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hina Book Review

杂志简介:《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3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导读、阅读地图、社会关注、特约书评人专栏、冷眼、学术书评、书界观察、读家有方、书评空间

主管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国际刊号:1002-235X
国内刊号:21-1035/G2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
复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2922
总被引量:3602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6
期刊他引率:0.9884
平均引文率:2.6582
  • 精神洁癖

    作者:周志强 刊期:2018年第04期

    在云南一家小有名气的'客栈'的餐厅,我看到一个安静而自在的姑娘,除了饭菜酒水之外,几乎一切都是自带的:筷子、碗、纸巾,还有一个白色的杯子,上面竟然刻着自己的头像。在这一片活生生的精致中,我分明感受到强烈的'排他'气息:我不需要不是我的东西,包括人。白酒销量的减少,自然更是因为酒酣耳热的群友聚会不再是人们喜欢的生活。在

  •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原典阅读系列教材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丛书主编曹顺庆丛书简介本系列教材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课堂融合学习示范教材,在'回到原典'这一中文专业教学改革总体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课程时间和授课重点,从基本理论概述与经典文本选讲两个方面重塑了课内外学习模式,是一次中文专业教材结构体例创新的有益尝试。本系列教材有国内多位著名学者参与主编或编撰,建设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 旅游过年:中间阶层的美好生活

    作者:何明敏 刊期:2018年第04期

    春节历来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不管身在何方,岁末时节,"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念兹在兹的情结。正如梁实秋所言:"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

  • 从“游客凝视”到凝视游客——“黄金周”的文化逻辑

    作者:王圣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与西方相较,中国旅游行为最显著的现象特征之一就是"黄金周"法定假期旅行,即旅行与国家规定的公共假期合二为一,旅行消费与想象以及法定假期的制度安排共同构成了规模宏大的周期性的"黄金周"话语体系。市场化与城镇化进程中所抛掷出的"新工人""新穷人"通过作为自然化社会日程的"黄金周",获得了社会机械团结的有效整合,游客凝视的虚假...

  • 从“乡土中国”到“生态中国”——以山东潍坊杨家埠村遗产旅游业为个案

    作者:荣树云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一、艺术介入乡村的"生态中国"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与"乡村"成为现代与传统、先进与落后、富裕与贫穷、科技与手工、科学与迷信等的代名词。城市吸引了大批的乡村劳动力进入其中成为"城里人",而被抽离劳动力的乡村其社会结构遭到破坏,后工业时期的乡村不再是费孝通说的:中国的乡土社会是富裕的,因为他们是一...

  • 2017思想类图书关键词

    作者:相明 刊期:2018年第04期

    人们总是会用黑格尔著名的论断——"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为思想的能为加上一个限定,而不去分辨黑格尔所追问的历史与思想并非二物。尽管今天的世界历史在资本的牵引下不断前行,但黑格尔式的关乎整全的追求却散落为不同角度的观察,虽然如此,所有试图回应历史的思想又在不同程度上关注着相同的问题。

  • 2017年中国图书出版“走出去”战略观察

    作者:冀钦 刊期:2018年第04期

    1995年至2001年,中国版权引进输出比例高达10:1,版权贸易逆差巨大,凸显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窘境。自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时任署长石宗源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提出"出版'走出去'作为全面建设我国新闻出版业五大战略之一"以来,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出版业在"走出去"这项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 2017年电影学术类图书盘点

    作者:黄钟军; 沈伊诺 刊期:2018年第04期

    电影书籍是两种伟大媒介的奇妙结合。在我们把电影纳入艺术的殿堂之前,指向文学艺术的书籍才是让我们俯首称臣的文字的载体。后来,当电影拥有了自己的影像语法,拉近了创作者与欣赏者的距离及能指与所指的距离时,影像成了这个时代炙手可热的视听媒介;但我们发现,当批评一类电影、阐述一段电影史,我们仍旧离不开那个古老的载体:文字。

  • 20世纪80年代的译介出版回溯——以“美学译文丛书”“现代外国文艺理论译丛”为例

    作者:曹谦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一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译介事业繁花似锦的年代,这其中,"四大译丛"的密集出版,构成了那个年代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事件之一。这"四大译丛"分别是李泽厚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总共出版50部,金观涛主编的"走向未来丛书",甘阳主编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以及王春元、钱中文主编的"现代外国文艺理论译丛"。

  • 动物,与属于动物的人类——试论巴塔耶《拉斯科或艺术的诞生》

    作者:蔡舒晓 刊期:2018年第04期

    1955年,法国思想家巴塔耶(1897—1962)受著名的斯基拉(Skira)出版社的负责人之邀,多次前往位于法国东南部地区的拉斯科洞窟进行实地考察,并以艺术评论的形式为这本画册配以文字。

  • 油画史里的文化博弈与民族复兴——评《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

    作者:胡一峰 刊期:2018年第04期

    这几年,20世纪艺术史颇受关注。2017年岁末,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李昌菊著《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该书为"中国文艺评论青年文库"首批五种之一,也是本批唯一一本美术方面的著作。

  • 塞壬之谜的理性求解

    作者:黄洁 刊期:2018年第04期

    迄今为止的阅读有趣地告诉我,不约而同的,布朗肖,格非,或许还有别的中外学者作家,都把希腊神话中那著名的塞壬的歌声视为叙事的缩影:一面情难自已地拼命伸出耳朵想要聆听天籁般美妙的音符,相信这完全是真的;一面又不得不以蜡丸封住耳朵,来抵御这迷醉气场中潜隐着的摄魂力量,提醒自己这是假的。似这般,若即若离而如出如入,成就了叙事的独特魔力...

  • 重述满天星斗式的中国古神话——评严优《诸神纪》

    作者:谢开来 刊期:2018年第04期

    对于中国民俗学的学生来说,有两本经典文献很难绕开,一本是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教材《民俗学概论》,另一本是德国学者艾伯华撰写,由北京大学王燕生、周祖生翻译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而在这两本文献的序言或后记中,严优的名字赫然在列。近年来,中国学者对于古代神话的当代重述关注颇多,并且使用"神话主义"等概念加以探讨。

  • 从哲学角度对“无聊”概念的重新反思——《无聊的哲学》读后的启示

    作者:曹元甲 刊期:2018年第04期

    在当代社会,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以及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无聊业已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网络、报纸或者公众号上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无数人的围观疯传和七嘴八舌。这种"过度关注",与其说是人们公民意识猛然觉醒后的积极参与,不如说是为了打发无聊而产生的不自觉的逃避自我的行为。

  • 学科发展与融合——由涂尔干的《自杀论》谈起

    作者:高牧原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一、涂尔干、社会学与《自杀论》埃米尔·涂尔干(1858—1917),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法国首位社会学教授,《社会学年鉴》创刊人。涂尔干丰富、精深的社会学思想,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现代西方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