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1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学术基本理论、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再反思、大变局与战略全局、文明起源、文明互鉴与文化发展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2-4921
国内刊号:11-1211/C
全年订价:¥ 130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4
复合影响因子:7
总发文量:1529
总被引量:118583
H指数:182
引用半衰期:5.3077
立即指数:0.4157
期刊他引率:0.9897
平均引文率:42.7978
  • 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

    作者:蔡昉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本文用中国经济发展经验扩展和修正了刘易斯模型,并以之作为分析框架,描述了改革开放期间中国特色的二元经济发展路径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揭示了改革开放的制度变革效应,如何通过人口红利的利用、比较优势的发挥、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和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本文还通过观察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最新变化,对中国经...

  • 农村劳动力二次流动的特点、问题与对策——对浙、闽、津三地外来务工者的调查

    作者:梁雄军; 林云; 邵丹萍 刊期:2007年第03期

    基于文献考察和经验观察,本文提出中国农村劳动力二次流动的概念,并把农村劳动力二次流动分为“换地区流动”和“换企业流动”两种类型。运用1702个个体调查问卷,我们归纳出劳动力二次流动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劳动力二次流动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认为,劳动力二次流动是农民工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的具体行动,但是大规模“换地区流动”是导致“民...

  • 西方劳动过程理论与中国经验:一个批判性的述评

    作者:闻翔; 周潇 刊期:2007年第03期

    对生产的关注一直是古典社会理论的核心面向之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就曾不遗余力地探究“生产的隐秘之处”(hidden abode of production),他力图揭示隐藏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压迫和宰制关系,并探索工人阶级的解放可能性。但是,自196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大众消费社会的兴起,以生产为基调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论述不再时髦,取而代之的...

  •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

    作者:徐月宾; 刘凤芹; 张秀兰 刊期:2007年第03期

    在中国反贫困战略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时候,农村剩余贫困人口的特征凸显了开发式扶贫政策的局限:它对于地域和贫困人口劳动能力的依赖使得其对于剩余贫困人口的政策边际效益几乎等于零,因此重构农村反贫困政策势在必行。在对发达国家新的社会政策,亦即积极的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与社会风险管理理论进行评述的基...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紧张”

    作者:侯惠勤 刊期:2007年第03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紧张”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改变世界”的理论所特有的展示方式,是理论在实现自身的过程中把握了实践的需要,与实践相互作用、相互改造的特殊状态,是理论自我反省、自我超越的内在根据。“内在紧张”的运动关系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生长机制。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内在紧张”的状态,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正面临着理论创...

  • 践言冲突方法与哲学范式的重新奠基

    作者:韩东晖 刊期:2007年第03期

    践言冲突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论辩方法,在20世纪语用学转向之后受到普遍关注。欣提卡以践言冲突方法深入分析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使其论证成为哲学史研究中的典范;阿佩尔将其纳入自己的先验语用学框架,哈贝马斯则将其引入形式语用学理论,使之成为相当有效的论辩武器;在《逻辑哲学论》中陷入践言冲突的维特根斯坦,在后期则走出...

  • 语义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作者:郭贵春 刊期:2007年第03期

    语义学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横断的科学方法,其方法论意义在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凸现出来。规范语义学对形式化体系处理的整体性原则,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整合作用;而自然主义语义学的方法论意义,则在于它自觉地从心理意向上实现了语形、语义和语用的结合。为了克服规范语义学和自然主义语义学在由语境到指称和真值的确定这一根本问题上所...

  • 朱子心论及其对先秦儒学性情论的创造性重建

    作者:李景林; 田智忠 刊期:2007年第03期

    在宋明儒学中,朱子之心论,实最为完备。但现代学者往往既囿于理学心学分系和对峙之前见,又受到西方哲学诠释模式的影响,常倾向以“认知心”来理解朱子之心说,或以理性主义来诠解其心性哲学的精神。而实际上朱子心论是以“情”为心的主体内容,以仁为“心之德”,在“爱”或情的实存活动上来把握心的整体义涵。心的“知觉”内在于情,构成人...

  • “法与人文”的方法论意义——以著作权法为模型

    作者:李琛 刊期:2007年第03期

    人文知识的两个特点对于法学知识的建构和运用有着重大意义:第一,研究对象(人)可受知识的诱导,形成知识的自我强化;第二,存在科学性方法失灵的领域。本文以著作权法为模型,揭示了前述问题的具体表现:其一,法学中的“偶然规律化”;其二,科学式演绎的失灵。法制史本应破解“偶然规律化”,但是过度科学化的研究方法反而使其加剧了这种...

  • 判决如何作出——以判断类型为视角

    作者:任强 刊期:2007年第03期

    司法实践中的判断类型包括案情认知中的事实判断、证据确认中的事实判断和判决中的价值判断。在案情认知和证据认定中,司法人员所作的事实判断都是“理想类型”的建构过程,它们之间既有优劣之分,也会受到司法人员价值因素的影响;在审判阶段,判决属于价值判断,法官对法律条文、证据的理解等因素会影响判决的解释力和说服力。这三种判断类型...

  • 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

    作者:劳东燕 刊期:2007年第03期

    风险社会中,刑法变成管理不安全性的风险控制工具,公共政策由此成为刑法体系构造的外在参数。凭借诸多制度技术,公共政策对刑法规范的塑造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刑法解释的重要工具,公共政策不仅促成目的论解释大行其道,还对构成要件解释具有指导作用。政策导向的刑法蕴含着摧毁自由的巨大危险。有必要借助刑事责任基本原则对风险刑法进行规范...

  • 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

    作者:陈振明; 薛澜 刊期: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决策,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这既为中国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巨大空间,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

  • “公共哲学”与当代中国的公共性社会实践

    作者:袁祖社 刊期:2007年第03期

    进入21世纪以后的“新全球化时代”,本质上是一个“公共性”的实践与反思的时代。作为对现代社会的各种“公共性危机”、文化与价值的“公共性丧失”的总体性关怀,“公共”、“公共性”、“公共领域”、“公共理性”、“公共文化”、“公共价值”、“公共精神”等话语的凸显,集中表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文学术思想的深刻特征。

  • “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

    作者:陈定家 刊期:2007年第03期

    “文本”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有不少传统文本具有“超文本”性,而在“数字化生存”的时代,“超文本”作为网络世界最为流行的表意媒介,它以“比特”方式更大程度地唤醒了文本的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超文本”以“去中心”和不确定的非线性“在线写读”方式解构传统、颠覆本质,在与后现代主义的相互唱和中,改变...

  • 早期七言的体式特征和生成原理——兼论汉魏七言诗发展滞后的原因

    作者:葛晓音 刊期:2007年第03期

    战国后期,由于韵文中四言词组和三言词组的愈趋实宇化以及语法意义的独立,对于二者之间节奏关系的探索,成为骚诗和民间谣谚的共同现象,这是酝酿七言节奏的主要背景。七言节奏的生成原理决定了早期七言篇制由单行散句构成、意脉不能连属的体式特性,使七言只能长期适用于需要罗列名物和堆砌字词的应用性韵文和俗文字,而不适宜需要意脉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