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杂志 北大期刊

Chinese Theatre

杂志简介:《中国戏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76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关注、打开封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戏剧遗产、戏剧论坛、戏剧沙龙、名角风采、剧作家、经典回眸、梅韵馨香、群星灿烂、剧...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1-8018
国内刊号:11-1767/J
全年订价:¥ 316.00
创刊时间:195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3
复合影响因子:0.3
总发文量:4387
总被引量:3450
H指数:13
立即指数:0.0031
期刊他引率:0.9868
平均引文率:0.2385
  • 秀色如琼花 英气凌紫霞

    作者:心珊 刊期:2017年第05期

    吴晶晶是高甲戏第一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厦门市金莲陧高甲剧团团长。她容貌清秀,风姿淡雅,从第一次登台扮演娟秀柔弱、勇于追求爱情的黄五娘,到《金刀会》中演绎一代枭雄萧太后,《上官婉儿》塑造千古女帝武则天形象,在《包公三勘蝴蝶梦》中扮演不畏强权的王孟氏,到颠覆性地在喜剧i阿搭嫂》中以爱管闲事的女丑形象...

  • 乱世英气《大稻埕》——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作者:曾学文 刊期:2017年第05期

    因为供职于台湾艺术研究院,对台湾历史与文化的关注,既是个人的兴趣也是工作的需要。又因为我的写作喜欢从生长的文化环境和生活记忆中去寻找创作灵感,挖掘独具“乡土经验”的题材,因此,共同生活在闽南文化空间里的台湾,便成为我写作内容的一部分。

  • 但求子孙安——高甲戏(大稻埕》艺术特点

    作者:林幸慧 刊期:2017年第05期

    《大稻埕》是福建剧作家曾学文的力作,以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的“乙未割台”为背景,以唐山过台湾的船行老板、福建同安人林天来父子为主线,演述一段台北大稻埕的故事。大稻埕郊商会长林天来,经营船行,育有三子:老大谨从父命,凡事以大局为重;老二天生气喘,靠鸦片减轻痛苦,雅好南音,迷恋艺妲;老三则如华人家庭常见的老幺,英俊...

  • 两岸艺术家共筑舞台胜景——浅析高甲戏《大稻埕》的表演艺术

    作者:吴慧颖 刊期:2017年第05期

    继承传统精髓,融汇现代审美意识,创新发展,是当代高甲戏演员舞台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执着追求。新编高甲戏《大稻埕》是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携手台湾著名导演李小平和灯光设计车克谦,于2015年共同创作的优秀剧目,当年该剧获得福建省第6届艺术节暨福建省第26届戏剧会演第一名,随后入选“2016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

  • 高甲戏《大稻埕》印象

    作者:吴新斌 刊期:2017年第05期

    新世纪以来,厦门戏曲创作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不断探索当代戏曲美学的新呈现。厦门戏曲创作除了注重剧种特色的彰显和题材的选择,还较为重视创意锤炼和样式构建,重视文学性、戏剧性与戏曲性、舞台性的结合,尤其将“舞台性”纳入戏曲文学的建构,并以此重新审视和适度调整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 “灯下开书”与“逢场作戏”——《三昧》与话剧民族化的路径

    作者:高音 刊期:2017年第05期

    自20世纪以来,话剧的民族化与旧剧的现代化一直是中国戏剧人要面对、处理和解决的一对根本性的命题。“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更是建立现代民族剧场的一个无法绕开的核心。对于戏剧的认识,各种年代的、经典的、学院的、当下的、时髦的戏剧理论,都会给出恰当而精准的定义。

  • 观众为何为戏曲电影《腊月雷》喝彩

    作者:刘俊鸿 刊期:2017年第05期

    由上海亚太影视公司摄制的淮剧电影《腊月雷》,最近在上海和江苏泰州先后上映,观众反响热烈。在电影院罕见地出现了通常只有在戏剧剧场才有的喝彩叫好声。观众毫不掩饰对这部戏曲电影的喜爱和共鸣。观众为何为戏曲电影《腊月雷》喝彩?

