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hina Literary and Art Criticism

杂志简介:《中国文艺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34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策划·典型理论百年(一)、理论探索、艺海杂谈、境外之镜、名家专访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国际刊号:2096-0395
国内刊号:10-1342/J
全年订价:¥ 400.00
创刊时间:201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8
复合影响因子:0.65
总发文量:1139
总被引量:1055
H指数:12
  • 蒋风白微评

    作者:阳阳 刊期:2017年第07期

  • 新中国英雄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演进

    作者:宋晓霞; 郑石如 刊期:2017年第07期

    本文分作三个叙述单元,结合相关文献与代表性作品,历时性地梳理了新中国以来的英雄题材美术创作,在思想观念、创作语境、形式风格等多个方面的时代风貌。新中国以来的英雄题材美术创作并不是单维度的,而是多层次的历史文化累积。英雄形象的塑造,既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价值与实践的变迁,也呈现了这种文化累积与不同时代的互动过程。英雄...

  • 戏曲艺术应注重英雄形象的审美价值

    作者:赵建新 刊期:2017年第07期

    戏曲现代戏中的英雄形象本身承担的意识形态宣传功能决定了它在美学上的先天痼疾,如原型人物的真实性易导致英雄形象的趋时性和功利性,原型人物的意识形态导向性相对限制了英雄形象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力度等,致使人物个性在丰富性和深刻性上有所欠缺。但英雄形象本身所承载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功能和人物审美个性之间的矛盾并非完全不可调和,艺术的...

  • 当代话剧舞台上英雄形象的审美嬗变

    作者:谷海慧; 谷晗 刊期:2017年第07期

    英雄是人类正面价值的代表,也是适合舞台表现的形象。在新中国话剧舞台上,出现过革命英雄、民族英雄、文化英雄、民间英雄等多种类型的英雄形象。其中有失败的教训,亦不乏成功经验。从以往经验出发,关注个体情感的丰富性,塑造民间英雄和表现英雄气概,增加深层次的悲剧感等,可作为未来话剧舞台上英雄叙事的参鉴。而充分借助舞台假定性,在时空处理...

  • 新时期舞蹈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创作手法

    作者:金浩 刊期:2017年第07期

    中国舞蹈艺术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当代舞蹈工作者用什么技法来塑造英雄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命题。本文以新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典藏之作为例,梳理和分析中国舞蹈作品塑造英雄形象的艺术手法,探讨本领域舞蹈创作规律及审美取向。

  • 叙事文艺作品中英雄主题的流变

    作者:何弘 刊期:2017年第07期

    以小说为代表的叙事文艺作品通常会经历生活传奇化、人物性格化到内心生活审美化的发展过程,这个并非线性交替的过程也反映了叙事作品现实的存在状况,决定了英雄注定是叙事作品重要的表现主题。作为中国新文学最基本的主题,革命英雄主义在新中国成立到''期间发展到顶峰。此后,中国新文学中的英雄主义经历了一个时期的退潮。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

  • “天人合一”的真实意蕴及其艺术价值

    作者:陈传席 刊期:2017年第07期

    '天人合一'一直被中国近现代学者称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特色。但至今没有确解,一部分权威人士释为'是人和自然的和睦相处''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另一部分权威人士认为'天是有意志的神,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能感动天',等等。都不符合'天人合一'提出者的意思。'天人合一'的提出者是宋代的张载,他说:'儒者则因明致诚...

  • 文艺工作者时代使命的文化学阐释

    作者:张建安 刊期:2017年第07期

    系列重要讲话弥漫着浓郁的文学和艺术气息,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艺术感染力,对当下的文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文化学视角考察,其中蕴含的文艺思想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创新;二是文艺工作者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意识,讲好中国故事,歌颂民族英雄,书写中国精神,用高尚的文艺来引领社会风尚...

  •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刊期:2017年第07期

  • 重构当代中国美术批评的诗性审美

    作者:甄巍 刊期:2017年第07期

    中国当代美术批评语境与西方不尽相同。西方自后现代之后的美术批评更强调艺术的社会与政治功能,艺术的工具化超越了艺术的本体化命题,审美性被社会政治性所替代。在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下,传递正能量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构建性的审美语言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社会体验是当代艺术的关键价值所在。多元文化时代的中国美术批评需要呼唤诗性和审美,不必因...

  • 电视应多些“文化味儿”

    作者:郭必恒 刊期:2017年第07期

    中华文化独特的神采和气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凝聚而成的精神特质,文艺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无疑要体现和反映民族文化意识和文化追求,以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在我国当下的电视艺术领域,文化意识则存在着缺失现象,亟需改善和提升。文化意识淡薄表现在电视文艺过度娱乐化、有违文明道德、严重脱离现实、历史完全虚化等方面。文化意识都...

  • 在场的诗学——也谈文学评论的有效性问题

    作者:王洪琛 刊期:2017年第07期

    批评怎样才有效?这是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问题。无论是对西方理论中'强制阐释'倾向的批判,还是对传统资源创造性转化的吁求,我们都有必要张扬一种'在场的诗学'。作品的在场,是文学评论得以有效展开的前提,一厢情愿地秉承'六经注我'理念的批评,终将损伤以理性为追求的阅读的精神。同时,文学评论家的担当、个性与见识也是批评之所以有...

  • 黄永玉的“精神现象史”——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

    作者:卓今 刊期:2017年第07期

    自传体小说不宜过度经营,否则伤其本真。黄永玉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里把这种经营转化到意旨层面,文本的沉淀层很厚,有很多伏笔,信息密度大,意旨深,审美要素丰富。继'朱雀城'之后,'八年'背景更为复杂,他浸泡在闽南的人文风俗和新式教育中,同时也在战地服务团经历了严酷的抗日战争。他通过自传体小说,从世俗生活中提炼深度,通过生活中的逻辑来...

  • 悲喜交会的个性化表达——论《庄先生》演出的艺术完整性

    作者:张荔 刊期:2017年第07期

    作为原创话剧,《庄先生》从文学文本到舞台呈现都有不俗表现。作品以古之庄周与今之庄生的生存际遇和精神状态为主线,将历史时空与个人生活细节疏密有致地编织在故事里,古韵神采与现代意味虚实相生、交相辉映,极具个性化地表达了关于人性、理想、爱情的哲思,以及对生死、灵魂等终极追问;在复调主题中,凸显了个体生命的历史与现实处境及其精神困...

  • 以艺术细节折射时代质感——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

    作者:郭梅 刊期:2017年第07期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是义乌商人的奋斗史和千万中国生意人搏击商海的时代缩影。作品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为背景,以陈江河、骆玉珠夫妇的从商人生为经,以人物间的情感纠葛、观念变化为纬,窥一斑而见全豹,编织了一幅细腻生动的历史长卷。其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主人公的成功真实可信。但相对于《一年又一年》等公认的经典作品,《鸡毛飞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