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he Phenomen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Research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胡塞尔诞辰160周年纪念专辑、本硕博论坛、现象学评论

主管单位:上海译文出版社
主办单位:上海译文出版社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335
总被引量:70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2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折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所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大陆、港澳地区、台湾地区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第一次合作努力的...

  • 作为“路标”的康德存在论题

    作者:郭大为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在对西方哲学的历史实施现象学的"解析"(Destruktion)中,康德不但是海德格尔探讨存在问题的第一位"代言人",①而且还是"曾经向时间性这一度探索了一程的第一个人与唯一的人",②因而可视为海德格尔思想探险的真正先行者。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上的行进始终留意着这位先行者留下的足迹,并曾将其视为检验自己是否踏上正确思想道路的"本质性

  • 康德与胡塞尔思想中的“自我”概念

    作者:郑辟瑞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当哲学家将"我"这一语词引入哲学话语之中,将它等同于主体,并且以此标识首要的真理时,"我"这一语词所包含的"并非偶然的含混性"就引诱着哲学家们不断地制造出新的哲学困惑和疑难。本文考察的是在超越论的2哲学语境下的"自我"概念,在这一语境下,我们首先遭遇的是经验自我和超越论的自我的分裂,继而是二者的同一性问题。本文分为五部分,...

  • 从主动综合到被动综合——胡塞尔对康德“综合”理论的批评与发展

    作者:张浩军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我们必须批判地阐明康德风格的科学态度,并借此澄清康德的哲学研究中缺乏彻底精神的缺点——这个缺点已被我们克服。——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27)不论是康德还是胡塞尔,都把作为知识之最基本表达形式的判断看作认知"综合"的产物。但康德认为,认知综合是主动的,而胡塞尔却认为,认知综合不仅是主动的,而且是被动的。...

  • 康德和胡塞尔的transzendental和transzendent概念——兼论transzendental和transzendent的汉语译名问题

    作者:潘卫红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transzendental与transzendent是康德和胡塞尔共用的一组概念,两人都严格区分了这两个概念。由于他们并不在完全同一的意义上使用它们,所以,国内学术界在如何翻译这一组概念问题上出现了争议。1归纳起来,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从现象学出发,2认为transzendental应该根据transzendent(在胡塞尔那里译为"超越的")的译名相应译...

  • “三个自我”与现象学悬搁的双重效果

    作者:余洋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胡塞尔在《笛卡儿式的沉思》第二节中不无讽刺地谈到当时哲学界的怪现象。他说在哲学大会上,相会的只是众多的哲学家而不是他们的哲学,因为他们缺少一个统一的精神空间。当现象学家们相聚时,如果要避免我们"各自的"现象学也"对面不相识"的尴尬处境,一个统一的精神空间也是必需的。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应在现象学的任务和方法等方面达

  • 奠立形而上学的基础——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解释

    作者:梁家荣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一在《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一书中,海德格尔把康德批判纯粹理性的工作,阐释为"奠立形而上学的基础"(Grundlegung der Metaphysik)(GA3:1)。而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奠立形而上学的基础",即意谓标示形而上学的"内在可能性"(innere Mglichkeit),而这又相当于规定形而上学的"本质"(Wesen)。海德格...

  • 海德格尔对康德主体性理论的批判

    作者:李兆勇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对于康德的最主要指责是:耽搁了一件本质性的大事,即此在存在论。1但是《存在与时间》没有对此进行详细的探讨。而在随后的《现象学之基本问题》、《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下面简称为《康德书》)等作品中,海德格尔以其自身的方式对康德进行了阐释。海德格尔的基本意图是要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阐释为...

  • “根据律”与“康德阐释”——论后期海德格尔思想中的“根据律”问题

    作者:张柯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纵观海德格尔一生思路,无论前期还是后期,"根据律"问题在其中始终以不容忽视的光芒闪耀着。这种持续闪耀的动力既来自根据律问题本身所具有的深远意义,也来自海德格尔对莱布尼茨思想的高度推崇。一方面,在西方哲学史上,莱布尼茨首度把"根据律"确认为最高原理,"根据律"问题不仅是莱布尼茨思想的关键问题,而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决定...

  • 现象学与康德的经验之可能性问题

    作者:孟彦文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一从形而上学到认识论如何理解我们所面对的世界,这是哲学所面对的唯一任务。但是尽管我们在"面对着"一个外在世界,但我们并不处在这个世界的对面,相反,是被包含在其中、作为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归属于它。因而理解这个世界,也不言而喻地包含了理解我们自身。哲学在古希腊起源的那一刻,就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了。所谓理...

  • 《逻辑研究》第二版“序言”草稿的两个残篇(1913年9月)

    作者:胡塞尔; 倪梁康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第一残篇第1节.对此著作之意义做一准备性引论的必要性。《逻辑研究》与哲学读者]一部像面前这本开辟着新的研究途径、即使在对旧倾向与旧理论做出更新的同时还对其做出本质的价值重估的著作,本来是需要一个介绍性的引述的。倘如有一个前言或引论性的篇章为读者在历史和实事方面提供准备,适当地引导他的注意力,并警告他避免所有因为...

  •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区域和区域存在论

    作者:路德维希·兰德格雷贝; 仲庸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关于"世界的结构"问题——长期以来仅仅被理解为关于其在自然科学上可规定的物理结构的问题——从几十年前起就已在哲学上获得了一个更普遍和更广泛的含义。它已扩展成为一个关于存在者的多样性、关于它们的种类、关于与其相应的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了。在这方面,尼古拉·哈特曼的尝试——把这种关系理解为一种诸存在层次(Seinsschi...

  • 论哈贝马斯对胡塞尔的批判

    作者:马西森·罗肃; 王斌龙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尤尔根·哈贝马斯的著作往往与对哲学史的批判性阐释有关,而他那些富有创建性的理论也常常基于对前人理论和范式的内在批判。于是,哈贝马斯通过对前辈思想家进行批判而与他们结成了一个关系网,这对其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这个关系网中,哈贝马斯与埃德蒙德·胡塞尔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出于需要,哈...

  • 本真性与非本真性的游戏空间——胡塞尔的《文章与书评(1890-1910)》

    作者:高松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根据编者伯哈德·让克的说法,收录于《胡塞尔全集》第22卷《文章与书评(1890-1910)》中的主要文字可以归入三个不同的问题域:1)关于演算之逻辑基础的问题,2)关于无对象表象理论的逻辑语义学问题,3)关于直观与代现的描述心理学问题。而对最广义的本真性与非本真性之关系的考察构成了这些文字的内在关联。无论是胡塞尔自己的"直观原则"还...

  • 时间现象学的新阐发——胡塞尔的《关于时间意识的贝尔瑙手稿》

    作者:肖德生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胡塞尔一直致力于时间现象学的沉思。然而,就课题和方法而言,其对时间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清晰而突出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05-1911年。1928年,海德格尔将部分1904-1905冬季学期讲座稿与1905-1910年的十三个附录一起发表,其中部分文字源于1909-1911年和1917年的研究手稿,这在《胡塞尔全集》第十卷(Hua X)考证版的增补文字中有文献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