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研究

中国诗歌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中国诗歌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古代诗歌研究、词学研究、诗歌文献研究、域外汉诗与诗学研究、现代诗歌研究

主管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创刊时间:2002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306
总被引量:211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0.5
平均引文率:6.6875
  • 宋濂《越歌》考论

    作者:孙小力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文论证宋濂《越歌》具体的写作时间、创作缘由,进而考察宋濂的诗歌创作道路。不论是从内容风格着眼,还是从创作动机来看,《越歌》都是追随杨维祯的《西湖竹枝歌》和《吴下竹枝歌》,实为中年时期的宋濂变换诗风的一个标志。然而这样学习民歌的诗歌创作昙花一现,持续时间很短。其中原因,与当时战乱动荡、宋濂人生道路转折,及其一贯坚持、晚年力...

  • 明初台阁体的前世今生——兼论中国诗歌史中治世之音的评价问题

    作者:严明; 孙燕娜 刊期:2012年第01期

    明初台阁体流行是明代诗文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大特色,本文从台阁体诗的写作风格及社会功用等角度入手,结合历代悠久的美颂传统,辨析台阁体诗的生成原因、表现特征及存在意义。

  • 元末明初诗书画“三绝”艺术与同题集咏的生命寄托

    作者:陈博涵 刊期:2012年第01期

    诗书画"三绝"艺术不仅可以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为文人所推崇,而且它还牵连着作者的创作心态与文艺观念。元末明初,吴中一带的"三绝"艺术创作异常丰富,通过考察文人之间诸种形态的同题集咏,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元明之际文艺思潮的过渡以及文人心态的微妙变动。这种集咏方式同样可以视为元代文艺精神对于元明之际文人的一种深远吸引力。

  • 论晚明布衣诗人程嘉燧的人格心态与诗学思想——从钱谦益对程嘉燧的推崇谈起

    作者:王馨鑫 刊期:2012年第01期

    程嘉燧是晚明一位小有名气的布衣诗人,曾受到明末清初诗坛盟主钱谦益的极力推崇。但他为什么会被钱氏如此推崇,至今还少有人研究。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通过对程嘉燧诗学思想的探讨,指出钱谦益推崇程嘉燧的原因,就在于程嘉燧唐宋兼宗、集于大成的诗学思想,正好契合了钱谦益的诗歌理想与实际需要。而基于这一点形成的他们共同的诗学主张,对后世产...

  • 《周颂·载见》与西周朝觐礼

    作者:姚小鸥; 李文慧 刊期:2012年第01期

    《周颂·载见》言诸侯朝觐,天子以宾礼接遇之。诗篇描述了诸侯求王室赐予礼乐制度、助祭于武王庙等朝觐礼的具体内容。诗篇反映了周王室以"孝"纲纪天下的思想。

  • 《蟋蟀》之“志”及其诗学阐释——兼论清华简《耆夜》周公作《蟋蟀》本事

    作者:陈民镇 刊期:2012年第01期

    论者对清华简《耆夜》所载周公作《蟋蟀》本事多有质疑,这些质疑并非没有可商之处。通过对清华简《耆夜》性质的探讨,可知其记述大抵可信,周公作《蟋蟀》本事具有合理性。本文继而对《蟋蟀》的文本之志、诗人之志、读者之志进行了讨论,可知《蟋蟀》之"志"与《耆夜》所载史事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印证的。

  • 《周易》奠定“以男女喻君臣”比兴模式的文化基础

    作者:鲁洪生; 孙亚丽 刊期:2012年第01期

    屈原楚辞"以男女喻君臣",后竞相仿效,使之渐成中国古代诗文抒情表意的一种传统比兴模式。"以男女喻君臣"的思维方式、表达模式早在《周易》中就已基本形成。本文从天人合一、阴阳哲学观、象数思维方式、"假象喻意"表意方式考察《周易》奠定"男女喻君臣"比兴模式的文化基础,认为《周易》天人合一、阴阳等观念奠定了"以男女喻君臣"比兴模式的哲学...