  • 承师法道 铸我梅根——浅谈黄新德的学艺之路

    作者:吴海肖 刊期:2017年第05期

    黄新德是新时期以来黄梅戏表演艺术发展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迄今已在舞台剧和影视剧中塑造了百余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其独具风格的表演和独具特色的唱腔,丰富和促进了黄梅戏生行表演艺术的进步,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金鸡奖”、“金鹰奖”等多个奖项。

  • 木棉树下奇情思——青年京剧演员罗意伟速写

    作者:秦川 刊期:2017年第05期

    南宁长埕路二里四号,是广西戏剧院京剧团所在之处——门口有棵上百年的硕大木棉树,亭亭如盖,花期之时,树上朱红片片,地面落英纷陈而又不褪色不萎靡,带给人一种格外的热情和喜悦,所以又被称为英雄树。在这个有百年木棉守护的大院里,不光有京剧团的排练场、办公室和家属楼,后身则是广西自治区艺术学校的教室和学生宿舍。

  • 一个民营戏曲剧团的活力与社会担当

    作者:周琪 刊期:2017年第05期

    2017年初夏甘肃戏迷口中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甘肃梅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近日举办的四场演出。一个民营戏曲剧团,用扎扎实实、真金白银的过硬戏码彰显了甘肃民营戏曲剧团红红火火的勃勃生机,更向全社会展示了这家民营戏曲剧团罕见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 从话剧到戏曲——浅谈隆学义对曹禺三部话剧的移植

    作者:周津菁 刊期:2017年第05期

    隆学义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这位出色的剧作家,在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作品横跨川剧、京剧、话剧、黄梅戏、汉剧等剧种,代表作有川剧《金子》、《鸣凤》,京剧《江竹筠》,话剧《河街茶馆》,黄梅戏《雷雨》,汉剧《金莲》等。正如在先生逝世一周年时,重庆市文化委员会主办“隆学义戏剧艺术研讨会”上,有艺术家评论说:“他用非常朴素...

  • 万州文艺及院团现状思考

    作者:马晓军 刊期:2017年第05期

    新年初春伊始,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刘德奉院长以及戏剧导演胡明克、剧作家周津菁老师一行,专程来万州进行基层“剧种普查”调研工作。对于常年从业舞台表演艺术、深知其中甘苦得失的万州戏剧界同仁们来讲,尚在喜年佳节之期,便有缘与由衷敬意的专家学者们,直面坦陈万州文艺及专业艺术剧团生存发展现状的林林总总,实在是有如家人重逢一样的...

  • 淡淡的哀伤——童道明剧作印象

    作者:高扬 刊期:2017年第05期

    看童道明先生的话剧《一双眼睛两条河》有一个独特的感受,那就是演出结束后没有掌声,但是观众们并不想离开,直到工作人员说:戏已经结束了,可以离开了,观众们才站起身来,缓缓走出演出厅。此剧从一阵琴声开始:12月5日零时45分,恰是音乐家莫扎特辞世的时辰。女主人公白露,用钢琴演奏了《安魂曲》,惊醒了人们的酣梦,他们纷纷抗议。

  • 宁夏话剧传奇的缔造者(下)——专访宁夏话剧团原团长王志洪

    作者:李一赓 刊期:2017年第05期

    深入农村写农民 在经历了几次挫折之后,王志洪带领宁夏话剧团找到了初步的发展方向一深入生活,扎根农民,写出农民的身边事,虽然没有了话剧团原本的“高大上”,但“接地气”成了剧团重生的金钥匙。

  • 广西师公戏音乐特色

    作者:陈夕阳 刊期:2017年第05期

    广西师公戏是广西;l士剧之一,广西壮剧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师公戏已有近六百年的悠久历史,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广西师公戏更加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广西师公戏音乐在壮族民族风俗、壮族民歌以及民歌曲牌中孕育而成,并在孕育过程中将滩祭与广西壮族地区的唱歌吟诗的风俗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叙事融于歌体的独特艺术表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