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研究

中国诗歌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中国诗歌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古代诗歌研究、词学研究、诗歌文献研究、域外汉诗与诗学研究、现代诗歌研究

主管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创刊时间:2002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306
总被引量:211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0.5
平均引文率:6.6875
  • 《周公之琴舞》诸篇释名

    作者:姚小鸥; 李文慧 刊期:2013年第01期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周公之琴舞》中,周公与成王所作敬毖各启与今本《诗经·周颂》诸篇相当。本文讨论成王所作敬毖"琴舞九絉(卒)",按照今本《诗经》命名惯例,试为命名。

  •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楚辞“九体”

    作者:李颖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依据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中的"九林"材料和传统文献,对楚辞"九体"的一系列问题,如其结构特征、发展脉络、所承载的礼乐观念等做了较为深入细致的阐释与剖析。

  • 清华简《敬之》篇与《周颂·敬之》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克家 刊期:2013年第01期

    清华简《敬之》篇与今本《诗经·周颂·敬之》篇的诗句存在多处异文。本文通过对勘,指出简文与今本各有优长。清华简《教之》篇的发现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周颂·敬之》等四篇的创作年代和作者问题。

  •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之启示

    作者:吴万锺 刊期:2013年第01期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周公之琴舞》为《诗经》学研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本文在综合考察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周公之琴舞》与《诗经》在先秦的传播、《周公之琴舞》与《诗经》的形成、《周公之琴舞》与诗经的编订及《诗经》可能产生的时期。

  • 行人制度与先秦“采诗说”新论

    作者:付林鹏 刊期:2013年第01期

    对于《诗经》的结集,有"行人采诗"的说法。但以往之研究,对此说多有怀疑。但通过对先秦行人制度的考察,我们会发现在众多王官中,确实只有行人之官具备采诗的可能性:首先,在众多王官中,只有行人系统能将不同方言区的歌谣转译为雅言;其次,在行人出使各国时,有考察各国风俗的职责,而歌谣恰恰是各地风俗的最好反映;最后,行人的聘使四方,也使他们具备...

  • 中国早期诗歌与“寺”之关系

    作者:周苇风 刊期:2013年第01期

    从字源上说,寺为处理和商议公共事务的场所,诗从言从寺,诗为在寺之言,即在公共议事场合(寺、廷)发表政治言论。礼有五谏,讽为上。由于歌谣具有言近旨远的特性,非常符合讽谏婉言暗示的要求,所以被纳入在寺之言的话语系统。随着歌谣在政治活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寺之言"中的日常口语渐渐被排除在"诗"之外,最后反而是采集来的歌谣和贵族献诗独擅...

  • 为《楚辞·大招》“四上竞气”进一解

    作者:童岳敏; 唐彦春 刊期:2013年第01期

    《楚辞·大招》"四上竞气,极声变只"中"四上"的释义,王逸、洪兴祖、王萌以及毛奇龄等各有所解,有的将其理解成四个国家或四种乐曲,有的则从乐律角度认为"四上"为古音、工尺谱中谱字,或为古代音乐演奏的四乐节等。本文对上述观点进行考订辨析,并结合楚地出土的音乐文献加以考察,认为"四上竞气"应指楚乐"四音"及其"角—曾"的转调变化。

  •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序》赋源论新探

    作者:安小兰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在全面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序》关于赋之起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探析。指出:《诗赋略序》关注的重点是赋产生的文化动因,而不是赋的文体生成过程,《序》文所谈赋《诗》,有关于春秋战国之际赋《诗》制度,无关于《诗》之文体。《序》文认为,赋《诗》制度的消歇导致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贤人失志",这是赋产生的...

  •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释论——《文心雕龙》文体与意制之统体性批评方法

    作者:陶礼天 刊期:2013年第01期

    《文心雕龙·明诗》认为"宋初文咏,体有因革",指出其时"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对这一批评,诠释者多有歧义。本文认为这句话应从"文体"和"意制"的统体性(主要体现为体用合一的特点)层面去理解,体现出《文心雕龙》兼顾文体规范与意制特点的一种文体批评方法。"文体"与"意制"可以互训互证,进而成为互涵互摄的统体性的批评原则,其间的统体性不可剥离,...

  • 《挽歌》源流考

    作者:孙立涛 刊期:2013年第01期

    丧葬挽歌在我国历史上形成较早,郭茂倩《乐府诗集》对此类曲辞多有收集。结合一些文献资料可知,挽歌起源于春秋战国之际齐鲁之地土风。到汉代能被确定为乐府曲名,并成为丧葬礼仪的一部分,"田横事件"多有影响。《挽歌》与《薤露》、《蒿里》同源。魏晋之际挽歌新声出现,其中曹操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挽歌亦成为官僚文人抒情文体之一,并渐趋变为以五...

  • 折叠的心灵史——杜牧《秋夕》的多重阐释

    作者:姚亮; 李军均 刊期:2013年第01期

    在漫长的流播过程中,文本常常产生异文,使得"本义"的寻求变得困难;但是这些异文却意外地丰富了文本,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秋夕》的"本义"也许不如经过时间再造后的意味更有吸引力。本文试图挖掘《秋夕》在流播中所获得的新义,并加以重构编排,进而探究其蕴含的种种可能性。

  • 黄庭坚《小山集序》的思想史考索——北宋“后熙丰时代”词学走向研究之一

    作者:马里扬 刊期:2013年第01期

    黄庭坚在为晏几道歌词所作的《小山集序》中,不仅触及晏几道歌词中的新变因素,而且昭示了黄庭坚本人词风的转变。这一创辟性词论的发生,关联着一个深刻的思想史背景。"熙丰词学极盛"之后,歌词与士大夫作者之间的关系从"背离"走向"紧张"。元祐初年的晏几道在《乐府补亡序》中追溯"南部诸贤",或与熙丰执政大臣对"妇人语"歌词的批评不无关联;此际陷...

  • 论陆时雍的杜诗接受

    作者:孙学堂 刊期:2013年第01期

    陆时雍以含蓄蕴藉、微风远韵为尺度来评判"碧海掣鲸"的杜诗,可谓别具只眼。他评判杜诗的意见往往是片面的,但大都具有"片面的深刻性",且褒贬兼备,既有纲领性的观点,也有细致入微的品鉴,是杜诗接受尤其是"神韵说"杜诗接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归纳陆时雍批评(不满)杜诗的主要意见,其次分体裁讨论陆时雍选评杜诗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最后探...

  • 20世纪30年代新诗的危机与传统问题

    作者:李春 刊期:2013年第01期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界普遍地出现了一种危机意识。有人认为,这场危机是由于新月派的衰落所引发的,有人则认为,它是由于新诗未能及时地反映当下现实生活造成的。随着反省的深入,很多人开始注目于新诗发生期理论家们对新诗和传统诗歌的关系的处理。有人认为应该吸收传统,尤其是传统诗歌的形式,有人认为,应该更坚决地排斥传统。这种理论上的困...

  • 论20世纪60~70年代“前朦胧诗”的亚文化空间

    作者:王士强 刊期:2013年第01期

    在"朦胧诗"出现之前,与其有着或隐或显的关联、大多具有现代主义写作趋向的诗歌存在可以称为"前朦胧诗"。"前朦胧诗"的存在时间大致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主体是一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其诗歌活动多以一个个的圈子的形式存在,呈现出隐秘、非主流、异质性等亚文化特征。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其亚文化空间的成因与特征进行观照:时代、社会层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