  • 龙井昭阳与《楚辞玦》

    作者:黄灵庚; 石川三佐男 刊期:2012年第01期

    龙井昭阳的《楚辞玦》是日人研习《楚辞》翘楚之作。此书在校刊、训诂、义理方面皆有所发明,有较高参考价值。

  • 《楚辞》编纂体例“经传说”析论

    作者:邵杰 刊期:2012年第01期

    《楚辞》编纂体例"经传说"概指部分《楚辞》研究者根据《楚辞》中作品的"经""传"之称探求或确认《楚辞》的编纂体例的种种观点。通过对《楚辞》编纂体例"经传说"四个层面的溯源考察,可知:汉代《楚辞》仅见《离骚》称"经",且并非普遍现象;而《楚辞》作品称"传"则并非始于汉代;二者仅在宋代以后的若干版本中共存,据以讨论汉代《楚辞》中的经传关系...

  • 宋玉的审美理想与艺术创造

    作者:张法祥; 程本兴 刊期:2012年第01期

    宋玉是赋体文学的创造鼻祖,其精美的赋作带有鲜明的独创性的审美理想。"造新歌些"和"独秀先些",是宋玉用以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美的美学命题。他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象,较《诗经》《离骚》更具完美的艺术形式和理想化的审美境界。他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中概括出来的各种类型的美,饱含着他丰富的审美经验,带有概念性的含义,被后世以为范型...

  • 论两宋理学家文道观的类型、特征及其内在矛盾性

    作者:王培友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两宋理学家的文道观是较为复杂的。大致而言,主要有三:"重道轻文""文道两分""调适文道"。其中,"重道轻文"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一些理学家在"重道"的核心下,也不否定"文"的地位和价值;二是一些理学家只"重道"而全面否定"文"。理学家的上述文道观,是有矛盾性的。从理学家个体而言,一些理学家的文道观表现为几种倾向都有,甚至还表现出相互矛盾...

  • 日本古代的汉诗新学——《古代汉诗选·序》

    作者:兴膳宏; 白如雪 刊期:2012年第01期

    <正>对于日本人来说,汉诗其实是外国语言诗歌。更确切地说,汉字本身是表记中国语言的文字。古代日本人把汉字这一表记外国语言的文字输入日本,为了用汉字表记完全性质相异的日本语言,有必要下一番独特的工夫。在《古事记》(约公元712年成书)和《万叶集》(编撰于8世纪初)中,可追忆到古代日本人用汉字表记大和民族语言的苦心。也就是说,一方...

  • 寓言的颓废——《野草》中的诗与哲学

    作者:王东东 刊期:2012年第01期

    《野草》不论是对于鲁迅本人还是对于中国新诗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文本,在诗歌美学上它表现出一种波德莱尔式的颓废,而鲁迅的内省又让它上升为一种有关颓废的尼采式沉思。在文体类型上与其说它是象征,不如说它是寓言,它既扎根于鲁迅的内心,又和总体历史进程息息相关,从而在短暂的"后五四"情境中构成了一种现代性的悖论。"寓言的颓废"本身即意味着...

  • 诗人张枣论

    作者:曹梦琰 刊期:2012年第01期

    作为当代一位别具一格的诗人,张枣的诗歌始终坚持对语言精确度的求索,他试图通过语言化解身体的危机;他的诗歌保持着与母语的亲密关系,他在诗中重塑和重新发现了母语;身处孤独处境中的他一直在寻求对话者,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发展了一种与世界、自己进行对话的诗学。

  • 关于谢灵运山水诗美的再认识——与蒋寅先生商榷

    作者:刁文慧 刊期:2012年第01期

    蒋寅先生认为在"得意忘言"的玄学方式下,山水对谢灵运只能是"超越之场",在其诗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审美描写。本文对这一看法提出商榷,认为蒋寅对"言""意"关系缺乏辩证理解,导致他的结论有失偏颇;本文还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具体说明了追求山水审美与精神超越二元因素在谢诗中相得益彰的客观事实,并深入分析了作为谢灵运山水诗核心的风景对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