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hina Book Review

杂志简介:《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03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导读、阅读地图、社会关注、特约书评人专栏、冷眼、学术书评、书界观察、读家有方、书评空间

主管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国际刊号:1002-235X
国内刊号:21-1035/G2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
复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2922
总被引量:3602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6
期刊他引率:0.9884
平均引文率:2.6582
  • 制度因素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轨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互动研究》评介

    作者:吴树青 刊期:2006年第01期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以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学术界.学者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讨论已形成一股潮流。但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学者们对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时间、内涵、动因、影响等诸多问题,尤其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认知,尚存在不少分歧。辽宁大学程伟教授主持...

  • 自我走失了余华

    作者:张新煜 刊期:2006年第01期

    熟悉《中国图书评论》的读者会发现,本期除了开本、装帧、版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外,还增设了几个新栏目。“批评空间”即是其一。这个栏目的宗旨,在于客观、公正、公允、理性、善意地引发批评、探讨和争鸣。批评的对象、探讨和争鸣的作品并无限定,既可以是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可以是新人新作;既可以是原创性的学术著作,也可以是舶来品。总之...

  • 半个《兄弟》,半个余华

    作者:张红岩 刊期:2006年第01期

    余华蛰伏十年,从天而降,“一声好兄弟,上册落君前”。在书店里我转悠了半天才弄明白,并非只卖上册,而是只有上册。我觉得受了莫大的嘲讽,但我仍是怀着由衷的敬意一字不落地读完了这本《兄弟》(上),这完全由于延续了在《在细雨中呼喊》、《活着》以及《许三观卖血记》等杰出作品的阅读惯性(至于那些所谓先锋派作品,只能当作他回归写实...

  • 本刊稿约

    刊期:2006年第01期

  • 知识分子:在公共与个人之间——读韩石山《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作者:梁展 刊期:2006年第01期

    好的书评人就像一个内行的间谍,他潜入原书,为的是从几十万排列整齐的印刷体文字中,发现原作者未曾言明的意图,以及他与权力和意识形态的隐蔽关系、他处理问题时依据的学理、他表述观点时使用的逻辑、他的文字技巧和他对材料的掌握程度等等。书评人在气质上是冷静的,眼光是犀利的,善于从平滑处发现皱褶,从庄严里发现可笑,从华丽中发现平...

  • 游魂无处归——读史景迁《天安门》

    作者:黄学军 刊期:2006年第01期

    1898年9月20目,得到友人密告的康有为逃到天津,上了一艘英国轮船经上海直赴香港。第二天下午,京城御林军包围了康有为和他的广州朋友经常聚会的南海会馆,发现康有为已经逃走,便逮捕了他的弟弟康广仁。27日,经过匆匆的审判之后,“戊戌六君子”被推上了刑场。在外面得知此事的康有为用“有折翼之痛”来表达他对弟弟之死的悲痛和愤恨。其实...

  • 朝圣山学社与“辉格党人的历史学”——评哈耶克编《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

    作者:程巍 刊期:2006年第01期

    被冠以“知识分子”称号的那些人,总让人产生某种莫名其妙的不安的感觉。雷蒙·阿隆在1954年出版的《知识分子的鸦片》中把他们戏称为“法国病”患者,其典型症状是政治上容易发热。“法国病”一说由来己久。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文学史家格奥尔格·勃兰兑斯在谈到大革命时代的法国人时就说过,法国人对外界的一切安排都有强烈的变革愿望,一旦决心...

  • 走出公共视野的知识分子

    作者:闫智利 刊期:2006年第01期

    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一直以来我都有些厌倦了。因为从我的角度看,知识分子的称呼已经沦为了一种仅仅是思辨上、学理上的空头支票。自己的书架上罗列了很多的关于知识分子的书籍,像赛义德的《知识分子论》、雅各比的《最后的知识分子》、雷蒙·阿隆的《知识分子的鸦片》以及朱利安·班达的《知识分子的背叛》等等。当初之所以对知识分子的话题如...

  • 从实践中来 到群众中去——读《学哲学 用哲学》

    刊期:2006年第01期

    《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逻辑顺序,结合作者本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提炼概括出十个观点,构成本书主体的十个部分。一、从客观实际出发;二、坚持实践的观点;三、重视总结经验;四、掌握辩证分析方法;五、注意研究特殊性;六、坚持发展的观点;七、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八、坚持群众观点;九、...

  • 有多少“巴金传记”值得阅读?

    作者:周国忠 刊期:2006年第01期

    巴金七十年的著译生涯为我们留下一千三百多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李存光教授在《巴金传》提及的字数是一千五百余万)的文化遗产,相当于每年“吐出”二十万字。截至2005年10月25日,笔者从国家图书馆网站查悉的巴金读物有282种,其中可以在线远程阅读的电子图书有81种。巴金被称为20世纪的良知,他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巴老曾谦虚...

  • 缪铖,一位文史兼通的大家

    作者:顾农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中国古代的传统是文史不分家,许多文学家也是史家,评论文学作品更是讲究“知人论世”。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知识的爆炸,学科的划分不能不日见其细密,而一般文史工作者也就不得不“术业有专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且就是在文或史的~门之中,也往往只懂某一方面某一段落,其他便觉得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时下专家多而通人少,...

  • 晚年梁实秋——情感分裂?

    作者:史建国 刊期:2006年第01期

    随着柯灵先生率先为梁实秋的“与抗战无关论”平反,这位由于意识形态原因而在中国大陆沉寂了数十年的文学大师逐渐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十几年来关于梁实秋的研究著作和论文不断出现,2004年11月还在北京成立了“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会”,一时间学界似乎又出现了“梁实秋热”。其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不仅有他那别具一格的雅舍散文、明显受白...

  • 弗里德曼和凯恩斯:“数学家心灵”与经济处方

    作者:黎海波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1998年美国年度经济会议上,经150位经济学家投票,凯恩斯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排名第二。不过有经济学家提出,如果以“最伟大”这一标准来裁定的话,弗里德曼则为第

  • 文学作为生存的意识

    作者:陈文钢 刊期:2006年第01期

    德国最著名的德语文学评论家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在其自传《我的一生》中说:“文学乃是我的生存意识……没有对文学的热爱就没有对文学的批评。”在通读全书后,我们更为深层次、更整体地同意和体会这种断言,对文学的赤诚不仅陪伴了他最艰难的岁月,更是生命中的每时每刻。

  • 齐泽克: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国际学术明星

    作者:万书辉 刊期:2006年第01期

    斯拉沃热·齐泽克,在今日中国知识界,完全不了解这位大胡子作家的已经很少了。然而他是谁?他在谈些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齐泽克?这些,恐怕又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说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