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Literary Criticism

杂志简介:《中国文学批评》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31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家聚焦·李洱专辑、中华美学精神·中西关键词比较、新媒介文学·网络文学叙事研究、当代文学观察·创业者形象书写、博士生论坛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国际刊号:2095-9990
国内刊号:10-1314/I
全年订价:¥ 500.00
创刊时间:201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7
复合影响因子:1.28
总发文量:508
总被引量:514
H指数:9
平均引文率:3.1515
  • 书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作者:白烨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党的所作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全面总结了党和国家五年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构成与要点,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大政方针和战略决策。报告中对包括文化在内的各个领域的努力方向和工作要点,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作出了切实的部署,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

    作者:丁国旗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一、什么是本质属性所谓事物的属性,就是事物的固有性质,包括其特性、特征等等。事物的属性是通过与其他事物发生联系才表现出来的。每一事物都有多种属性,这些属性在认识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的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能等量齐观的。逻辑学专家曹予生曾经撰文对事物的属性作了非常清晰的辨析,他指出了事物属性的分类情况:

  • 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

    作者:段吉方 刊期:2018年第01期

    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论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强调:“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精神品格

    作者:杨向荣 刊期:2018年第01期

    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文化发展中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循此精神来审视中国当下文艺发展的现状和话语空间,笔者以为,在中国经验的阐释中展现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应有的精神品格。

  • 照亮美的光来自心灵——宗白华对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的阐释

    作者:叶朗 刊期:2018年第01期

    宗白华对于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的阐释,对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第一,美不能离开心灵的创造;第二,中国艺术所呈现的境界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物我对立的境界,是物我同一的境界;第三,中国生命哲学启示人们体味人生之情趣,因而成就一种审美的人生。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对于在21世纪构建具有中国色彩的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美学基本理论和美...

  • 朱光潜美学建构与全球意识

    作者:陈望衡; 丁利荣 刊期:2018年第01期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奠基者,其美学体系的构建具有全球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西为据,以中释西。朱光潜留学欧洲,西方美学是他美学体系的重要来源,但他以中国人的审美传统与审美心理去接受,对西方美学的理解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二,以中为主,以西比中。朱光潜自幼研读中国古籍,具有精湛的中国文化修养,建构他的美学体系时自...

  • 文学理论知识学模式的变化——从反映论、审美反映论到文化研究论

    作者:邢建昌 刊期:2018年第01期

    从反映论、审美反映论到文化研究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在知识学模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本土文学理论内部逻辑运演使然,也呼应了全球化语境下西方理论从总体性叙事向依托于特定知识学模式提问转向的潮流,是值得重视和分析的理论资源。

  • 城乡关系中的“世情人心”——关于范小青的短篇世情小说

    作者:王光东 刊期:2018年第01期

    范小青的部分短篇小说呈现出了21世纪以来因城乡关系变化而带来的“世态”与“人心”的变化。她以对世态的细微体察和人情的深切体味,展现出了社会的变化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尴尬和温暖的情感。范小青的这种写作与中国文学中的世情小说传统相联系,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 范小青《右岗的茶树》中的文化传统意识及其艺术想象

    作者:曾军 刊期:2018年第01期

    范小青的写作在尽可能的“平淡”和“简单”的叙述中,捕捉城乡之际的况味与情愫、文化传统的蕴藉与纹理。《右岗的茶树》通过周小进和二秀这一对师生之间关于玉螺茶的文化传承,揭示出新世纪以来发生在现代中国人身上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自觉。支教老师周小进通过对玉螺茶的介绍完成了与玉螺茶有关的传统文化的话语建构,并由于周小进的意外死亡而完...

  • 转型时代的抉择与承担——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论

    作者:何言宏 刊期:2018年第01期

    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以现实主义精神和“外来者”的叙事模式,通过书写林又红深入城市社区,担任桂香街居委会主任的工作经历,以她与桂香街居民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她的婚姻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一方面书写了她以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城市转型,努力解决转型中的诸多问题,在关心民生、为广大居民排忧解难的同时,接续启蒙主义的精神传统,对桂香街...

  • 身份的暧昧与自我的迷失——重读范小青长篇小说《女同志》

    作者:张冀 刊期:2018年第01期

    《女同志》是作家范小青的代表作之一,因其大胆而先锋的探索精神,确有再解读的必要。小说运用自然主义的叙事策略,通过纵情讲述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传奇故事,高度还原了以万丽为典型代表的机关大院“女同志”因受世俗欲望、生存环境和文化遗传多重因素影响制约而身份暧昧、迷失自我的荒诞图景,既不加道德评价、也不带感情色彩完整展示这一“女...

  • 写作与阅读的点滴体会

    作者:范小青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一、关于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许多作家的创作瓶颈,新作老套路,一望即知,没有新意。怎么才能不依赖熟悉的路径呢?说到熟悉的路径,无论是成熟的作家或是刚开始写作的作家,都会有这个问题,我经常收到作者发给我的稿子,请我给予推荐。说实话这是最头疼的,我自己也是一个脸皮很薄的人,自己投稿都是战战兢兢的,还要为别人推荐,而且人很多,但又不能完全...

  • 文学的具体普遍性研究如何可能

    作者:高楠 刊期:2018年第01期

    具体普遍性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它关系到文学的一系列范畴、命题及文学的批评实践。具体普遍性中具体与普遍的无法或分的一体性,使得具有二元论观念倾向的文学理论难以适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共相说,从精神活动的感性确定性的感知觉活动阶段,提供了同样以感知觉活动的表象形态进行的文学活动的真理性根据。具体普遍性在文学的创作与接受中获...

  • 现实主义精神纵横谈

    作者:周思明 刊期:2018年第01期

    现实主义精神要求作家将历史与现实的艰难困苦转化为理想信念,用充满“心灵辩证法”与美学张力的文学作品来表现、升华现实人生,从而使自己的文学创作具备崇高的悲剧意识,获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作家们应以自觉的现实主义精神、宽阔的胸襟和敏锐的眼界,深刻认识中国经验,深刻认识时展的内在规律和方向,努力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 科学主义批评潮流的兴起原因及当代启示

    作者:安静 刊期:2018年第01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学界出现了科学主义批评的热潮,特别是以1985年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年”为突出代表。它的兴起原因首先与科学这一概念从事实描述变为价值判断有关;其次,80年代的科学主义成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再次,作为文学批评的科学主义,也是中国文学界的自主选择。科学主义批评潮流以人文学科的本体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文艺美学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