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研究

中国诗歌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中国诗歌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古代诗歌研究、词学研究、诗歌文献研究、域外汉诗与诗学研究、现代诗歌研究

主管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创刊时间:2002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306
总被引量:211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0.5
平均引文率:6.6875
  • 《远游》作者之争与数术方技文化认知——兼论《楚辞》研究领域的开拓与方法论问题

    作者:王德华 刊期:2016年第01期

    自清代以来,在《远游》作者问题上形成'屈作派'与'非屈作派'两大阵营。两派论争的焦点主要在仙道思想产生的年代与地域认识上的差异,以及《远游》仙道思想与屈原主体情感之间的关联的不同认知。数术方技文化在先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数术方技文化中表现的天道与人道的关联思维对诸子思想的形成以及对诸子时代哲学突破都产生重要的影...

  • 沧浪水、沧浪歌与《楚辞·渔父》

    作者:方成慧; 刘刚 刊期:2016年第01期

    《楚辞·渔父》的创作时地,自古一直存有争论。文章通过对沧浪水与其域名延展、沧浪歌与其歌谣传播的考辨,认为最初以沧浪命名的水域是汉水中上游古均州段,那里即是沧浪歌的原发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沧浪歌在民间的传唱与在文化阶层的传播,致使沧浪歌的原发地失去了考证《渔父》创作时地的唯一性。据此,进一步分析《楚辞·渔父》的内证与外...

  • 赋体的生成与先秦《诗》学传统

    作者:赵敏俐 刊期:2016年第01期

    《诗》与赋的传承关系,既有显性的文本与文体上的关联,更有来自《诗经》的文化精神和春秋时期逐渐形成的《诗》学传统。本文从探讨'赋'字本义入手,分析春秋时代'赋诗言志'的意义、先秦《诗》学传统的形成、'不歌而诵'的表达方式与'赋体'命名之关系。骚体赋与散体赋从文体上讲虽然各有不同的生成途径,但是却共同传承了深厚的先秦《诗》学传统。我...

  • “赋者,古《诗》之流也”正义

    作者:安小兰 刊期:2016年第01期

    在评析魏晋以来'六义说'之误的基础上,对汉人'赋者,古《诗》之流也'的涵义进行了探讨,指出此命题是班固借《诗经》以自辩、自重、自高之辞,本质上是对赋的性质进行定义和提升,强调赋与《诗经》一样,有美刺的功效和价值。这一命题关乎'赋之义'而无关乎'赋之体'。厘清其本始内涵,对于深化大赋起源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由镜中之相到审音辨体——顾璘《唐音评点》与明人对唐诗的接受方法

    作者:查屏球 刊期:2016年第01期

    顾璘《唐音评点》在明代流传甚广,顾氏接受认同李东阳及前七子诗学思想,其评点时接受了他们的复古化的文学观念,其音声格调论是对李东阳、前七子诗学批评的一种实践,也是对读书音与北方化官话分离这一现实的回应;其强调《选》调与唐诗的比较,为唐诗语言的源流与演变,勾勒了一线清晰的线路,说明了律化后唐诗语言的特点;通过对具体诗作的点评,将严...

  • 冯复京《说诗补遗》浅论

    作者:周兴陆 刊期:2016年第01期

    晚明常熟冯复京的《说诗补遗》是一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诗话著作,但尚未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在公安派、竟陵派和复古派争锋的诗学背景中,冯复京承接了前后'七子'的基本诗学理论,并做出一定的调整,主张'格律''才情'并重,重视学古,掌握诗歌法度规范,然后神明变化,达到'神用之妙'。他持杜诗'变调'说,认为杜甫处在乱离时代,而今代际明盛;时代治乱不...

  • “乱”为乐奏考

    作者:何涛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以周代乐舞资料为主,考证了部分乐器及乐舞的表演情况,同时结合古汉语语法特点及上下文语境,来分析周乐中'乱'的含义,认为'乱'是一种音乐演奏状态,主要体现以金鼓为特点的乐奏。本文也结合辞赋及乐府中有关'乱'的资料,对一些重要释义的产生及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以辅证'乱'之乐奏义。

  • 永明声律与音乐关系再探讨——以鼓吹曲辞为例

    作者:徐艳; 罗为为 刊期:2016年第01期

    永明声律的出现是为更好地配合音乐节律,还是为更好地形成语言自身节律?本文试图以实例分析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以《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诗歌为调查对象,观察汉、魏、吴、晋、梁之辞乐配合关系的演变。调查发现,以句中韵调应和乐曲旋律,当为魏代以来文人配乐作诗的常见方式,虽然并不被严格执行。而与魏、吴、晋曲相比,总的来说,遵循永明声律...

