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ommentary on Cultural Industry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文化产业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一带一路”研究、文化安全研究、文化政策研究、文化经济研究、非遗文化研究、区域文化产业、文创开发研究、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573
总被引量:558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5.812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7.7069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家文化安全:价值、挑战与进路

    作者:石文卓 刊期:2017年第02期

    人类命运共同体亦是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既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价值归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凸显了构建人类文化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愿景就是抵制文化霸权主义,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为此,必须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用“和”文化...

  • 国家文化安全视域下的边疆民族认同研究

    作者:吴尚丽 刊期:2017年第02期

    边疆,作为国家疆域的边缘地带,与安全问题有着天然的联系,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差异和特殊性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建设家园和戍边卫疆是边疆人民肩负的双重重任,边疆地区“多民族性”、与多个国家跨境接壤等特点,容易使民族认同发生变化和影响。民族认同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国家文化安全为民族认同提供环境保障,两者互为依赖。加强边疆地区...

  • 国家文化安全中的意识形态安全及其当代境遇

    作者:荣洁 刊期:2017年第02期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政治观念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构成中国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保持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平衡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内部问题;在国际社会多元性的意识形态中保持国家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又是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外部问题。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的关系集中体现于文化政治层面,两者互为保障和制度...

  • 国民教育:实现总体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路径

    作者:李林; 洪灏源; 杨亚茜 刊期:2017年第02期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走具有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必由之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幻复杂,国家文化安全中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均面临严峻挑战,建立国家文化安全国民教育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十分突出。实现总体国家文化安全,必须逐步建立完善的国家文化安全的国民教育体系,将文化安全贯穿国...

  • 话语融入方能价值引领--国家文化安全的实现路径

    作者:刘素华 刊期:2017年第02期

    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践目的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建构来凝聚共识,进而切实维护国家的总体安全。作为价值载体,文化产品的生产固然是认同建构的必要条件却远非充分条件。要在承认公众主体性、能动性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国家-社会间话语交往的有效开展,增进文化生产过程中的回应性,进而建构价值认同,实现价值引...

  • 学体国家安全观,促进国家文化安全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国家文化安全学术座谈会”综述

    作者:胡霁荣 刊期:2017年第02期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国家文化安全学术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研讨会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时代背景、理论意义,以及中国特色国家文化安全理论研究的发展现状,包括后冷战时代与文化安全、文化创新活力与文化安全、国家文化安全实现的路径研究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 基于计量经济学理论的艺术产品价格评估方法创新

    作者:江哲丰; 彭祝斌 刊期:2017年第02期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艺术品价格评估将逐渐向客观化、科学量化方向发展。以特征计量以及基于艺术品大数据形成的价格指数评估方法开始受到学界与业界的推介与重视,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和计量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艺术品价值评估方法正成为值得期待的创新方向。

  • 微媒介:一种文化与经济的交易地带

    作者:潘天波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当代,微媒介日益成为主导日常生活及其社会发展的新兴文化介质。在虚拟平台技术的支持下,微媒介或成为通达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交易地带。微经济已从传统的物性依赖向物感凭借迈进,传统物质经济俨然走向基于物感的隐喻经济或象征经济。在本质上,微媒介通过感觉的意象组合谋求微文化的资本意图,并在文化与经济双边交易地带实现了微媒介传达的审美...

  • 如何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刍议一个“六位一体”的行动框架

    作者:吴钊 刊期:2017年第02期

    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是国家实施科技带动文化创新战略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包括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人才创新、服务创新。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学理逻辑隐藏在一个以用户为中心,文化企业、科技企业为主核,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中介组织多方主体合力的六位一体的向心圈层模型之中。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文化政策研究: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作者:毕晓梅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中,“文化政策”这个概念被广泛关注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从1970年威尼斯文化政策会议到1982年墨西哥城世界文化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或协助召开了一系列地区性部长会议,并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不同国家的文化政策报告,对文化政策进行了相对系统集中的讨论,对文化政策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

  • 村庄文化和经济共同体的协同共建: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

    作者:傅才武; 岳楠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中国乡村一直是千百年来维护中华文化传承不辍的“超级稳定器”。但在当代农村,“发展无动力、运行无合力、政策难着力”的三大难题和“建设性破坏”现象的广泛存在,导致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出现政策上的技术困难,因此从理论和政策思路上反思传统乡村文化与经济建设模式的经验与不足,创新当代乡村建设的道路和模式显得尤其紧迫。通过对全国...

  • 论文化遗产保护中检察权的运用

    作者:齐崇文 刊期:2017年第02期

    我国一些地方的检察机关已经开始主动介入文化遗产保护,并积累了相关经验,但较之于规划或设想,检察机关实际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非常有限,且无法解决行政处罚标准偏低、保护主体与处罚主体合一的问题。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相似性,可以借鉴检察机关提起环境类公益诉讼的既有经验,以公益诉讼为切入点推进文化遗产检察保护,但...

  • 突破与困境: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体制改革

    作者:丁盛 刊期:2017年第02期

    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难点。作为上海唯一一家国有话剧院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1995年成立后,推出了以“制作人制”与“项目聘任制”为核心的一整套改革措施,解决了资金、剧目与人才这三个戏剧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解放了艺术生产力,走在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前面。然而,由于“制作人制”的激励机制形成的创作导向与国有剧院社会...

  • 纪录片的文化生产:中国形象的生成与变迁

    作者:陈阳 刊期:2017年第02期

    纪录片具有纪实存档的“相册”功能,它是见证国家发展、社会变迁的“活文献”。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在历史和现实语境中呈现出多面相。民族视角的纪录片和日常生活视角的纪录片构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文化生产模式;国际交流中的纪录片在市场化作用下呈现出形象生产的多元模式。纪录片的中国形象塑造对加强民族认同、推动文化传播、增强文化软...

  • “一带一路”西北路线电视媒介的发展与竞争态势--基于生态位理论与内容资源的实证分析

    作者:周立春 刊期:2017年第02期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媒体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则是创建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奠定坚实民意基础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生态位理论,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西北六省区电视媒介的实证分析,还原、透视了西北地区电视媒介的发展和竞争格局,甄别出西北地区中更具优势的电视媒介:西北各地区电视媒介的发展脉络虽不同,但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