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447/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石油与能源 、经济与管理、和谐社会构建、政治与法律、历史与哲学 、文化与传播、语言与文学、高等教育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国际刊号:1673-5595
国内刊号:37-1447/C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1.68
复合影响因子:0.98
总发文量:2004
总被引量:31214
H指数:42
引用半衰期:5.6141
立即指数:0.0585
期刊他引率:0.8847
平均引文率:9.3561
  • 石油行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对策研究

    作者:胡文瑞; 鲍敬伟 刊期:2018年第04期

    通过阐述石油价格、石油市场、石油公司等的行业现状,论证"石油正在迈向夕阳产业"和"石油行业辉煌不再"。然而石油在发展,石油勘探开发正在发生8个方面的转变: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从局部评估到大面积评估,从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到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从高点找油气到下洼、下坡找油气,从常规油气资源到非常规油气资源,从中深层到深层、...

  • 东营凹陷古近系浅层稠油油藏封堵机制

    作者:操应长; 王铸坤; 王艳忠; 李宇志; 赵博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东营凹陷古近系浅层稠油油藏封堵机制认识不清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下步油气勘探的关键。以永北鼻状构造沙三上亚段稠油为例,根据研究区三维地震、测录井、钻井岩心、岩石薄片、物性测试及试油资料,结合埋藏史及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对古近系浅层稠油油藏的封堵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上亚段稠油主要紧邻不整合面发育,风化黏土层可作为稠油...

  • 饶阳凹陷古近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确定

    作者:蒋有录; 张文杰; 刘华; 杨德相; 王鑫 刊期:2018年第04期

    以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古近系为例,利用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技术,研究古近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并结合源岩热演化生烃史,综合分析研究区古近系油气成藏时间及期次。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储层有2期烃类包裹体,第Ⅰ期分布于碳酸盐胶结物及石英颗粒内裂纹中,发近黄色荧光,具有高盐度、高密度特征,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值为90~100℃;第...

  • 基于孔径分布和T_2谱的低孔渗储层渗透率确定方法

    作者:李志愿; 崔云江; 关叶钦; 王淼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为了能够准确地计算低孔渗储层的渗透率,以渤海某油田低孔渗储层为研究对象,进行孔径分布对渗透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压汞孔径分布与核磁共振测井T_2谱均可以表征储层岩石的孔径分布信息,通过利用孔径分布直方图数据刻度核磁共振测井T_2谱数据,从而得到岩石不同孔径区间对应的T_2谱区间。通过渗透率贡献值确定各T_2谱区间每单位孔隙度分量的孔径对...

  • 基于空间响应分布函数的水平井补偿密度测井快速正演模拟

    作者:袁超; 李潮流; 周灿灿; 葛云龙 刊期:2018年第04期

    水平井中补偿密度测井的正演模拟主要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时间较长,难以满足生产实时评价的需求。提出一种补偿密度测井快速正演模拟的新方法,引入空间响应分布函数表征伽马场分布及地层不同体积元对探测器计数贡献。采用蒙特卡罗程序建立快速正演模拟所需数据库,利用空间响应分布函数计算不同地层区域对探测器计数贡献,实现补偿密度测井的快...

  • 基于倾斜发射-倾斜接收仪器结构进行随钻地质导向与地层各向异性评价

    作者:马明学; 岳喜洲; 李国玉 刊期:2018年第04期

    由严格的电磁理论出发,分析不同仪器结构探测信号的方位敏感性和对电阻率各向异性的敏感性,结合目前主要方位电磁波仪器设计,提出倾斜发射-倾斜接收的仪器结构,分析该仪器结构的信号测量特征、地质导向能力与各向异性评价能力。针对仪器测量信息,建立距地层界面距离反演算法,实现仪器距地层界面距离与地层电阻率的实时反演。理论与测试结果表明...

  • 重力稳定气驱判别模型和试验

    作者:任韶然; 刘延民; 张亮; 崔国栋; 宫智武; 王延永; 韩波 刊期:2018年第04期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储层倾角、注入速率和原油黏度等因素对重力稳定注气提高驱油效率的影响,根据注采数据和管内残余油砂分布,分析其提高采收率原理。通过理论推导,建立简易量化的顶部注气重力稳定判别模型NGAGI,综合考虑储层倾角、渗透率、驱替液与被驱替液密度差异、原油黏度和注气速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地层倾角、减小注气速率和降...

