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Literary Criticism

杂志简介:《中国文学批评》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31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聚焦·李洱专辑、中华美学精神·中西关键词比较、新媒介文学·网络文学叙事研究、当代文学观察·创业者形象书写、博士生论坛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国际刊号:2095-9990
国内刊号:10-1314/I
全年订价:¥ 500.00
创刊时间:201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7
复合影响因子:1.28
总发文量:508
总被引量:514
H指数:9
平均引文率:3.1515
  • “世纪”视野与新诗的历史起点——《女神》再论

    作者:姜涛 刊期:2019年第02期

    《女神》作为新诗历史起点的判断,虽然已是文学史的定论,但其狂放自由的诗风,却不一定能得到后来读者的认同。要在当下语境中认识《女神》的“起点”意义,除了回到五四时代的“现场”,进行历史的“同情”之外,也有必要重构更为宏阔的理论视野。1923年,闻一多从“二十世纪底时代的精神”的角度,对《女神》的全面阐发,提供了一个可以持续展开的框...

  • 郭沫若剧作阅读和评价的几个问题

    作者:咸立强 刊期:2019年第02期

    郭沫若的《屈原》等历史剧自问世之初便存在两极阅读与评价问题,左翼右翼的两极阅读与评价后来演变成了中国大陆与海外的内源与外源阅读与评价问题。郭沫若剧作阅读应该减少伪阅读,全面深入地认识其可演性与可读性。此外,要充分认识和肯定郭沫若戏剧创作中的文类选择、融汇及演变问题,以开放的戏剧视野阅读和接受郭沫若的剧作,而不是以某种特定...

  • 有关郭沫若的五个流言及真伪

    作者:李斌 刊期:2019年第02期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有着重要影响却饱受争议的知识分子。郭沫若需要反思,但很多反思建立在不实之词的基础上。现选择了有关郭沫若的婚恋情况、郭沫若对沈从文的批评、十七年期间的表现、《李白与杜甫》的创作动机等流言,逐一分析这些流言的产生、传播,并通过可靠的文献史料揭示真相。这些流言的产生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研究范式及文学观念的...

  • 论郭沫若《一封信的问题》的写作与评价——兼谈前见对学术研究的负面影响

    作者:廖久明 刊期:2019年第02期

    1946年出版的《鲁迅书简》中收录了鲁迅致姚克信,该信提到,敬隐渔说他将罗曼·罗兰评《阿Q正传》的信寄给创造社后“永无下落”。1947年,许寿裳发表《亡友鲁迅印象记》说创造社“把这封信抹煞”了。郭沫若随即写了《一封信的问题》,认为不可能存在“把这封信抹煞”的情况。鲁歌根据新时期披露的“敬隐渔信”和鲁迅日记认为:“郭沫若的辩驳与说法...

  • 石一枫专辑

    作者:刘大先; 徐勇; 徐刚; 石一枫; 白烨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主持人的话:在当下活跃的青年作家中,石一枫既以接连不断的小说新作,显示出异常充沛的创作活力,又以切近生活的艺术探悉,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美学情趣。2018年,他以中篇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斩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标明了他在小说创作上的进一步走向成熟。

  • 时代寓言与道德故事——石一枫与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

    作者:刘大先 刊期:2019年第02期

    石一枫通过讲述类型化人物的道德故事,形成了一种时代寓言的表达,从而规避了个人化审美形式主义的匮乏和“歇斯底里现实主义”的缺失。他凭恃明确的主旨编撰叙事,在芜杂的经验中厘清、凝聚起关于当代中国转型过程中个人与社会、理性与情感、平等与正义的脉络,形成了我们时代现实主义的一种普遍性叙事。

  • 成长主题与石一枫小说的现实表象问题

    作者:徐勇 刊期:2019年第02期

    石一枫的小说在最近几年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质地日趋坚硬,气势渐显恢弘,但若从小说主人公与现实的关系而论,自有其一以贯之的脉络,他小说中的现实都是精神史意义上的现实。而这也决定了他的小说,虽面对的是广阔的现实,落脚点却在个人的精神成长上。这样一种宽视域与窄聚焦之间的内在张力,某种程度上正是他的小说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之所在。

  • 借谁的命,如何而生?——《借命而生》的“情感政治”

    作者:徐刚 刊期:2019年第02期

    石一枫的小说往往具有通俗故事的外观,他总是力图通过阅读吸引力将目标人群牢牢捕获,进而在故事中寄予宏大的叙事抱负。单就故事而言,《借命而生》的传奇性显而易见,但小说的关切重心并没有落脚在准确周延的叙事上,而是经由一种通俗故事外观,试图在写意层面投射作者孜孜以求的意义世界。这种意义的呈现不仅在于小说展现的时代变迁,或对典型环境...

