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hina Book Review

杂志简介:《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3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导读、阅读地图、社会关注、特约书评人专栏、冷眼、学术书评、书界观察、读家有方、书评空间

主管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国际刊号:1002-235X
国内刊号:21-1035/G2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
复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2922
总被引量:3602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6
期刊他引率:0.9884
平均引文率:2.6582
  • 《中国图书评论》特约书评人赵毅衡

    刊期:2013年第08期

    70年代末,刚允许读书后不久,卞之琳导师就发现我的思想容易“钻牛角尖”。他因材施教,建议我从事一种在中国曾经很有希望,却中断了的理论事业:形式论。自此后至今35年,我始终在这个方向上经营,从事符号学、叙述学、形式论运动史的研究。曾任教国外多年,目前为四川大学文学院新闻学院教授,符号学一传媒学研究所所长,《符号与传媒》主编...

  • 符号势能与国家品牌形象的构建

    作者:蒋诗萍 刊期:2013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进入了“文化中国形象”的时代,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议题。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从2008年的奥运会,到2009年展出国家形象广告宣传片,到2010年的世博会。

  • 一种新的电影美学的诞生

    作者:林咏 刊期:2013年第08期

    近10年来,一种新的电影形式在世界影坛崛起——谜题电影。导演把电影制作成“谜面”,整部电影成为一个放大的“谜语”,观众观影即“猜谜”,需重复观看,多次回顾、思考,才能揭晓“谜底”。这类“智力游戏电影”题材广泛,情节扣人心弦,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深得影迷喜爱。

  • 论图式语符的元媒介悖论

    作者:胡易容 刊期:2013年第08期

    艺术家徐冰的《地书》其实并不是“书”。

  • 刘小枫:反哲学的政治设计者

    作者:张云雷 刊期:2013年第08期

    晚近以来,刘小枫、甘阳给国内学界带来了一股施特劳斯旋风。无论认同与否,思想界经常开谈必涉施特劳斯。刘小枫也被视作施特劳斯学派在国内的代言人。他这部新作无疑又给人以这样的暗示和确证。《论卢梭的意图》是施特劳斯的一篇短文,意在主要(但不完全限于)通过对卢梭经典作品《论科学与艺术》一书逐字逐句的疏解,

  • 邵洵美并不“美”——驳近年来关于邵洵美的翻案文章

    作者:刘纪新 刊期:2013年第08期

    邵洵美是一位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月派诗人,曾经出版多部诗集,由于他的诗品位低俗,历来评价不高。但是,近年来,由于一些海外学者再次提到他,由于一些喜欢做翻案文章的人,不顾事实,做出不负责任的评价,一些缺乏判断力的学者、研究生也跟风而上,邵洵美大有“翻案”“平反”之势。

  • 人道主义干预的可能性及其局限

    作者:刘波 刊期:2013年第08期

    人道主义干预是现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随着西方大国对科索沃、达尔富尔等地区以及近期对利比亚、叙利亚等中东北非国家的干预,人道主义干预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拯救陌生人——国际社会中的人道主义干预》(以下简称《拯救陌生人》)是新生代英国学派学者尼古拉斯·惠勒教授的呕心沥血之作。“惠...

  • 喜忧参半“大数据”

    作者:郑志励 刊期:2013年第08期

    大数据正在撬动全世界的神经。 亚马逊销售额的三分之一来自其个性化的推荐系统,美国Farecast价格预测工具和Decide.corn分别以高达75%和77%的预测准确度为消费者节省了一大笔钱。

  • “文学性”与“审美性”未必是资产阶级的专利——读旷新年《文学史视阈的转换》

    作者:李有智 刊期:2013年第08期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的行为,改变了以往现当代文学史格局,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然而,与此同时,对重写行为持不同意见的人也并不在少数,其中,旷新年先生的不满格外引人注目,他认为,所谓重写文学史不过是以资产阶级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来否定以“工农兵文学”和“人民文学”为主的“当代文学”,

  • 与苏牧版《荣誉》商榷

    作者:李瑞 刊期:2013年第08期

    《荣誉》一书被读者誉为“中国最好的电影书籍”,它不仅创造中国电影书籍印次之最,而且列入“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成为国内数十所艺术院校学生必读书。本书著者每一次授课几乎是一座难求,很多人专门从外地赶来听课。

  • 现实、乡土或底层——韩晗对话陈应松

    作者:韩晗 刊期:2013年第08期

    韩晗(以下简称韩):首先祝贺您的新作《一个人的遭遇》结集付梓,这又是一部秉承您一以贯之“底层叙事”的力作,文学界一致认为,您是“底层叙事代表作家”,您是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底层”与社会现实底层之间的关系?

  • 变易中的传统法文化图景

    作者:罗鑫 易江波 刊期:2013年第08期

    在80年代蔚为风气的“文化热”的畅销书中,较为通俗的有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和“酱缸文化”书系、李敖号称垄断白话文前三名的杂文,学术型的有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甘阳的“文化:中国与世界”集刊之类。看这些书时,话语、观念都不陌生,感觉这些书与鲁迅、王朔之类文字的精神是相通的,都在“接着讲”。

  • 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意义——读《情理法与中国人》有感

    作者:毕巍明 刊期:2013年第08期

    在当下的法学研究以及法学教育中,传统法律的价值何在?也许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法制史”是我国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但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趋势下,法史课程往往因其注重理论缺乏实用性而受到质疑。中国法制近代化以来,律令为主的法律体系被废止,

  • 传统中国法研究的再出发

    作者:黄东海 刊期:2013年第08期

    历史的整体复杂性和人们对历史当下意义不断更新的探求,使得历史研究成为具有颠覆性的职业。不断发现事实、阐释事实,乃是历史学者的天职。而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交融、碰撞、砥砺和启发,则为此不断提供着新的空间和可能。所以,学术研究,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核心命题的研究,必须要有长期、反复“接着做”的学术实践。“情理...

  • 永远走不出的幽暗洞穴——略论布鲁门伯格的《神话研究》

    作者:胡继华 刊期:2013年第08期

    《神话研究》一书,洋洋60万字,言之钧钧,意在回答一个听似简单的问题:在经由启蒙扫荡和理性浸润之后,神话为什么不仅没有绝迹,反而坚执地绵延在文学历史之中,赋予隐喻和意象体系以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在《理想国》第七卷之开篇,柏拉图将“洞穴”意象构想为人类生存境遇的基本隐喻:只见万物幻影而不见真实阳光的囚徒,必须逃离幽暗的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