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

中国水利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Water Resources

杂志简介:《中国水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74/TV,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水利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水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卷首、特别关注_学习进行时、半月水事、行业亮点、河湖管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管理、安全生产与监督、水土保持、水利财务与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报社
国际刊号:1000-1123
国内刊号:11-1374/TV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50
所属类别:水利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92
复合影响因子:0.78
总发文量:8993
总被引量:28888
H指数:51
引用半衰期:2.8774
立即指数:0.0563
期刊他引率:0.7951
平均引文率:1.1284
  • 加快构建防汛抗旱减灾体系 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治能力

    作者:陈雷 刊期:2009年第09期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以此表达对地震死难同胞的沉痛哀思,警醒国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 汶川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

    刊期:2009年第09期

    一、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作方案》,除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编制《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外,还部署由国家有关部门分别牵头编制城镇体系、农村建设、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市场服务体系、防灾减灾、生态修复、土地利用等10个专项规划。

  • 我国防洪减灾方针进展及其理论探讨

    作者:周魁一 刊期:2009年第09期

    基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了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治水思想主流和非主流演变轨迹。探讨了20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20年来世界各国灾害与减灾观念发生转变的社会与自然背景,指出人类社会发展适应洪水规律是防灾减灾重要的出发点。由此阐述了灾害双重属性的概念,认为在进一步提高工程防洪能力的同时,人们应当积极寻求适应自然规律的发展模式...

  • 应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

    作者:程晓陶 刊期:2009年第09期

    2008年,接踵而来的巨大灾难使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面对重大自然灾害表现出的新特点,我国的灾害应急管理在做出快速反应、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抗灾救灾等方面,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暴露出弱点与不足。通过案例分析,重点阐述了现代社会面对重大灾害的脆弱性,以及次生灾害与灾害链等现象,说明只有依赖科技与管理的进步,才能...

  • 以保障民生为目标大力加强抗旱减灾工作

    作者:成福云 刊期:2009年第09期

    一、我国干旱灾害有加重的趋势,抗旱工作面临严峻形势 我国的旱灾发生概率大、范围广、历时长、危害重。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减灾工作,通过组织实施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但是,干旱缺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降水年际年内变异增大,...

  • 全面提升黄河防凌减灾综合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蔡彬 张希玉 毕东升 刊期:2009年第09期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黄河上游、中游及下游均发生凌汛,是我国凌汛成灾最为严重的河流。在宁夏至内蒙古河段(以下简称宁蒙河段)、河南至山东河段为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下段晚于上段,而且冰盖厚度下厚上薄,封、开河时容易形成冰凌卡塞和冰坝壅水引发堤防决口等凌汛灾害,危及局部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黄河防...

  • 淠史杭灌区抗旱供水调度原则和途径探讨

    作者:施宏江 刊期:2009年第09期

    江淮分水岭地区是安徽省旱灾发生最为频繁、程度最为严重、抗旱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为减轻水旱灾害,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安徽省在大别山区先后兴建了6座大型水库,建设了举世闻名的淠史杭灌区。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全国特大型灌区,目前灌区实灌面积稳定在千万亩左右,并为合肥、六安等城市提供水源,在保障安徽省粮食安全、城市经...

  • “5·12”地震给水电工程建设的启示

    作者:陈秋华 刊期:2009年第09期

    “5·12”汶川大地震给地震区的水电工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总结水电工程的震损特点和抗震经验,做好震后恢复建设,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水电站工程的大坝均经受了强震的考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震损现象很少,经处理后的坝肩抗力体及工程边坡震损较少,地下建筑物的震损轻微,地震次生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有较大影响,以梁、柱、墙结构为主...

  • 强化流域综合管理 确保长江永续利用

    作者:陈雷 刊期:2009年第09期

    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也是功能多样、生态敏感的区域。加强长江、长江河口以及沿岸城市区域的统筹协调、联动保护。共同发展,对于维护健康长江,培育生态河口,造就富有活力的城市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9年4月20—2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

  •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人类活动对长江河口的影响与对策

    刊期:2009年第09期

    人类对河口的开发利用由来已久,河口地区生物资源丰富,淡水供给充足,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这些有利的资源环境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昌盛。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河口地区已成为世界上人类经济最活跃、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长江河口是长江流域的终端,也是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战略地位的区域,...

  •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长江水利发展战略的思想、目标及举措

    刊期:2009年第09期

    当前,随着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工程——三峡工程的即将全面竣工,长江以防洪为主的“治江三阶段”任务基本付诸实施,长江水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既迎来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总结半个多世纪的治江实践特别是新时期治江思路提出以来的新探索,基于对治江规律的深刻把握,提出了新时期长江水利科学发展战...

  • 上海市副市长沈骏:坚持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 推进生态河口与美好城市和谐互动

    刊期:2009年第09期

    推进生态河口与美好城市和谐互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必须坚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必须坚持水的“安全、资源、环境”功能相互协调。加快长江口治理、开发与保护,维护健康长江,建设生态河口,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为此建议:

  • 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维护长江健康生态 服务江苏科学发展

    刊期:2009年第09期

    在新一轮长江治理开发中,江苏省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深入贯彻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加重视长江的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更大力度地维护长江的健康生态。

  • 安徽省副省长唐承沛:维护长江生态安全 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刊期:2009年第09期

    安徽长江干流岸线总长740km,沿江地区是我国中东部重要的科技经济文化走廊,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和冶金、汽车、建材、化工基地,已成为安徽加速崛起的“经济脊梁”。维护好长江生态安全,对保障安徽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强化保护、综合...

  • 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

    刊期:2009年第09期

    鄱阳湖是镶嵌在长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根据总理的批示精神:“要保护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2008年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总体考虑以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为核心,着力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推进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