  • 感谢沧海桑田

    作者:石一枫 刊期:2019年第02期

    感谢文学界的师友们,让我有个机会琢磨琢磨写小说这件事,还能跟大家交流一下。这对于我这样一个低头混迹文字,抬头混迹生活的人,想必是大有受益的。尤其又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成天没什么正形儿的人,被迫需要硬说两句正经话,可能更有自我教育的意义。不过说实在的,对于写作,诸如“怎么写小说”、“什么小说才是好小说”之类的话题,以及写小说这件工...

  • 论“诗心”

    作者:柯汉琳 刊期:2019年第02期

    “诗心”一词在中国古代罕见作为一个诗论范畴出现和使用过,但《诗纬》中有“诗者,天地之心也”的说法。《诗纬》的说法其实不是“诗心”概念的表述,也不是表示“诗在天地之间是核心和中心”,而是对《诗经》与“天地之心”的关系的阐述。“天地之心”实指阴阳变化的“天道”。《诗经》契合、体现了“天道”,所以“诗者,天地之心也”。从孔子对《...

  • 中国诗学之“贵人”美学精神

    作者:李天道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中国诗学具有一种“贵人”美学精神。在中国诗学看来,诗歌审美创作应该以“人”为主,言“人”之“志”,抒“人”之“情”,“言志”、“缘情”乃是诗歌审美创作的精义所在。“言志”之“志”,就是“人”之“性情”,“言志”、“缘情”,也就是抒发“人之性灵”。同时,这种“情志”与“性灵”必然为诗家个人特有,具有个体性、独到性,为“各人”所“...

  • 论先秦时期中华美学元范畴“中”的内涵

    作者:黄石明 刊期:2019年第02期

    从语义学角度出发,考察先秦时期中华美学元范畴“中”的内涵嬗变,可以发现“时中”是中华美学元范畴“中”的本质内涵,人们通过守“仁”保“中”、持“义”“时中”、以“礼”制“中”,以“智”执“中”等修养工夫,可以达到“中”之审美人生境界。“时中”既重视古今融合,是历史传承与时代变异的统一,又强调和谐适中,是局部得“中”与整体和谐的...

  • 网络文学:出海热的冷思考

    作者:陈定家 刊期:2019年第02期

    近年来,网络文学异军突起,纵横四海,开始与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和韩国电视剧并驾齐驱,跻身于当代世界大众文化的“四大文化奇观”之列。但毋庸讳言,网文出海的可喜态势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缺失与短板。尤其在内容选择、资源优化、人才培养、版权维护等方面明显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因此,面对“出海热”,需要“冷思考”。在网文出海所面临的诸多危机...

  • “起点国际”模式与“Wuxiaworld”模式——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两条道路

    作者:吉云飞 刊期:2019年第02期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由内容传播进化到模式输出,出现了新的现象,可从翻译模式、付费机制和原创体系三方面,对比由中国本土的网络文学“起点模式”国际化而成的“起点国际”模式和由海外自发生长的粉丝翻译网站Wuxiaworld孕育出的“Wuxiaworld”模式的异同。在“起点国际”模式和“Wuxiaworld”模式这两条道路的竞合中,中国本土的文学模...

  •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四重境界

    作者:王青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中国网络文学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走红海外,吸引了跨地域跨文化的百万读者,形成宛若“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开局盛况;然而欣喜过后的理性思考推动潜隐问题渐露,可谓“世途开步即危机”;以起点国际为代表的各方力量以“壮心上下勇求索”的积极心态作出诸多开拓性的有益尝试,推动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步入正轨;我们有理由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