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研究

中国诗歌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中国诗歌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古代诗歌研究、词学研究、诗歌文献研究、域外汉诗与诗学研究、现代诗歌研究

主管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创刊时间:2002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306
总被引量:211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0.5
平均引文率:6.6875
  • 道家美学、中国诗与美国现代诗

    作者:叶维廉 刊期:2004年第01期

    道家独特的观物感物方式和表达策略提供了一种解除语言暴压的操作方式,并促使我们由置疑常理进而走向断弃私我名制的契道境界,呈现活泼的天机。这些特点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突出的表现,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美国现代诗对"物自性"的追寻,正是以道家美学为重要触媒的。

  • 关于中国古代歌诗艺术生产的理论思考

    作者:赵敏俐 刊期:2004年第01期

    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论做为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对中国古代歌诗的研究提出一套具体的研究思路,以开拓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全文分五个部分:一、人类的精神需求与艺术的起源;二、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的基本思考;三、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歌诗的起源;四、中国古代歌诗生产的基本方式;五、歌诗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北魏的汉化历程与歌诗艺术考论

    作者:刘怀荣 刊期:2004年第01期

    北魏歌诗艺术的发展与其汉化历程基本同步,并明显地受到胡乐的影响。孝文帝的汉化新政,在增强国力的同时,也加快了歌诗生产与消费的各种条件的成熟过程,使北魏歌诗艺术在迁洛后的三、四十年里,从多方面表现出繁荣兴旺的景象,在中国歌诗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论元白新乐府创作与歌诗传唱的关系

    作者:吴相洲 刊期:2004年第01期

    本文从歌诗传唱的角度对元白的新乐府诗创作进行重新审视,从而揭示了元白新乐府创作的真正动机。指出元白的新乐府创作是对盛唐以来朝廷音乐反思的结果,这一创作固然是要实现其"补察时政"的参政目的,但他们所采取的形式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即意在以这种新的歌诗取代朝廷的大雅颂声和乐府艳歌,元白作新乐府就是作新歌诗就在于很好地解决了乐府诗创...

  • 关于《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曹道衡 刊期:2004年第01期

    本文对《诗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清理。一是关于"逸诗"和"孔子删诗"。作者认为《诗经》的基本内容当定型于孔子以前,只是当时不叫《诗经》,而叫《诗三百》,孔子删诗"之说不足信。所谓"逸诗",未必是被删之篇,而是汉初人在根据记忆缮写时遗漏的文字。二是《毛诗》与三家诗论美刺的问题。"三家诗"与《毛诗》对诗经中不少作品的解释似无重大分...

  • 上博《诗论》简"以礼说《诗》"初探

    作者:廖名春 刊期:2004年第01期

    本文对上博《诗论》简"以礼说《诗》"的内容试加探讨,具体考察了《木瓜》诗说、"宾赠"、《大田》诗说、《鹿鸣》诗说等简文,发现"以礼说《诗》"既非始于郑《笺》,亦非始于毛《传》,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已如此。

  • 春秋时代赋引风气下《诗》的传播与特点

    作者:马银琴 刊期:2004年第01期

    本文在讨论春秋时代《诗》传播的基本方式的基础上,依据一系列数据统计,着重分析了春秋时代赋引风气兴衰的原因及其对诗文本传播的意义与影响。本文认为:赋引风气的兴盛衰变与诸侯争霸的政治现实密切相关,如果说尊王崇礼是齐桓公成就霸业的重要原因,后世的求霸者,则通过积极的赋诗与引诗,表达了图霸中原的心愿。这是赋诗、引诗之风经过鲁僖公后...

