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1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学术基本理论、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再反思、大变局与战略全局、文明起源、文明互鉴与文化发展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2-4921
国内刊号:11-1211/C
全年订价:¥ 130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4
复合影响因子:7
总发文量:1529
总被引量:118583
H指数:182
引用半衰期:5.3077
立即指数:0.4157
期刊他引率:0.9897
平均引文率:42.7978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反思与前瞻——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场学视域

    作者:任平 刊期:2008年第04期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向多样的转变过程。梳理、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变迁历史、现实样态、存在问题.展望其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对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意义。2007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

  • 从主体性到公共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

    作者:郭湛 刊期:2008年第04期

    改革开放3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具有范式转换意义的发展可从五方面来讨论:即理论与实践;存在与规律;主体与活动;生产与发展;文明与交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30年来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大体可以归结为这五方面。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隐约可见其间发展的走向,这一走向从根本上可以说是从主体性到公共性的范式转换。

  •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范式生成与转换

    作者:张亮 刊期:2008年第04期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发展:一批既具有中国本土现代性关怀又与当代西方相关研究具有明确对话关系的高水平研究成果陆续涌现,将这一学科的研究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历史高程;同时,变化了的时代洪流又把谱写经得起历史检验、体现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这一理论使命交予本学科,在这一使命激发下,马克...

  • 论法律逻辑中的推论规则

    作者:熊明辉 刊期:2008年第04期

    推论规则是逻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法律逻辑是一门应用逻辑,但它并不是形式逻辑的推论规则在法律领域中的简单运用,而是形式逻辑的推论规则加上法律领域中的特殊推论规则的结果。因此,法律逻辑中的推论规则与形式逻辑中的推论规则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其共性表现为形式逻辑的基本推论规则是构成法律逻辑中的推论规则必不可...

  • 马克思的节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黄铁苗 刊期:2008年第04期

    马克思的节约理论是唯物史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至今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劳动时间节约规律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它联系生产关系,侧重揭示生产力具体运用效率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作用。这一规律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自发的充分展开,表现为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在节约问题上的对立,并为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 发展失衡、公共服务与政府责任——基于政府偏好和政府效率视角的分析

    作者:吕炜; 王伟同 刊期:2008年第04期

    发展失衡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一般认为其直接原因是公共服务的提供不足,症结在于政府责任的缺失。通过区分“发展阶段型”和“政府责任型”失衡形态,可以发现,公共服务供求双方的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经济发展失衡问题的集中爆发,发展阶段型失街和政府责任型失街的混合形态是中国当前发展失衡的本质属性。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

  •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研究:1978—2005

    作者:陈诗一; 张军 刊期:2008年第04期

    利用DEA非参数技术和受限Tobit模型,核算财政分权改革舌中国省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对效率,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省级政府的支出都不是很有效率的.但比较而言.东中部地区的政府支出效率相对较高且相差不大,西部地区与之相比则低很多。具体来看,20世纪80年代地方财政包干时期,东中部地区的支出效率呈现共同的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变化不大...

  • 共和传统的历史叙事

    作者:张凤阳 刊期:2008年第04期

    面对强势的“民主”和“自由”,该怎样测量“共和”的思想温度,并把握其在现代公共生活中的平衡功能呢?“公共性”是共和主义的基本价值关怀,古典共和对这个议题的索解导出了两种交叠互补的治国路线。一是“德治”,即通过美德教育,引领公民对公共利益做出优先选择;二是“法治”,即通过混合均衡,防范公共权力蜕变为操控在个别人或个别集...

  • 社会工程——现代社会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作者:田鹏颖 刊期:2008年第04期

    现代文明面对的矛盾与风险,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紧迫性同人类的理智提出了挑战。“社会工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驾驭矛盾和风险进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历史从地域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民族国家向全球化社会的演进,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革命、信息化趋势等为以社会工程的方式把握世界创造了世界历史基础、主体能力前提和现代科...

  • 疑案判决的经济学原则分析

    作者:桑本谦 刊期:2008年第04期

    古代和现代处理疑案的各种司法策略大体遵循同样的经济学逻辑。在技术层面,疑案判决的经济学目标是最小化证明成本及错判损失之和,通过对错判概率、实际错判损失、预期错判损失以及证明成本进行单项或综合比较,获得一套比较完善的关于疑案判决的经济学原则。在制度层面,为促使当事人服判,疑案判决应努力与社会强势观念协调,并尽量诉诸预设...

  • 违法性判断的基准与行为无价值论——兼论当代中国刑法学的立场问题

    作者:周光权 刊期:2008年第04期

    违法性论是刑法理论的试金石,研究违法性判断的基准问题,对于形成学派论争,全面推进中国刑法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思考违法性问题的路径不同,由此导致犯罪成立范围、认定犯罪过程、犯罪和刑罚的关系、刑法和社会的关联性都不相同。(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充分考虑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规范期待,注重刑法的行为引...

  • 转型心理学:以群体资格为中心

    作者:方文 刊期:2008年第04期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转型给中国社会心理学者提供了独特的社会实验室。为了描述、理解和解释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人心理和行为逻辑,应该呼唤直面社会转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或转型心理学的研究,以超越文化特异性路径和稳态社会路径。其可能的核心构念是多元群体(成员)资格。

  • 关系化还是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

    作者:杨宜音 刊期:2008年第04期

    中国社会心理学在面对急速的社会变迁中,需要以变迁与文化的视角来选择研究问题。而中国社会文化中群已关系的社会心理机制,即“我们”概念的形成机制及其转换的可能与条件,正是一个体现着双重视角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解释社会凝聚力、群体行动的逻辑,讨论国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类别与个人的关系;也有助于培植社会转...

  • 新时期作家的代际差别与审美选择

    作者:洪治纲 刊期:2008年第04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代际差别”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在新时期50、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三个重要作家群中。他们不仅在叙事内容上表现为宏大叙事和使命意识的不断弱化、个人化意愿的不断增强;还在叙事形式上体现为或崇尚写实风格,或追求现代手法,或迷恋于碎片化细节等不同的审美特质,同时也折射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念。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

  • 清末民初“乌托邦”文学综论

    作者:耿传明 刊期:2008年第04期

    近现代中国“乌托邦”文学的兴盛期,是从1900年“庚子之变”后开始,到民国初年1919年之后告一段落。它的出现不只是与近代中国所遭遇的巨大挫折有关,更是出于中国人走出传统而寻找人类文明“新大陆”的渴望。“乌托邦”以其内容的性质及其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远景式、中景式和近景式三种类型。“乌托邦”及泛化的“乌托邦”精神、心态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