...

  • 世界文学新规划的合法性

    作者:高丽萍 刊期:2019年第06期

    跨世纪之际,"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再度复兴,相对于歌德的只言片语,新近的世界文学话语提出了具体的格局规划。虽然这些规划的合法性遭到有些学者的质疑,但是张江教授提出的公共阐释理论为这些规划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中国传统哲学为其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 财税责任归责原则的体系解构与法治价值

    作者:胡翔 刊期:2019年第06期

    归责原则是财税责任得以实现的前提,决定了财税主体的行为安排和利益分配。当前我国财税法律体系缺失统一的归责原则,导致财税责任规范涣散、责任制度虚置,与财税法治的制度目标相去甚远。构建统一的归责原则有助于矫正财税责任制度的偏离,确保公共财产合理有序运转的法治实现。由法律责任的理论内涵出发,因果联系原则、责任法定原则、责任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