  • 孙应时入蜀诗文编年系地考

    作者:王可喜 刊期:2016年第01期

    孙应时是南宋中兴文坛重要作家,有《烛湖集》二十卷传世。其绍熙三年壬子(1192)五月至五年五月,受蜀帅丘密之辟入蜀,往返路途及在蜀整两年。其间,由于生活视野的开阔及蜀中政治文化生态的影响,呈现出其诗文创作的一个高峰。本文以时间为经、地点为纬,将孙应时入蜀诗文作品予以编年,尽量系地,完整呈现其入蜀来龙去脉及其交游唱和的本来面貌。

  • 词人之心与词史之迹:刘毓盘《词史》的词学史价值与意义

    作者:傅宇斌 刊期:2016年第01期

    刘毓盘《词史》为中国第一部词史著作,其发凡起例颇有导夫先路的价值。在词史脉络之叙述、词人风格之品第、词派纷竞之流判、词运盛衰之溯由、词风转变之探骊、词体繁衍之辨驳诸方面,均有独到之见解。作为新旧转型时期的词人和词学家,刘毓盘在《词史》中也体现了个人心迹,词心论上推崇常州词派,主意内言外,托义必高;词径论上主融浙入常,力尊七家...

  • 接受者层级的分化与宋词经典化的反差——以周邦彦词自北宋以来的接受为例

    作者:谢永芳 刊期:2016年第01期

    在歌唱的宋代处于全员接受状态的周邦彦词,在后宋代接受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明显的反差,即在学术层面上已然完成经典化进程,而在普通读者层面,却远未达到像其他一些北宋名家词那样耳熟能详的程度。这主要是由于词乐失传,再加上句篇关系在创作中发生根本转变恰恰就是由周邦彦开创,从而构成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共同造成了接受者层级的分化,使得清真词...

  • 清江学脉的文学精神

    作者:饶龙隼 刊期:2016年第01期

    清江儒学由刘氏兄弟开创,是个独立的地方家学派系。门徒黄榦、饶鲁讲学匡山,在西昌弘传清江儒学思想,使此方接引并移植其精神裔脉,养成切己力行、纯正不杂品性。西昌学子静退于一隅,坚守固有的学术品性,优游涵泳,躬行实践,日益完善心性修养,不断充实思想内涵。西昌儒学清新质朴,有水木清华的气息,而不需繁富的装点;有文溪武山的色泽,而不待才藻...

  • 从理学家文道观、道器观之矛盾性看理学之自律性缺失

    作者:王培友 刊期:2016年第01期

    作为理学体系的基点之一,理学家道器观应与文道观相一致。但较之两宋理学历史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两宋理学家之文道观有的与其道器观相一致,有的有出入,有的则完全相反。以理学家道器观衡量其文道观,则可见两宋大多数理学家的文道观,是从'文'的功用上来实现对'道'的承载和传递,极少关注'文'之本体与'道'之本体、'文'之功用与'道'之功用、'文'之...

  • 受创的个体生命体验——陆晶清诗歌创作论

    作者:黄华; 郭琳波 刊期:2016年第01期

    陆晶清是20世纪20年代继冰心之后中国现代诗坛上一位重要的女诗人,凭借诗集《低诉》,陆晶清确立了自己的诗歌风格及其在诗坛上的地位。《低诉》中的诗歌带着独特的感伤体验,以新格律诗的形式出现,形成独具一格的'低诉体'。但长期以来,陆晶清的诗歌未能受到重视,关于陆晶清诗歌的创作成就、诗集《低诉》的出版情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问题尚存...

  • 马华新生代诗人的中国性问题

    作者:龙扬志 刊期:2016年第01期

    围绕华人身份、文化、文学这些族群符号展开的历史与现实背景,马华新生代作家致力于重写马华文化与复杂中国性之间的清晰差异,彰显马华主体不同于中国文化的价值追求,以此作为标示马来西亚国民化认同的标签。新生代作家对中国性的文化反思借助乡愁诗歌展开,在主体性建构的自主姿态中穿插多种形式的文本尝试,以隐匿者身份深入南洋经验,完成在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