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ese Calligraphy

杂志简介:《中国书法》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3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_蔡襄书法研究特辑文丛、经典_蔡襄书法研究特辑、学术_访碑、学术_美学、学术_史论、学术_考证、学术_简牍研究、学术_论坛、创作_展...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3-1782
国内刊号:11-1136/J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7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8849
总被引量:2190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6676
  • “中正之笔”的倾斜--评倪雅梅《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

    作者:邱才桢 刊期:2019年第16期

    本文是关于倪雅梅《中正之笔》的书评,从书中阐述的几个方面,如"性格学""中正之笔"以及宋人对颜真卿的接受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评论。本文追问了"中正之笔"具体何指?在宋人对颜真卿地位的塑造有何意义?与宋代文人政治有何关联?更重要的是,该书的写作是否符合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否也秉持了"中正之笔"?

  • 论“势”之渊源流变--以卫恒《四体书势》为中心

    作者:陈一梅 刊期:2019年第16期

    在中国书法史上,曾出现过势、气、韵、意、形、神、风骨、神采、逸等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语汇,也曾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些语汇有过深入探讨。关于"势"的探讨也不乏专论,大多集中于"势"的涵义探讨,没有将"势"放在历史背景中来讨论,尤其是忽略了"势"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中涵义的变化。本文将从"势"之渊源及卫恒之"势"、"势"之流变、"势"之综论三...

  • 金石学视阈下“卫门书派”的概念构建与形象生成

    作者:柳国良; 刘冲 刊期:2019年第16期

    "卫门书派"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书学流派,也是历代书法理论家关注的重要问题。颇为遗憾的是,历史上对于"卫门书派"文本、书迹的流传与误读,致使其长期沉寂。本文拟从金石学滥觞以降,有关"卫门书派"重新被发掘的历程及其概念阐释和内涵分析,阮元《南北书派论》对"卫门书派"的探索,以及"卫门书派"新观点的汇集三个方面,逐一解读其理论根基与言说...

  • 卫瓘“草稾”之“纵引”笔势略论--以楼兰文书中今草化倾向来佐证

    作者:刘瑞鹏 刊期:2019年第16期

    在魏晋书史上,传古文、篆书流派最为著名者当数河东卫氏,代表人物为卫觊、卫瓘。西晋之后,这一流派在北方颇有势力,清河崔氏、陈留江氏均传卫氏书法,而在南方,卫门书法并未绝迹,直至南朝。卫氏书学对后世颇具影响力者不止古体书法,其中卫瓘"草稾"之"纵引"笔势与二十世纪初出土的楼兰文书中具有今草化倾向之书作异曲同工,俱为草书由章而今演变之...

  • 从《四体书势》看早期书论的自觉与独立

    作者:葛复昌 刊期:2019年第16期

    《四体书势》不仅仅对书法自觉、汉字与书法、书法传承、书体源流等有着较为清晰的描述,而且对书法美的探讨与形容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本文着重梳理了卫恒及《四体书势》对书法理论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及建树。

  • 论卫门“古法”传统在北朝初期的传承--以崔、江士族书家为例

    作者:冉令江; 杨树国 刊期:2019年第16期

    古之论书者,言必"锺王",而卫氏一脉则鲜被后人所重。然卫氏一门,自东汉卫暠以儒学传家,至魏晋时已成为中原望族,地位显赫,名家辈出,且卫觊及以下诸子孙皆擅书法。卫氏一门家传古文、鸟篆、隶、草,自成"古法""旧体"之传承系统。清河崔氏和陈留江氏两个世家大族世代皆学卫门书法,直接推动了卫门书法在北朝初期的传承,促使了中国书法"北质""南妍"艺...