  • 朱熹废《诗序》详考

    作者:檀作文 刊期:2004年第01期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1)朱熹何以要废《诗序》?(2)朱熹是怎样具体批评《诗序》的?(3)前人对朱熹废《诗序》的评价是否公允?在资料长编的基础上,对朱熹求诗本义与废《序》的问题,做了详细而系统的考察,并对以杨慎、姚际恒为代表的歪曲朱熹废《序》的两种意见给以了具体批评。

  • 《离骚》:生与死的交响曲

    作者:黄灵庚 刊期:2004年第01期

    《离骚》是表现屈原围绕着生死问题而反复较量的内心斗争,'离骚'本是帝舜的乐名。后半篇上征求帝、三求女等,是屈原效法彭成以水死的方式,让灵魂反本于高阳的故居,是他对死亡的出神遐思。屈原对死亡形态的认识,是以楚人'太一生水'而'藏于水'的宇宙生成哲学观为基础的。

  • 从陆机"源出于陈思"说看两人诗歌的抒情特点及其对诗歌文人化的作用

    作者:李揆一 刊期:2004年第01期

    钟嵘评陆机为"源出于陈思"。钟嵘虽然没提到陆机诗歌的情感特征,但从《诗品》对两人的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人在情感特点与艺术形式上都有共同点。本文着眼于"情兼雅怨"的观点,认为两人的艺术特点在于"立片言而居要",加以分析。曹植的比兴手法与陆机重"立警策"的观念都在这一点上一脉相承。这种共同点叫显表现在五言诗创作中,基本上决定了五言...

  • 关于韩国编纂的中国诗选集的研究

    作者:黄渭周 刊期:2004年第01期

    本研究是对朝鲜前期(1392-1592)韩国独立编纂刊行中国诗选集的情况及其具体内容特征进行综合考察的一次尝试。本文对朝鲜前期编纂工作的进展和中国文集诗文选集的大量输入刊行状况进行了探讨,其次将韩国版中国诗选集分为综合诗选集类和个人诗选集类两大类,分别进行了讨论,最后对中国诗选集的编纂在文学史上具有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 从厉鹗对周邦彦的接受看其词的创作

    作者:鲁竹 刊期:2004年第01期

    本文从分析厉鹗对周邦彦的接受与舍弃入手,指出厉鹗理论上虽推崇周邦彦,但实际创作中,从词的题材、结构、意象到所传达的情绪体验方面都与周词有一定的差异。厉鹗接受了周词婉约隐秀、律吕协畅的优点,而舍弃其由于应歌而作带来的不雅不正方面,使词彻底成为一种"长短不葺之诗"。这既与厉鹗对词体的认识有关,也与其时清真雅正的衡文标准密切相关。

  • 二十世纪关于周邦彦词的论争

    作者:孙华娟 刊期:2004年第01期

    二十世纪关于周邦炎词的评价悬殊,有的结论甚至针锋相对,故本文总结了一个世纪里周邦炎词研究的成果,对其中争论最大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顾:周词有无寄托及周词所用乐调是否大晟新声,周词的风格、成就及艺术技巧,周柳、周姜之比较及周邦彦在词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王国维与清真词的评价。力图在总结成绩和指出不足以外,也能够辨明二十世纪周邦炎词研...

  • 20世纪散曲学史

    作者:杨栋 刊期:2004年第01期

    散曲,一种被历史遗忘了的诗体和学问,在"五四"白话诗文运动的召唤下突然苏醒,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至世纪末已蔚为一门与诗词和戏曲相平行的独立学科。描写散曲学几起几落的盛衰消长印迹,记录那些曾在这一倍受冷落的边缘地带辛苦耕耘的学者,采集品味他们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反思本学科的局限与不足,预测未来的发展走向,为新世纪有志修习此道者提供一...

  • 中国新诗理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诗学形态

    作者:吴思敬 刊期:2004年第01期

    20世纪的中国新诗理论是伴随着新诗的诞生与发展,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全新的诗学形态。本文就20世纪新诗理论的发展途径,以及贯穿20世纪新诗理论始终的几个焦点问题,诸如对诗歌现代化的呼唤,诗体解放与诗体变革,自由与格律的消长,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并峙与兼容等做了梳理与辨析,并就这些问题在新诗理论研究中的意义与价值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