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ese Calligraphy

杂志简介:《中国书法》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3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_蔡襄书法研究特辑文丛、经典_蔡襄书法研究特辑、学术_访碑、学术_美学、学术_史论、学术_考证、学术_简牍研究、学术_论坛、创作_展...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3-1782
国内刊号:11-1136/J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7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8849
总被引量:2190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6676
  • 《张金界奴本兰亭叙》研究

    作者:西川宁; 姚宇亮 刊期:2017年第6X期

    日本当代的书法史研究以西川宁和中田勇次郎取得的成绩最为丰厚。中田勇次郎系统地整理了现在流传的和文献著录的'二王'法帖。而西川宁作为创作型书家,始终围绕着书迹资料本身来阐释书风演变,以实证精神对历代书法进行细致绵密的风格分析。西川宁对王羲之的研究,是其书法样式史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样式'一词,在日语中有'风

  • 一画心源——我的治学之路

    作者:李一 刊期:2017年第6X期

    年至花甲,回顾治学之路,感到涉猎面宽而研究不深,头绪多而钻研不透。我是学美术史论出身,硕士阶段研究的是唐代书论,博士阶段研究的是古代美术批评。早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读书时,院址还在恭王府。不知是否因此而感染了懒散和古淡的气息,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多少兴趣,一心打算着毕业后钻进书堆,读读写写,百事不问,继续钻研研究生阶段没有钻研透的问

  • 艺舟双楫 道成于一——李一书学与创作刍识

    作者:王谦 刊期:2017年第6X期

    在这篇文章动笔之前,脑中曾有一闪念:如果穿越到传统文化枝繁叶茂的古代社会,李一会是什么样的身份?当下社会所公认的一些标签式身份,诸如书法家、画家、美术理论家、全国核心美术刊物主编、博士生导师等可以彼此独立存在的职衔,将在穿越中被历史时光瞬间抽空。那么,就不妨找几位代表性的人物来做比照:朝代早一些可能是王维、苏东坡,晚一些会是...

  • 李一学术著述简表

    刊期:2017年第6X期

    论文、评论:1《迫切的反思》(郑州'中国新十年书法论辩会'论文,一九八七年)2《今人书法不可学吗》(成都'全国青年首届书学研讨会'论文,一九八八年)3《禳盗刻石考》(与宫衍兴合著)(《书法》一九八八年第五期)4《对传统的理解和选择》(《美术大观》一九八八年第六期)5《东汉熹平二年刻石考》(与宫衍兴合著)(《书谱》一九八九年第一期)

  • 体法自然归大道——蔡显良的论书诗研究及其他

    作者:蔡显良 刊期:2017年第6X期

    聚沙成塔:论书诗的研究是一个大的工程记者:作为论书诗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论书诗是你的主要研究课题,是什么原因让你做出这样的选择?蔡显良:书法研究源远流长,著作、论文更是卷帙浩繁。这其中就包含了文人、诗人在诗歌中生动地反映他们对于书法的认识和看法,此即论书诗的魅力。我的书法研究正是从论书诗开始真正进入到书法研究的殿

  •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蔡显良的书学研究与学术视野

    作者:成联方 刊期:2017年第6X期

    蔡显良成名很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即已在书坛频频发声,常常见到他的各种学术专著以及学术文章发表在国内顶级期刊上,可以用'蔚为大观'来形容。如今的蔡显良已是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书法学术界的代表人物。他的学术视野极为宽广,在书学(包括印学)、书画鉴定、绘画史、工艺美术等多个领域都有涉猎甚至都有造诣。在众多成果中,我对以下三个...

  • 蔡显良学术著述简表

    刊期:2017年第6X期

    著作:1《宋代论书诗研究》(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三年;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2《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康有为》(岭南美术出版社,二〇一二年)3《二十世纪中国绘画赏析》(暨南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九年)4《中国符号文化·文玩卷》(花城出版社,二〇〇九年)5《可园情怀—蔡显良书写张敬修诗文书法作品集》(中国文艺家出...

