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hina Literary and Art Criticism

杂志简介:《中国文艺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34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策划·典型理论百年(一)、理论探索、艺海杂谈、境外之镜、名家专访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国际刊号:2096-0395
国内刊号:10-1342/J
全年订价:¥ 400.00
创刊时间:201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8
复合影响因子:0.65
总发文量:1139
总被引量:1055
H指数:12
  • 及物批评亟待重返现场

    作者:汪涌豪 刊期:2019年第06期

    当下文艺批评常与创作脱节,凸显了批评必须及物的重要性。好的批评家必须有洞察的本能和介入的意识,以时刻准备出发或已在途中的姿态,投身到变动不居的创作大潮中,既对作者有感同身受的了解,又对自身保持高度的警惕,由此将一种深刻的洞见赋予对象,开显出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当然,过程中须注意拿捏好主体与对象的关系。真正的及物应与对象既契合...

  • 文艺评论家的姿态、心态及语态:以李健吾《咀华集》为例

    作者:宋生贵 刊期:2019年第06期

    笔者结合当下文艺评论的状况重新细读李健吾先生的《咀华集》,从中得到新的启迪,并激活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其一,自觉的姿态——作为文艺评论家的李健吾对文艺评论本身的自觉使我们认识到,就文艺评论家自身而言,对文艺评论本身的自觉,必然会提升其开展合规律文艺评论的自信;其二,真诚的心态——李健吾的《咀华集》洋溢着文艺评论家的真诚和勇气...

  • 创新才能激活美学传统的当代意义

    作者:高建平 刊期:2019年第06期

    当代中国的美学有三个资源,即古代美学、外国美学,以及20世纪以来形成的现代美学。这已经构成了我们的常识。本文所要强调的是,这个常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遗漏,即美学的发展还有面向未来的向度。我们用什么样的美学,服务当代,引领未来,以求在世界美学上占据一席位置?这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中心。我们要用这一向度,来激活传统,并寻找美学的新的生长...

  • 文本理论中的诗化主体——从克里斯特娃的中国接受谈起

    作者:冯庆 刊期:2019年第06期

    克里斯特娃是一位观点鲜明的理论家。她对西方传统符号学理论中的“文本”概念和理论作了继承和重新阐发,尤其凸显了主体依赖“诗性语言”不断参与并打破现象界符号系统的层面,开启了一种主体凭借原初力量自我生成的激进解放视野。克里斯特娃这种蕴含诗性主体的文本理论具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的特征,其核心根基在于文本内在无限性中可能创造的...

  • 论纪录剧情片对“虚实”的跨界与坚守

    作者:牛光夏; 成亚生 刊期:2019年第06期

    纪录剧情片是纪录片与剧情片虚实相生、跨界融合的产物,它用讲故事的方式对来自真实生活的原始素材进行艺术化的处理,采用故事片的手法进行情景再现和叙事建构,以一种更加大众化、平民化、贴近性的精神面貌面向更多层次的观众群体。本文追溯纪录剧情片的历史渊源,对这一影视艺术形态的本体属性、建构框架和运作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纪录剧情...

  • 设计中的双重叙事及其类型特征刍议

    作者:杨祥民 刊期:2019年第06期

    设计叙事主要有静态叙事、动态叙事以及静态和动态结合叙事三大门类,每个门类下又可区分为不同的叙事类别。静态叙事是指没有情节发展变化的设计叙事,所“叙”内容往往表现为一种“事理”“理念”。动态叙事是指具有情节发展变化的设计叙事,所“叙”的往往表现为一种“事件”“故事”。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设计中的叙事也会发生...

  • 论文艺精品产生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条件

    作者:林岗 刊期:2019年第06期

    文艺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维持了文艺生产正面的价值诉求、高尚的趣味和健康的文艺水准。建设健康的文艺生态,在做好文艺普及的同时,还需强调文艺的提高,如此才能保持有益的均衡,才有助于文艺精品的产生。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文化复兴需要精品的滋养,这不仅倚重于创作者内生的努力,也离不开外在条件的保障和外部力量的激发。文艺评论是外...

  • 谈吴为山雕塑创作的写意精神

    作者:向云驹 刊期:2019年第06期

    吴为山的雕塑创作已经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在几十个国家留下了中国的艺术形象。他的创作没有止步在一个阶段或一种类型上,相反是一直处于一个上升、成熟、丰富、发展的进程中,显示出他巨大的创作潜力。他的艺术成就为中国艺术、中国雕塑赢得了国际荣誉。他的雕塑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个性,既有雕塑的世界性语言的风范,也有独特的中国美...

  • 青春电影应抒写有质感的个性青春

    作者:洪兆惠 刊期:2019年第06期

    青春电影如何吸引观众重新走进影院,是一个难题,解决这个难题的唯一途径,是要用真正的青春电影为其恢复名誉。真正的青春片,不仅要有青春面孔和青春表情,还要向生命深处追问,去触及青春的内核,触及生命的本质问题。在年轻的生命里,叛逆、自由和独立杂糅,理想、浪漫和欲望交织,从而生成奔放自在、天马行空、恣肆无忌的青春力量。每一个年轻生命的...

  • 悲剧典范的现代诠释——评双语版戏剧《阿伽门农》

    作者:唐凌 刊期:2019年第06期

    《阿伽门农》是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代表剧作,被公认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并对后世西方现代戏剧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中希两国戏剧艺术家们精心打造的双语版《阿伽门农》,在保持古希腊悲剧的古老质朴和迷人风采之外,也对古老的戏剧经典进行了现代诠释的尝试。事实上,双语版《阿伽门农》的推出属于中希两国共同推进文化与戏剧交流、合作...

  • 机器的进化与工人生存情绪的改变——从肖克凡的《机器》谈起

    作者:张红翠; 张祖立 刊期:2019年第06期

    小说《机器》对工人阶级崇高劳模精神的塑造以及对机器生产的艺术化书写是有条件的,即机器的低智能化。这一条件决定了工人的生产体验有相对的自由性、参与性,决定了生产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尚未消失。当机器进入高智能化的进化阶段,人的自由性和参与性被标准化高节拍的生产线所挤压,工人作为“人”的存在便被隐没在了生产线的背后。后者的工业...

  • 刘丹丽:表演的关键在于感通人心

    作者:雷媛; 王阅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一、深入体验生活,勇于突破程式雷媛(以下简称“雷”):刘老师,您好!您在表演艺术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很多人都希望能了解您的经验与心得。回顾您的表演艺术生涯,您在《思情记》《洪湖赤卫队》和《有爱就有家》中,先后塑造了三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民国时期调皮活泼的张二妹、1930年代的革命英雄韩英和新时代无私奉献的刘德芬,都非常成功。

  • “新时代文艺理论学术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范玉刚; 敖运艳 刊期:2019年第06期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如何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和自觉追求。“关于文艺重要论述与构建中国新时代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围绕以鲜明的指导思想建构新时代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深刻理解建构新时代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

  • “银幕大将军”的共和国情结——访电影艺术家李前宽

    作者:赵凤兰 刊期:2019年第06期

    李前宽简介:1941年生于大连,祖籍山东蓬莱,195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1964年分配至长春电影制片厂。历任美术助理、场记、导演、总导演,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第四任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荣誉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总顾问。

  • 《鸟鸣山更幽》

    作者:李汉平 刊期:201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