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

杂志简介:《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421/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笔谈、心脏起搏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病例报告、消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国际刊号:1007-2659
国内刊号:42-1421/R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
复合影响因子:0.61
总发文量:1982
总被引量:11805
H指数:40
引用半衰期:3.33
立即指数:0.0539
期刊他引率:0.7761
平均引文率:7.5809
  • 第三届全国晕厥及心脏猝死预防专题研讨会通知

    刊期:2010年第02期

    第三届全国晕厥及心脏猝死专题研讨会将于2010年5月20~23日在大连与中国心电论坛2010一同召开。 自2008年第二届全国晕厥及心脏猝死专题研讨会召开以来,晕厥领域又有了很大的进展,对引起晕厥的疾病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如欧美专家共识出台了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标准等;美国ACC/AHA提出了院内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预防方法;特别...

  • 长QT综合征发病率及不同年龄段的致命性危险因素

    作者:李翠兰 胡大一 刊期:2010年第02期

    目的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脏离子通道疾病。最新的数据表明,LQTS的发病率为1/2500至1/2000。近年研究发现,各年龄段LQTS患者的发病特点和致命性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对1~12岁儿童,危险因素有男性、晕厥病史、QTc〉500ms;对10—20岁青少年,危险因素则是男性、最近2年内晕厥病史、QTc〉530ms;对18-40岁成年人,危险因素为...

  • 长QT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初始节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丁世芳 向晋涛 刊期:2010年第02期

    对国内报道的长QT综合征(LQTS)患者发作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初始节律(基础节律)进行分析归纳,发现TdP发作有4种初始节律:①陕速节律依赖性TdP:快速节律+长间歇+窦性心律(简称窦律)+室性早搏(简称室早);②缓慢节律依赖性TdP:缓慢节律+长间歇+窦律或交界律+室早;③T波电交替依赖性TdP:T波倒置、振幅大小交替,室...

  • 短QT综合征的10年研究概况

    作者:洪葵 胡金柱 刊期:2010年第02期

    短QT综合征(SQTs)是以QT间期缩短而表现的一组症侯群。现已发现5个致病基因,并分别命名为SQT1—5。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还不甚明确,有待进一步大样本估测。临床表现为QT缩短(QTc≤350ms),心律失常、猝死,主要症状有心悸、晕厥。主要治疗手段是安置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药物、射频消融也有一定的疗效,治疗可能需个体化。

  • Brugada综合征的研究现况

    作者:郭荣 徐亚伟 刊期:2010年第02期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离子通道疾病。新近的研究又发现了许多与发病相关的基因和细胞电生理机制,如GPDl-L、心脏传导延迟等。以往根据心电图表现将Brugada综合征分为3型,但许多药物、电解质紊乱、甚至一些解剖因素等都可以形成类似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样的表现。故对该病的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以及某些药物或电生理的检查。目前的...

  • 阻断新的磷酸二酯酶径路能防止心脏肥大

    作者:余国膺(摘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实验室研究反映,一种与伟哥相近似的抑制磷酸二酯酶(PDE)1的化合物能防止心肌肥厚。

  • 遗传性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张海澄 昃峰 刊期:2010年第02期

    遗传性房室传导阻滞分为进行性和非进行性及其他伴有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的房室传导阻滞(AVB)二种类型。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多种离子通道的基因在心脏传导系统的发生、发育和功能维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离子通道编码基因SCN5A,同源框转录因子基因NKX2.5及核纤维层蛋白编码基因IJMNA与遗传性AVB发病密切相关。截至目前仍无有效地阻止本...

  • 美国心肺血研究所认为医学影像的危险与裨益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余国膺(摘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已知照射是癌的一个危险因子。例如,最近估计癌症病人中约有2%是由于CT扫描时接受照射所致。虽然一次诊断检查照射量小,但频频影像,不同类型照射剂量积累就有可能积累到致癌的剂量。1993~2001年,最常用、剂量最大心肌灌注扫描每年增加〉6%。

  • 线粒体病及其相关的心律失常

    作者:胡喜田 李伟峰 张海澄 刊期:2010年第02期

    线粒体病是指因遗传基因的缺陷导致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一组多系统疾病。线粒体病对心脏的损害主要包括器质性和电生理损害,临床上最常见的为Keams—Sayre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脏传导系统的损害,发生的心律失常包括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

  • 起搏器与电极导线不匹配一例

    作者:谢绍峰 朱恒青 刘伟斌 谢正 钟勇辉 刊期:2010年第02期

    患者女性,61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DDD起搏器。心房、心室电极导线参数测试满意后与起搏器连接,心电监护示:心房率78次/分,心室率38次/分,未见心室起搏心律。术中探查,用程控仪测心室电极阻抗〉9999n,心房电极阻抗正常;然后将心房、心室电极导线互换分别插入起搏器心室、心房电极插入孔,测试示:心室电极导线阻抗〉99990,心房...

  • 遗传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

    作者:郭成军 刊期:2010年第02期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所伴发的缓慢与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引起患者症状,严重者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因素。非药物治疗虽然不能改变现症者和家族的遗传学基础,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延长寿命。对于遗传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防治,在有条件的患者,药物治疗与各项非药物措施联合应用,符合当今的临床规范。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CARTO系统电生理基质标测和射频导管消融

    作者:方咸宏 吴书林 杨平珍 詹贤章 薛玉梅 廖洪涛 魏薇 钱为民 刊期:2010年第02期

    目的应用CARTO系统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进行电解剖标测并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其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方法人选伴有室速反复发作的25例ARVC患者,年龄36±12岁,男性17例,有家族成员35岁以下早发猝死史3例。术前行常规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心脏B超检查。在窦性心律或/和心动过速时,电解剖标测三维重建右室。术中6例同时行...

  • Brugada综合征在中国大陆发病与临床特征的文献统计分析

    作者:张凤祥 陈明龙 杨兵 陈红武 居维竹 单其俊 邹建刚 曹克将 刊期:2010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分析中国大陆近十年来报道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情况。方法通过中文学术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论文数据库及中国科技期刊网等获取资料,对1998年1月~2008年12月国内期刊报道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进行区域分布、临床特征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Brugada综合征患者376例,男性占95.74%,主要分布于沿海与经济较发达地...

  • 老龄人血压及血脂的不良相互作用

    作者:余国膺(摘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准确的危险估计有赖于人群死亡率及罹患率的掌握。因为老龄人受种种致残及死亡原因的威胁,所以了解它们在社区内的分布及其决定因子,对于明确干预靶标、估计治疗可能的裨益、设法开展相应的医疗业务,特别重要。量化慢性病的危险,识别出事件造成发生率不同的因子(概率)的理想方法是终生观察。

  •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不恰当治疗的分析及处理

    作者:靳艳 于波 庞雪峰 程颖 赵卫华 齐国先 刊期:2010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不恰当识别与治疗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34例植入ICD患者记录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类,统计ICD记录的各个事件的次数、ICD不恰当识别及治疗的原因。结果随访20.07±21.66(1~71)个月,ICD记录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共289次,7例接受不恰当的识别和治疗,ICD电击治疗83次,不恰当电击治疗21次(其中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