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Journal of CUPL

杂志简介:《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607/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法治文化、热点聚焦|破产法修订专题、私法前沿、公法视点、文学艺术、海外采英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国际刊号:1674-0602
国内刊号:11-5607/D
全年订价:¥ 328.00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91
复合影响因子:3.7
总发文量:1183
总被引量:5620
H指数:31
  • “法治文化培育与文化强国战略”研讨会发言摘登: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法大的历史使命

    作者:黄进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以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

  • 实现文化强国战略应注重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作者:郭成伟 刊期:2012年第01期

    我同意刚才黄校长所讲的贯彻六中全会,应当把法治文化和强国结合起来,贯彻文化强国这样一个精神应该和中国政法大学的责任结合起来。我也很赞成李德顺教授对法律文化的深刻解读和法律精神的深刻阐述。我想结合自己的专业谈两点:

  • 文化强国战略不可回避的五个问题:以政治学的视角

    作者:庞金友 刊期:2012年第01期

    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如何实现才是关键。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深开展,文化强国也会成为一个美丽的梦。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毋庸多言的,一些核心问题必须解决,否则文化体制改革很难纵

  • 法治文化的核心是“依法而治”

    作者:于飞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个人理解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文化供给不足,文化阵地未能切实占领,表现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因此需要从文化思想领域进行整饬;二是我国高耗能、高污染、高依赖外贸的经济发展模式遇到瓶颈,需要新的绿色环境保护的经济增长点。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加优秀文化产...

  • 法治文化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马怀德 刊期:2012年第01期

    首先,我代表黄校长感谢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的朋友花一下午的时间贡献你们的智慧和思想,谈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也非常好的观点,特别是对中央刚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的重要意义、基本内容、具体要求都做了非常好的解读,指出了其中很多重要的亮点。大家从法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深化...

  • 关于首都公民价值观的核心——首都主体意识的调查与研究:“首都公民主体意识”的理论界定与调研路径

    作者:曹万成 刊期:2012年第01期

    自2010年以来,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师生承担了与北京市共建的项目“首都公民素质与价值观念调查与对策研究”。鉴于这个项目中所包含的“首都公民”、“公民素质”、“价值观念”等对象内容的广泛性、复杂性与深刻性,并考虑到调研对象和时和调研条件的特点,我们依据现有的相关理论成果,对上述基本概念进行了定位思考,从而采取了“层...

  • “首都公民主体意识调查”的抽样方案设计

    作者:王建芳 刊期:2012年第01期

    根据项目的理论设计、目的和要求,首都公民主体意识调查的对象包括两类人群:一类为北京市民,该群体构成项目研究的主体;另一类为外地来京流动人口,该群体构成项目研究的比较对象。针对如上两类具有不同特点的对象,课题组分别设计实施了不同的抽样方案。其中,对北京市民的调查,采用分阶段规模概率比例抽样的方法;对外地来京流动人群的调...

  • 首都公民的责任意识

    作者:张丽清 刊期:2012年第01期

    责任意识,主要是指一定主体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或者应该承担的责任的理性自觉的认识和判断,是对自身应该或者必须做出某种行为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主动认可。可以说,责任意识是一种深刻、自觉的价值判断,是构成自觉主体意识的一个主要方面和标志,也是决定主体实践动力的一个内在依据。

  • 首都公民的公平意识

    作者:宫睿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一、关于公平意识的调研指标 “公平”意识,主要指人们对于人与人关系的“正当、合理、平等”状况的价值诉求,包括对社会资源在不同主体间分配的标准和原则的理解,以及现实中的有关感受和评价。公平意识实际上体现着人们对自身权利与责任界限的一种把握。由于主体自身的地位、利益、条件等特性,人们对于公平问题的关注与评价势必会产生很大...

  • “想要”与“做到”之间——以“环境保护”为例看首都公民的主体实践意识

    作者:王杨 刊期:2012年第01期

    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尤其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北京这样的现代都市里,金钱不再是衡量财富的惟一标准,人们开始关心自己每天所生活的自然、社会环境是否有益于健康,自己是否有健康的“资本”享受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样,人们会特别关注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比如,小区的绿化率、汽车尾气排放、每天的空气...

  • “十一五”中国环境法治回顾、评价与展望

    作者:孙佑海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中国环境法治在“十一五”时期取得新的进展。一批重要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相继颁布或建立,物权法和刑法等基本法律对环境保护有突破性规定;环境执法体制不断完善,联合执法成为明显趋势;环境司法和法律监督显著加强。“十一五”环境法治在取得突出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展望“十二五”时期的环境法治建设,需要抓紧修改《环...

  • 解读西方传统法律文化

    作者:王志华 刊期:2012年第01期

    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原则,这些原则在今天的欧洲文化区域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而在其文明发祥伊始和整个发展进程中的各个阶段,体现的程度则各有不同。在人类历史上,西方传统法律文化体现了一种独有的、不断“进步”的精神和发展轨迹,这些社会进步是通过一次次世俗与宗教革命得以实现的.并最终...

  • 立法语言规范化的语言哲学思考

    作者:邹玉华 刊期:2012年第01期

    转换生成语言学认为人类语言具有共同的普遍原则一普遍语法,它是由人脑中专门负责语言的器官决定的;个别语法则是通过对普遍语法参数的调整而形成的个别语言的规则,是通过后天经验而获得的。转换生成语言学认为语言结构主要由语言内部决定,交际功能、思维或其他认知能力对语言结构的影响都不是决定性的。就像基因型决定着表现型可能有的形式...

  • 《菲律宾环境案件程序规则》及其借鉴意义

    作者:黄婧 刊期:2012年第01期

    2010年4月13日,菲律宾最高法院通过了《菲律宾环境案件程序规则》。该规则是在菲律宾司法能动主义和菲律宾最高法院指定117个环境法庭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规则的适用范围和立法目标、开放的诉讼资格和公民诉讼、案件的快速处理程序、同意判决、救济措施、风险防范原则在证据中的应用、反对公共参与的战略诉讼等。我国也可以制定...

  • 中国传统“调处”的非诉讼经验

    作者:俞荣根; 魏顺光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中国传统调处制度是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古代模式。中国西周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调处的制度性规定,该制度发展至明代时已经相当完备。依据“调处人”的不同身份,可以将中国古代的“调处息讼”大体上分为民间调处、官府调处和官批民调三种类型。中国传统调处制度具有:适用范围的限定性;调处方式的灵活多样性;调处过程的劝谕性;调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