  • 界面张力对低渗亲水储层自发渗吸的影响

    作者:李爱芬; 何冰清; 雷启鸿; 李楷; 王桂娟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为了研究压裂液的界面张力对低渗亲水储层自发渗吸的影响,基于改进的LW渗吸模型,考虑静水压力以及流动阻力的影响,结合分形理论,建立描述自发渗吸体积与渗吸时间之间关系的自发渗吸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分析计算自发渗吸体积随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与结论的正确性。试验结果和模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界面张力对自发...

  • 基于阶段演化特征的稠油氧化动力学

    作者:袁士宝; 赵黎明; 蒋海岩; 程海清 刊期:2018年第04期

    原油氧化阶段可分为低温氧化前段、低温氧化后段、燃料沉积和高温氧化4个阶段,在对各阶段氧化动力学参数的求取时,一些文献中依然应用同一反应机制函数进行计算。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原油氧化过程中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在假设简单反应机制函数情况下分别取反应级数为0、0.5、1进行计算,得到反应级数对氧化动力学参数的影响。通过对已有的3...

  • 考虑表面扩散的实际状态页岩气表观渗透率新模型

    作者:李冬冬; 张艳玉; 孙晓飞; 赵风凯; 崔晓朵; 乔伟泽; 苏玉亮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为了表征实际状态下的页岩气在纳米孔隙中的运移,考虑黏滞流、Knudsen扩散以及表面扩散机制,推导出页岩气表观渗透率模型。以224组试验数据为依据,优选所建模型中压缩因子及黏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试验数据系统验证所建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定义黏滞流、Knudsen扩散以及表面扩散渗透率比重,计算各机制的贡献率。分析压力、孔隙半径等因素的影响...

  • 基于B-L方程的低渗透油藏CO_2水气交替注入能力

    作者:孟凡坤; 苏玉亮; 郝永卯; 李亚军; 童刚 刊期:2018年第04期

    注入能力的降低是制约低渗透油藏CO_2水气交替(WAG)驱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因素。采用特征线法,考虑CO_2在原油、注入水中的溶解及CO_2对原油的抽提作用,引入渗流阻滞系数,对气驱油及水驱气过程中的Buckley-Leverett(B-L)方程进行修正,确定气驱油、水驱气前缘及尾部移动速度,结合多重复合油藏渗流理论,建立可表征CO_2水气交替驱注入能力变化的数...

  • 胍胶降解菌对地层压裂液伤害的修复机制

    作者:马鑫; 雷光伦; 王志惠; 达祺安; 张鑫; 宋萍; 姚传进 刊期:2018年第04期

    针对低渗致密砂岩油藏压裂中压裂液对油层的污染和伤害,研究采用微生物方法修复胍胶压裂液地层伤害的机制。从油藏产出水中,以胍胶为唯一碳源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筛选出胍胶降解菌;通过菌落和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菌株降解胍胶中表观黏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以及对压裂液残渣和粒径的分析,评价...

  • DRGEP与敏感性分析方法构建甲苯简化动力学模型

    作者:冯洪庆; 张静; 张春红; 刘道建; 安铭 刊期:2018年第04期

    基于Metcalfe提出的甲苯详细反应机制,采用基于误差传递的直接关系图(DRGEP)方法得到由92组分、607反应组成的初步反应框架,然后采用反应速率分析和温度敏感性分析在宽范围的温度、压力和当量比条件下将机制进一步简化,得到48组分、176反应的甲苯简化动力学机制。将甲苯简化机制与激波管的滞燃期、射流搅拌器中的组分浓度及HCCI发动机试验数据...

  • 油船装货过程液货舱气相区油气场数值模拟

    作者:卢金树; 张乾; 邓佳佳; 高军凯; 吴文锋 刊期:2018年第04期

    油船装货过程中液货舱油品蒸发到气相区形成油气场,油气场中油气体积分数分布规律关系着装货作业的安全。通过建立更符合实际的三维模型,并对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将基于VOF(volume-of-fluid)模型、膜理论与菲克定律提出的传质模型与CFD软件相结合,模拟油船液货舱装货过程舱内油气场的变化,并利用试验数据对...

  • 静电聚结效果在线评价实验

    作者:杨东海; 孙永祥; 何利民; 罗小明; 鲁晓醒 刊期:2018年第04期

    研究在线测量连续流动聚结实验系统,实现油包水乳状液微观形貌的在线观察和采集,并利用该系统研究电场参数和流动参数等对油包水乳状液中水滴聚结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强电场在低流量下具有显著作用,随着流量增加其作用减弱但在高流量下依然使液滴粒径明显增大;不同波形下,低频范围内最优频率为30 Hz,但是超过50 Hz后随频率增加液滴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