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hina Book Review

杂志简介:《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3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导读、阅读地图、社会关注、特约书评人专栏、冷眼、学术书评、书界观察、读家有方、书评空间

主管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国际刊号:1002-235X
国内刊号:21-1035/G2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
复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2922
总被引量:3602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6
期刊他引率:0.9884
平均引文率:2.6582
  • “破框而出”:艺术理论的重构——评周计武《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

    作者:毛娟 刊期:2019年第11期

    近年来,周计武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艺术理论的前沿问题,《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是他多年积累的成果,也是他对"现代性与艺术终结"这一既有研究的延伸与推进。~([1])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艺术理论建构。艺术理论不同于文学理论和美学,也有别于艺术史和艺术批评,而是体现鲜明的"居间性"特征。

  • 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艺术”

    作者:常培杰 刊期:2019年第11期

    现代世界是个"祛魅"的世界,曾经照顾人类生活的超验的神性世界陨落了,人类丧失了可以立身于世、调节生活的"意义之源", 现代世界是个快速变迁的世界,曾经那种经年不变的稳定生活消逝了,人们不得不打起精神面对日新月异的周遭环境,遭受着各种新事物的"震惊"刺激,逐渐变得感官疲敝、经验贫乏, 现代世界是个合理化的世界,万事万物都被系统统摄,成为...

  • 逻辑的力量

    作者:刘毅 刊期:2019年第11期

    阅读好的学术著作通常会有两种感受。一种是不绕弯子,直切该领域的核心,将那些悬而未决的难题摆到桌面上,细致地解析且妥善地解决, 一种是以史为鉴,直指当下的状况与问题,用历史经验与理性逻辑进行评测,指明可行的研究路径与方法。近来读周计武教授的新作《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后文简称《祛魅与重构》)便多有此感。

  • “他者”视野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作者:王梦秋 刊期:2019年第11期

    观念作为主体对事物的综合认识,指导主体从事各类实践。艺术除了存在于所见的艺术品中,还存在于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中,后者便构成了艺术观念。历史进程浩浩汤汤,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而艺术思潮表现了相异甚至相悖的艺术观念。如贡布里希所言: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1])也就是说,观念的表达成为...

  • “孤独”如何言说?——孤独的青年与孤独经济

    作者:农郁 刊期:2019年第11期

    2018年1月,脉脉数据研究院了2017年度职业数据白皮书《孤独经济》。这份白皮书对万名职场人进行了孤独感及消费行为的调查。调查发现,22-40岁的青年人群中均有半数以上的人会感到孤独,其中22-30岁青年群体中更是有60.8%的人会感到孤独。~([1])曾经,"孤独"一词与老年人紧紧捆绑在一起:年华已逝的老人们缺少儿女的陪伴被视为孤独。

  • 低欲望社会症候下佛系亚文化群像的认同危机与身份建构

    作者:周凤梅 刊期:2019年第11期

    2018年,日本管理学宗师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入中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激烈的讨论。~([1])媒介把失去上进心、不消费、不结婚、不生育的日本年轻人称为"对利率没有反应"的一代,即使政府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改变不了年轻人丧失物欲不买房不消费的现状。

  • “手势舞”——微动作里的身体政治

    作者:马春靓 刊期:2019年第11期

    进入21世纪以来,"微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话题——从电影到微电影、Vlog,从博客到微博,从短信到微信——仿佛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进入一个"无处不微"的时代。这当中,又尤以新媒体技术发展下的短视频app最引人注目,用户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里尽情地展现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众多短视频软件中,抖音脱颖而出成为大多数用户的选择,"刷抖音"也从一...

  • 历史地理的想象力:在“旁观”与“介入”之间

    作者:梁骏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中古文学的地理意象》,张伟然著,中华书局,2014自米尔斯于1959年写下传世名作《社会学的想象力》以来,如何激活学术研究的"想象力"(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便成为诸多学者竞相思考并尝试做出回应的学术命题。何谓"想象力"?在米尔斯那里,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

  • 阅读如何改变思想与行为:来自希特勒的负面证据——兼谈《希特勒的私人藏书》的价值

    作者:杨石华; 陶盎然 刊期:2019年第11期

    图书是个体在系统阅读和成长过程中最重要媒介载体,也是阅读史研究的核心对象。"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1])阅读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当这种影响聚焦于国家层面时,千万人的命运可能就系于领导人的阅读史。故而在阅读史研究领域中,领导人的阅读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地位,~([2])、~([3])、丘吉尔~([4])等人的阅读史就受到了诸多学者的...

  • 人性选择与道德自律:来自《希特勒的私人藏书》的启示

    作者:刁颖 刊期:2019年第11期

    提摩西·赖贝克的《希特勒的私人藏书》于2019年以双色图文增修的方式再次出版,它的副标题是"那些影响他一生的图书",相比2012版的《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中的副标题"那些改变了他一生的书",翻译时将"改变"替换成了"影响。两个版本中的扉页上有同样一句话:"读书能改变人,有人因之成为圣人,有人却变成魔王,这不是书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 认识苏源熙:比较的比较文学观之建构

    作者:刘玲华 刊期:2019年第11期

    美国汉学家苏源熙(Haun Saussy,1960-)教授,现任职于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比较文学系,是近年来活跃在比较文学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从学术经历到学术成果,苏源熙一路收获了诸多荣耀,最引人注目之处,来自他在坚守比较主题与创新比较范式上的双向兼顾。具体到研究对象上,这种兼顾又显得格外突出。

  • 今天我们如何谈论邪典?——《定义邪典电影》翻译有感

    作者:李闻思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一、如何定义"邪典电影"当我决定研究邪典电影、并将其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后,每个人都会问我如下问题:什么是邪典电影?哪些电影算是邪典?"邪典"这个名称究竟有何含义?……糟糕的是,每次我都无法即刻给出清晰的答案,从而给对方留下"竟然连自己专业的基本问题都说不出来"的不佳印象。的确,邪典电影似乎正是某种谁都知道,但又谁都说不清是什么的东...

  •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精品创作论

    作者:董希文 刊期:2019年第11期

    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等系列讲话中为文艺发展把脉,指出了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有"高原"无"高峰",因此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当下文艺发展的最大任务,精品创作迫切而又必要。

  • 发掘中华道德文化跨越时空的独特神韵和魅力

    作者:王泽应 刊期:2019年第11期

    《传统道德与中华人文精神》,肖群忠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论及智慧和中西方的智慧,有两本书不能不予以特别的关注,此即是罗素著的《西方的智慧》和张岱年主编的《中华的智慧》。这是两部既"立乎其大"又系统精湛的智慧专著。

  • 我国最早建筑学典籍的价值与启示

    作者:郑峰 刊期:2019年第11期

    《营造法式》,中国古代科学著作的代表,是现存建筑学著作中时间最早、内容最全面的作品,全书共34卷,其中正文357篇,3555条。作者李诫,字明仲,北宋管城县人,为宋代著名建筑学家。李诫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实际操作,判断出真正具有实践价值的工艺技术,并整理精炼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