  • 卫恒“古今杂形”对沈曾植书法的影响

    作者:成联方 刊期:2019年第16期

    从沈曾植遗留下来的书学文献与书法作品来看,卫恒的中原书风以及"古今杂形"观对沈曾植的书法创作与书法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古今杂形"是沈曾植"杂体书"观念形成的字学基础;"古今杂形"为沈曾植书法思想中的代表性思想-"南北会通"观提供了历史依据;"古今杂形"对沈曾植书风的多变性,尤其晚年的生拙与不稳的风格追求提供了美学支持。

  • 卫门书家的文学写作与书法创作刍议

    作者:于有东 刊期:2019年第16期

    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多体现于表现形式;书法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则更多地体现于内在的联系。河东卫氏作为汉末魏晋时期以儒学传家的书法世家,在文学写作与书法创作领域均有较高成就和广泛影响,本文从题材与动机角度,对卫门书家的文学写作与书法创作进行比较研究,以期能部分还原汉末魏晋时期门阀世族为文为艺的情况。

  • 永乐宫纯阳殿、重阳殿壁画榜题书法释析

    作者:刘国芳 刊期:2019年第16期

    壁画中的榜题对于辨别人物身份、确定器物名称、了解故事情节等有着重要的补充说明作用。本文从永乐宫纯阳殿、重阳殿壁画中的榜题书法入手,探索其书写风格与艺术特色,追溯其时代风貌,以期对当代书法艺术学习有所启迪。

  • “尽势”与“拓而为大”--“掌指”“肘腕”之法要义寻绎

    作者:李文灵 刊期:2019年第16期

    因字之大小差异对"二王"笔法的阐释衍绎出不同内涵,刘有定以"掌指""肘腕"法为论,掌指法之要义在尽势,凌空取势、拓开笔锋继之执运之变可锋势备全,拗腕左右转侧,兼具扭转之捩意,可尽"体势"之变。王铎"拓而为大"之论道尽肘腕之法的关键,展大书写中坚守"转之为体"而续羲献血脉不断,以"转之变化为用",使体势奇变、笔画延展之际婉而有节。合此可见字...

  • 论张宗祥对笔法的若干考辨与新释

    作者:李传君 刊期:2019年第16期

    张宗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他精于书学,且多有破陈出新之论。本文旨在梳理和研究张氏对书法笔法问题的若干思考与个人新论,主要包括对行笔的快慢、用锋的顺逆、锋毫的硬柔、裹锋的成因与弊病、笔锋是否可以模仿刀锋等问题的关注与论证。此外,他对传统的中锋用笔问题以及篆书笔法的演变现象也有着不同于时人的看法和发现,张宗祥不落俗套的书学...

  • 高昌墓表书风特征及分类探析--以《二十四画品》为观照

    作者:余浩; 赵会艳 刊期:2019年第16期

    高昌墓表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与史料价值,尤其是那些保存完整的墨迹墓表,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书写状况,为我们了解那一时期的书法提供了一手资料。这些墓表既保留着墓志书法特有的庄重,同时又杂糅了当时社会流行书体的特征,风格多样,书法价值极高。本文对高昌墓表的书法风格进行了对比,并按照其不同的书风进行了分类,以期对当代书法的学习有...

  • 论张怀瓘书论中的品评方法

    作者:阮弦 刊期:2019年第16期

    张怀瓘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书法理论家之一。在书法品评方面,他提出"风神骨气"的审美要求,并以此为标准,首创"神""妙""能"三品论书的评价方式,对先秦到初唐的百余名书法家进行较为合理而科学的品评。张氏的美学理论对后世的书、画理论影响甚广。

  • “先天”抑或“后天”:气质类型与文化背景对书法审美的影响

    作者:李承宗 刊期:2019年第16期

    书法审美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审美者特征、经验与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艾森克人格问卷》、笔者自编的《书法审美偏好问卷》作为工具,对中国本土、东亚文化(除中国外)以及非汉文化背景下的二百八十三名被试者进行测试,探讨气质类型及文化背景对书法审美的影响,并基于研究结果,为书法的传播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 古代书法品评的表与里

    作者:张函 刊期:2019年第16期

    古代书法品评有着从感性到理性、从形到神、从技术到艺术的品评过程。感性、形、技术都是品评之"表",理性、神、艺术都是品评之"里",体现古代书法品评对书法全方位的关注。古代士人对于书法既有技术性的外在追求,也有艺术化的精神关怀,从而使书法稳定地存在于精英文化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