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1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学术基本理论、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再反思、大变局与战略全局、文明起源、文明互鉴与文化发展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2-4921
国内刊号:11-1211/C
全年订价:¥ 130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4
复合影响因子:7
总发文量:1529
总被引量:118583
H指数:182
引用半衰期:5.3077
立即指数:0.4157
期刊他引率:0.9897
平均引文率:42.7978
  • 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

    作者:俞吾金 刊期:2005年第01期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共同主办的“第四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4年8月16—18日在四川绵阳举行,其主题为“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如何批判性地正视现代性的存在及其影响、发掘马克思有关现代性论说的当代意义、实现中国语境的现代性建构,是本届论坛总的学术目标。这里发表的三篇论文,是会议的入选论文。复旦大...

  • 镜像中的生存——现代性的反思与反思的现代性

    作者:郭大为 刊期:2005年第01期

    随着对现代性问题讨论的深入,“反思性”(reflexivity)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共同的关键主题之一”。在西文中,“reflexivity”一词与“reflexion”、“reflection”同根,均派生于拉丁语动词“reflectare”(本义为回转、返回)。“reflexivity”表示的就是反射、反映、反思等事态或行为所具有的返回自身、相互映现、自我观照的性质与特点,这种性...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作者:邹诗鹏 刊期:2005年第01期

    现代性在不同的国家与民族有不同的实现方式。现代性在中国的生成与建构,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历史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任务与方向。因此,有必要认真清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内在关联。

  • 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刊物征订

    刊期:2005年第01期

  • 权利的公共性与世界正义——世界公民主义与万民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韩水法 刊期:2005年第01期

    世界正义(或全球正义)乃是当前世界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理论问题,政治哲学在对这个问题的跨学科研究中,起着提供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作用。康德的世界公民主义是现代一切世界正义理论的思想源泉和经典样式,而罗尔斯的万民法则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正义学说。本文通过分析康德与罗尔斯两人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指出尽管康德的世界公民主义因其面临的...

  • 转轨过程的最终费用结算与绩效评价

    作者:吕炜 刊期:2005年第01期

    本文是关于转轨的方法论的研究。其逻辑关系如下:转轨是符合经济史一般原理的客观过程,转轨所要实现的经济社会效果、转轨过程中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转轨不同阶段所面对的不同问题,都体现了这种客观性。转轨又是由一国政府和民众参与的主观过程,转轨思想的确定、路径的选择、政策的设计、过程的驾驭,都体现了这种主观能动性。主观行动的后...

  • 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微观基础的转变

    作者:雎国余; 蓝一 刊期:2005年第01期

    从改革以来的经济波动情况看,中国转轨时期经济的波动性逐步减小,稳定性增强,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硬化和稀缺资源在国有与非国有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化进程,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波动的微观基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在削弱转轨型波动的同时使成熟的市场经济波动逐步表现出来,因此在...

  • 经济体制转型方式及其决定

    作者:周冰; 靳涛 刊期:2005年第01期

    本文从改革风险的角度研究转型方式的决定问题,以宪法性秩序是否崩溃为线索,将中俄为代表的两种转型方式概括为转型的平滑模式和突变模式,提出了转型方式综合因素决定理论,具体指出了转型的初始条件和改革策略各自在转型方式决定中的作用。制约着改革策略选择的初始条件包括原计划体制的结构、外部环境、改革时机三个因素,三者的交集决定着...

  • 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

    作者:黄宗智 刊期:2005年第01期

    国内外中国研究领域长时期依赖现代西方的理论而没有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作者认为,现代西方主流理论多从理性人的构造出发,把它作为一切认识的前提。近年来西方理论界本身已对这种“启蒙现代主义”提出多种质疑。在社会学领域,布迪厄又提出了以实践为根据的理论设想。它其实接近于中国革命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所形成的独特的认识方法:要求...

  • 组织和制度变迁的社会过程——一种拟议的综合分析

    作者:李汉林; 渠敬东; 夏传玲; 陈华珊 刊期:2005年第01期

    有关中国组织和制度创新与变迁之社会过程的研究,应以社会变迁,而非制度类型学作为基本范式。制度创新与变迁首先是保护带的调整,以保证制度内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制度在渐进状态下逐步实现变迁的社会过程;嵌入性作为组织和制度变迁的结构性环境,直接决定组织制度变迁的方式、方向和效果;路径依赖是组织和制度变迁中一种不可避免的...

  • 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法律移植背景下对当代法理学的反思

    作者:强世功 刊期:2005年第01期

    本文以法律移植与现代国家转型为背景,考察了最近20年来法理学思潮从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到法律文化论和法律现代化论的内在发展逻辑,提出这些主流思潮坚持一种“没有国家的法律观”,它不仅是法律移植的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而且是法律共同体的职业意识形态的产物。这种思考与法学家的自我身份认同密切相关,由此被称为“法律人的法理学”。基于...

  • 得形忘意:从唐律情结到民法典情结

    作者:苏亦工 刊期:2005年第01期

    东方人的法典情结由来已久,自李唐以后形成的“唐律情结”绵亘至近代,逐渐演变成对引入的西式法典的崇奉,乃至在日、韩、中等东亚国家形成了本文所称的“民法典情结”。从唐律情结到民法典情结,究其实质不过是为名所累,求其形而忘其意。本文以唐律情结的由来及近代以降日、韩两国在制定民法典过程中形成的民法典情结为参照背景,针对当今中...

  • 国际关系的定量研究与事件分析方法——评《国家双边关系的定量衡量》

    作者:秦亚青 刊期:2005年第01期

    (一)《国家双边关系的定量衡量》(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以下简称《定量衡量》)是一篇国际关系定量分析的论文,提倡的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科学方法相信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和可知性,理论的可验证性,尤其是理论的可证伪性。一般来说,科学方法需要提出研究问题,梳理相关理论,确定研究假设,组织实际数据,验证假设真伪这样一些...

  • 中国散文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跨越

    作者:陈剑晖 刊期:2005年第01期

    本文在梳理、评价和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散文理论的基础上,对散文的范畴、真实与虚构、真情实感等概念进行了重新界说。由此寻求散文理论的变奏,在现代视野建构新的散文理论话语。一是由“诗性”这一核心话语分衍出精神诗性、生命向度、人格智慧和文化本体性,二是重视文体风格层面的文调、氛围、心体感应和智情合体,三是引入复调叙述、意象创...

  • 从诗词的离合看唐宋词的演进

    作者:王兆鹏 刊期:2005年第01期

    中国古代各种文体的演进史,常常是彼此分离与融合的历史。词与诗始终是有合有离,从诗词的离合过程可以考察唐宋词的演进轨迹。唐宋词与诗的离合,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初唐至中唐,词变于诗,诗词混合;二是晚唐五代,词体独立,词别于诗;三是北宋,词体转型,诗词初步融合;四是南宋,词的诗化,诗词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