  • 对之默默 捧之陶陶——吴昌硕与闵泳翊的金石翰墨交游

    作者:龚剑 刊期:2017年第6X期

    闵泳翊是朝鲜李朝后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国破家亡后流亡中国。吴昌硕和他交往三十余载,并为其刻就三百余方印,建立了深厚友谊。这段两国艺术家跨世纪的金石翰墨之缘,为我们了解海上名家活动和生存状态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也为研究吴昌硕诗书画印艺术留存了珍贵资料。

  • 论由“吴赵对峙”到“吴显赵晦”的转变及其原因

    作者:陈可奇 刊期:2017年第6X期

    近代海派印学,吴昌硕与赵叔孺各树一帜。沙孟海曾以吴之雄浑比之'太阳',从赵之秀美方以'太阴',二氏为近现代海上印坛一时之'瑜亮'。然而在二人身后,吴昌硕声名大振,赵叔孺之名却渐趋不显,经历了由'吴赵对峙'到'吴显赵晦'的转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吴昌硕与赵叔孺不同的处世方式为内因,而清末民初传统审美突变为外因。

  • 自高唯有石先生——从印风看吴昌硕“苍石”等名号背后的文张华化飚意蕴

    作者:张华飚 刊期:2017年第6X期

    吴昌硕以'石'为名号,通过奇石无与伦比的形象,来感悟蕴藏其中的自然属性以及美学规律。他延续了文人的审美传统,着迷于顽石所具备的古朴之美,将之视为自己艺术的本源。吴昌硕名号中皆含有'老'意,带有强烈的'剥极而复'的蕴义。他的篆刻往往施以剥蚀,却'剥极而复',呈现出雄浑郁勃,高古苍劲的个性风貌。

  • 论吴昌硕印学思想之“自然观”

    作者:戎恺凯 刊期:2017年第6X期

    本文拟重点考察吴昌硕印学思想之'自然观'的三个方面:其一是'自然'的艺术理念;其二是'自然'的审美理想;其三是'自然'的治印手法。由此我们发现,吴昌硕篆刻艺术中所流露的朴拙浑穆的自然气息,并非是率意而为,而是在反对矫揉造作的同时匠心别具,故而是一种相对的自然。

  • 观《削觚庐印存》里的吴昌硕“治邱晓石云圈”

    作者:邱晓云 刊期:2017年第6X期

    吴昌硕以其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成就矗立于中国近代艺术之林。而吴昌硕的人生经历、交游方式、个人性情,无疑是他取得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吴昌硕的《削觚庐印存》为例,探究中年吴昌硕的治石交友范围,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吴昌硕其人、其事以及他在那个时代的影响。

  • 印讵无源:吴昌硕印艺中之赵之谦影响

    作者:夏小双 刊期:2017年第6X期

    吴昌硕为清末民初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之大家,学养丰厚、成就全面。而在规摹秦汉之印源溯取、'印外求印'之印学实践、以印为媒之情事寄怀等方面,亦皆深受开'海派'门户者赵之谦所影响。吴昌硕印艺个人面貌中之赵之谦影响以及基于此之创新,可称是对这位巨匠寥落而又雄悍的艺术人生之一种致意。

  • 吴昌硕篆刻与晚年篆书书风及相关问题的探究

    作者:叶梅 刊期:2017年第6X期

    吴昌硕早年篆刻以'苍茫斑驳'的钝刀法创作,曾有过因过分为之而导致点画纤弱的弊病,但他广益多师、及时调整,在其篆刻艺术成熟时期呈现出苍茫朴厚的风格;其篆书早年呈现出清丽流美的气息,但并未沿着所谓的'书卷气'风格发展下去。在成熟时期,其篆刻刀法对其篆书的墨法影响至大,从而使得其书法与篆刻乃至绘画都呈现出'老苍'的气息,这既有上述艺术门...

  • 吴昌硕与其篆刻“代庖者”方镐关系考辨

    作者:彭飞 刊期:2017年第6X期

    本文通过对学界所谓的吴昌硕篆刻'代庖者'方镐的生平研究,指出方镐卒于一八九八年,与吴昌硕年龄相仿,学界公认的方镐曾是吴昌硕先生的篆刻'代庖者'及'师事吴昌硕,能得其传'可疑。方镐与吴昌硕应该是篆刻同道好友的关系,当今学界对吴昌硕先生的生平履历及艺术创作上的不少认识,都有待重新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