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hina Literary and Art Criticism

杂志简介:《中国文艺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34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策划·典型理论百年(一)、理论探索、艺海杂谈、境外之镜、名家专访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国际刊号:2096-0395
国内刊号:10-1342/J
全年订价:¥ 400.00
创刊时间:201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8
复合影响因子:0.65
总发文量:1139
总被引量:1055
H指数:12
  • 龙瑞《溪山悠游》中国画

    作者:王鲁湘 刊期:2017年第04期

  • 我有两个天空——百年中国新诗与外国诗

    作者:谢冕 刊期:2017年第04期

    “五四”时代的诗歌先行者敏锐察觉到了中国旧体诗固有丰富中的匮乏,因此师法西洋,将世界优秀的诗歌作品引进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延续了“五四”开启的向西方学习的传统,致使一批经典作品和有成就的诗人的产生。中国现代所有重要的诗人,几乎无一例外地从西方的诗歌经典中吸取了母乳般的营养。外国诗歌在新诗百年的历史中不间断地输...

  • 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品格

    作者:吴思敬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中国新诗理论是在中国诗学传统与外来影响的冲撞与融合中艰难行进的,是伴随着新诗的诞生与发展,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全新的诗学形态。本文从主体性的强化、诗体解放的呼唤、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现代转型等方面对百年来中国新诗理论所呈现的基本品格加以评述,以期引起大家对当下与未来的中国新诗理论建设的思考。

  • 现代诗:接受响应之要论

    作者:陈仲义 刊期:2017年第04期

    现代诗文本的诞生与完型,因其与潜意识、意念、直觉、智性相联系,造成颇多艰涩、跳脱、变幻之面相。上世纪70年代,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的“崛起”,使现代诗文本的客观“承载量”遭遇巨大挑战,更教主观接受的无边开放性愈演愈烈。本文认为,现代诗终端接受可以用“阐释共同体”作为接受前提,以“哑铃”模式保持接受过程中的动态平衡,接受终端的...

  • 21世纪诗歌的“下沉”与“上升”

    作者:罗振亚 刊期:2017年第04期

    21世纪诗歌在整体上表现出题材、思想的“下沉”和艺术水准、品位的“上升”趋向。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构诗意,并以理意和理趣的介入加强了诗歌本体的骨质硬度;技巧愈加娴熟,风格辨识度趋高,多以叙述作为连接诗歌和世界关系的基本手段,语言自然清朗而亲切;众多个人化的诗人创作构成了诗歌多元的敞开与对话。

  • 新诗叙事的诗意生成及其诗学反思

    作者:杨四平 刊期:2017年第04期

    “新诗叙事”不是该不该存在的问题,而是如何使之产生现代的中国的诗意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诗叙事所提供的历史形象与现实影像的语境中,从它与新诗抒情、新诗议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意境、“秘境”和事境,来思考其自由与限度的问题,进而从宏观上构建新诗叙事理论,看看它们最终能否回应新诗发展的现实提问,并给未来新诗发展提供诗学动力。

  • 新诗的音乐性及形式创造

    作者:师力斌 刊期:2017年第04期

    在考察百年新诗音乐性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诗顺应现代生活的历史性转变和现代汉语的迅猛发展,已经突破了格律、半格律的理论框架,创造了一系列新的音乐性形式,如比格律诗更为复杂、技巧更为多样、运用更为综合的音乐性形式,三联句对古典诗歌对仗的继承和发展,顿、韵脚等形式的灵活运用。既有的格律论、半格律论理论已经无法精确充分地解释这些新...

  • 文艺作品评论征稿启事

    刊期:2017年第04期

  • 高等书法教育应重视培育“文心”

    作者:朱以撒 刊期:2017年第04期

    当下,高校的书法教育缺乏对文心的培育及对文学的重视,一个学艺者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少文、无文总是难以近雅。高校书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时间和精力耗费最多的仍然是在技法上,而倾向于读书、撰写的则少,以至于大学毕业之后,并没有留下多少大学书法教育的痕迹,对于阅读、撰文的自觉更是严重欠缺。如何使文学素养更多地去滋养学生,使之丰富、...

  • “互联网+”时代摄影的产业模式及特征

    作者:孙宇龙 刊期:2017年第04期

    “互联网+”时代是以互联网为支撑,数字为依托的动态、开放的社会形态和系统。数字与网络技术推动传统摄影急骤变化,摄影产业化初具雏形,产业链各环节随之变化,并向纵深发展。本文探讨“互联网+”环境下,摄影的产业经济形态,摄影网络化发展特征及表现形态,以及向创意经济范式发展的可能。

  • “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艺评论”征文活动评选结果揭晓

    刊期:2017年第04期

  • 论音乐评论家的修养

    作者:丁旭东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一个优秀的音乐评论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修养,通过对舒曼、金湘等中外音乐评论家及他们的评论文章分析可见,艺术修养、哲学修养、道德修养、语言文字修养是其四大核心。艺术修养的核心是深刻的艺术感性审美体验能力,其次是艺术符号语言的阅读能力与艺术理论知识修养。哲学修养突出体现在逻辑思维能力与美学修养两方面。道德修养不仅体现为个人的...

  • 论艺术评论人才的媒介素养

    作者:温彩云 刊期:2017年第04期

    新的媒介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要求艺术评论人才有较高的媒介素养,以便能对不断涌现的新型艺术作品进行选择、理解和恰当评估。本文借用英国媒介教育的3CS模式概念,认为应该从文化通道、批判理解和创造性活动三个层面提升艺术评论人才的媒介素养。具体而言,艺术评论人才应该提升媒介意识,掌握媒介特点,遵守媒介伦理,提升媒介信息的解读、鉴别、批判...

  • 全国文艺评论家协会2017年度工作会暨第四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培训班在广西南宁举办

    刊期:2017年第04期

  • 美术批评家的体力与眼力

    作者:屈波 刊期:2017年第04期

    提倡对美术作品的细读,在细节中展开批评写作,是当下美术批评者应有的一种自觉。在一个图像喷涌且时间碎片化的时代里,美术批评不能只进行书斋式写作,批评家应该回到现场线性化地细读作品。批评家在场细读作品的收获大致可分四类:一是在群展中横向比较获得对每件作品水平和位置的初步判断;二是在个展中纵横观察,厘清艺术家的演进线索、或对单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