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hina Book Review

杂志简介:《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3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导读、阅读地图、社会关注、特约书评人专栏、冷眼、学术书评、书界观察、读家有方、书评空间

主管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国际刊号:1002-235X
国内刊号:21-1035/G2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
复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2922
总被引量:3602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6
期刊他引率:0.9884
平均引文率:2.6582
  • 珍视出版文化使命 共建绿色出版生态——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出版理论专题研讨会综述

    作者:本刊记者 刊期:2013年第10期

    2013年8月11日,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的"中国出版业发展与出版人的文化使命"理论专题研讨会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出版集团的领导、出版社负责同志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邬书林,出版局局长郭义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名誉会长高明光等领...

  •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出版理论专题研讨会发言辑录:坚守出版“启蒙大众、追求进步”的使命

    作者:陈昕 刊期:2013年第10期

    除去早年上山下乡、参军当兵的8年时间,严格来讲,我就从事过一个职业,那就是出版。是什么促使我37年来坚守在这个岗位上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步呢?主要是因为,在我看来出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是那些关于出版价值的名言警句,激励我坚守在出版第一线的岗位上。比如大家都熟知的,有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雨果的"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 牢记出版人的文化职责

    作者:贺耀敏 刊期:2013年第10期

    文化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和人际和谐的心理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黏合剂,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十分突出成就的同时,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也日趋凸显出来。同样,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明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在不断激化,

  • 弘扬韬奋精神 坚守文化使命

    作者:樊希安 刊期:2013年第10期

    近年来我国出版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出版品种不断增长,2012年全国出版图书41万余种,总印数近80亿册,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必须指出,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出版物质量良莠不齐、泥沙混杂的现象有增无减,现状令人堪忧。无论社会环境条件如何变化,出版物始终是传播科学知识、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 出版识小随谈

    作者:贺圣遂 刊期:2013年第10期

    一、出版主要是传播知识和思想的文化活动 无论中西方的出版史都可以追溯几千年,出版活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非商业行为,其主要目的亦非营利,而是为了使人类的知识、思想得以传播发扬。在古代中国和西方世界,向无著作权观念,许多作品连作者署名都被有意忽略。在西方,著作权观念的兴起是谷登堡现代印刷术发明以后的事情。

  • 出版物文化品位的提高应该引起重视了

    作者:吴培华 刊期:2013年第10期

    对一个出版产业的首要评价标准,不是也不应该是所谓的两个效益,而首先应该是文化品位。一、如何正确理解出版物的效益问题在出版物价值标准的考量中,长期以来,我们的思维定势是放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标准上,因此,我们始终围绕着两个效益的结合或者说是统一的问题对出版物作出评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我们对于出版物意识形态属性的过分...

  • 重温前辈言行 坚守文化使命

    作者:汪家明 刊期:2013年第10期

    坚守文化使命,源自对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关于范用 2013年9月14日是范用先生去世一周年。范先生在世时最爱的是书。人称他为"书痴",他很高兴。他曾说:"我是为了读书才选择了出版这一行的。"他又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关于范先生编辑出版《傅雷家书》《随想录》以及《读书》和《新华文摘》的故事,早...

  • 强化角色意识 承担文化使命 追求健康发展

    作者:张晨光 刊期:2013年第10期

    当前一些出版企业和出版人出现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淡化并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市场浪潮冲击、企业经济压力虽是重要外在原因,而一些出版人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认识不到位和没有全面理解出版文化使命的精神内涵是更为主要的内在原因。下面我就从强化出版人的角色意识和出版人应承担的文化使命等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强化出版人的角色...

  • 清史纂修与学术规范

    作者:卜键 刊期:2013年第10期

    近年来,出版总署大力提倡学术著作的出版规范,严格标准,加强管理,无疑是一项正确举措,是中国当代学术研究与国际接轨的必要台阶。学术规范,其实是一种基本的专业要求和学术标准,贯穿在学术研究、教学、演讲和出版的全过程中。从立项开始,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就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制订编纂总则和各部类细则,讨论全书框架,

  • 市场规则下出版业的文化使命与商业伦理

    作者:蔡继辉 刊期:2013年第10期

    一、出版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出版业进入新的时期主要指全球化、数字化特征日益明显,特别是出版社转企之后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出版业面临的是市场规则,是全球竞争规则,是数字化出版规则。何谓市场规则?市场规则简单地说就是由市场来配置资源,市场的进入、退出,市场的竞争,市场的交易等都有一套规则。当然,出版业只是面临市场规则,目前还不完...

  • 《中国图书评论》特约书评人 刘华杰

    作者:刘华杰 刊期:2013年第10期

    个人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质学学士,哲学硕士和博士。早先曾研究非线性科学(特别是其中的浑沌现象)的历史与哲学。目前关注新型科学传播和博物学编史纲领。开设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科学哲学导论、博物学导论、博物学编史理论与方法等课程。平时喜欢到野外看植物。作品曾获文津图书奖和台湾吴大猷...

  • 博物顺生

    作者:刘华杰 刊期:2013年第10期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人类、人类的创造物,都一定要毁灭。问题不在于是否会毁灭,而是何时毁灭,如何推迟毁灭。"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个生,是生成、演化的意思,不限于与人类相关的事物,它道出了古人对世界流变、演替过程的深刻理解。生成与毁灭不完全是对立的,在更高一层观察,它们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毁灭就不会有新生。...

  • 中国博物学传统的重建

    作者:余欣 刊期:2013年第10期

    近年来,无论是在学界还是"民间","国学"忽然成了一种时尚。"国学"的概念是否成立,我们姑且不论。究竟什么才算是"国学",自然也是见仁见智。在这"国学"热潮中却从来见不到博物学的身影,多少令我有点匪夷所思。因为在我看来,中国传统学问的根基和精髓在于博物学,而并不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儒学,也不是如今已沦为附庸风雅的"六艺"。正是...

  • 英国的博物学文化

    作者:李猛 刊期:2013年第10期

    欧洲近代以来的科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今天占统治地位的数理实验科学,它将数学方法与实验方法有机、内在地联系在一起,旨在寻求现象背后的机理;另一类则是博物学,它的涵盖范围更广,有朴素形态,也有较为精致的形态。近代英国人在两种科学上都作出了突出性贡献,实现了阶段性的巅峰式综合。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完成了数理实验科学的第一次...

  • 当代社会的道德经济:非营利行为与非营利部门

    作者:童小溪 刊期:2013年第10期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个结构复杂、规则多样的社会,被转变为结构简单、规则单一的社会,它的组织原则和运作原则,越来越围绕于"市场一国家"这个轴心。在这个二元对立中,公司和追逐私利的个人成为市场经济社会的主体,而实行强制性税收和调控的国家,即使变得廉洁和高效,似乎也只是作为一种必要的强制性而存在。这种看法几乎就是主流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