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ese Calligraphy

杂志简介:《中国书法》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3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_蔡襄书法研究特辑文丛、经典_蔡襄书法研究特辑、学术_访碑、学术_美学、学术_史论、学术_考证、学术_简牍研究、学术_论坛、创作_展...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3-1782
国内刊号:11-1136/J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7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8849
总被引量:2190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6676
  • 林散之的意义及相关问题

    作者:庄天明 刊期:2016年第07期

    回想到南京博物院工作之初,曾编辑过《高二适研究》(一九九七年)与《胡小石研究》(一九九九年),所以没有继续责编后续的《林散之研究》与《萧娴研究》之原因,是当时觉得前者已成热门,凑热闹意义不大,况可担责编亦另有人选;后者则因为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较少,故内容单薄,难成佳构。事至如今,林散之热得以延续,有关专著专论不断涌现。

  • 书本寂寞道——记林散之先生

    作者:萧平 刊期:2016年第07期

    林散之先生是我的老师。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二三十年间,我时时趋其寓所看望请教,或相坐笔谈(先生六十年代左耳失聪,七十年代即大聋了),或观其作书作画……即是现在,静心闭目,其音容神采亦宛在眼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从江苏省国画院毕业来到南京博物院工作。南博有展览,林老都会来看,看完就在我的办公室坐坐。

  • 林散之咏姑苏诗及书法

    作者:陆衡 刊期:2016年第07期

    林散之很爱苏州,爱之深而发为诗,其诗多而且佳。其得意之作,又常见于笔下,成为书法精品。"雅爱姑苏胜,今成初度游。"[1]一九六四年秋,林散之初游苏州,作《姑苏十日游》组诗五十二首,几乎每景有诗。"同来兴不浅,诗写一园青。"这是他咏拙政园的句子,也是他此次诗游苏州的写照。他咏沧浪亭:"湖山思子美,家国感蕲王。"

  • 林散之与邵子退

    作者:孟宝跃 刊期:2016年第07期

    林散之与邵子退十二岁时订交,相与六十余年,引为知己。邵子退又名子蜕,号瓜田、老炊,自谓种瓜老人,幼小即从其父邵鲤庭诵习诗文,并酷爱书画,与林散之、许朴庵结为金兰之交,时人称誉"乌江松竹梅三友"。邵子退日以剪桃种瓜为事,夜则挑灯读书为乐,创作了不少诗文,多有唱酬于林散之诸友诗作,其《种瓜轩诗稿》一半以上是写给林散之,而林散之《江上...

  • 雪泥鸿爪——刘艺书法门类精选—《雪泥鸿爪——刘艺书法门类精选》研讨纪要

    刊期:2016年第07期

    二○一六年六月五日上午,中国书协顾问刘艺《雪泥鸿爪——刘艺书法门类精选》新书会暨刘艺书法研讨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学术指导单位,活动由中国书协研究部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展览部联合主办。

  • 李强书风的入古与出新

    作者:周俊杰 刊期:2016年第07期

    一九八四年,李强二十七岁,在书法界属于少壮派中最为年轻者。那年元宵节,河南举办千人参加的首届"中原书法大赛",经过反复评选、较量,他获得了二等奖。此种荣耀颇使这位年轻人感到兴奋,甚至有些自负。这一成果给他带来的最重要的一点,不是成就感和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他的命运由此发生了大转折——他由报社调入河南省书协。从此,他便与书法结下...

  • 李强书法集评

    刊期:2016年第07期

    刘恒:印象中的李强好像没有什么"屡获全国大奖"之类的荣耀经历,他的书法个性面目也不是特别突出,所以没有引起过书法界的聚焦和关注。其中的原因之一,大概是因为他在实践上涉猎多方,篆、隶、楷、行样样皆能:没有明显的弱项,往往也看不出明显的强项。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曾尝试"摹印书法"风格的探求,这当然是属于篆书范畴;有一段时间他沉迷于...

  • 以古法渐生新变——王德恭新作集评

    刊期:2016年第07期

    王德恭,一九四九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第四届创作委员会委员、第五届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书协第三、四届副主席。篆书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赛、书展,并多次获奖、入选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篆书名家作品展、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等。在《中国书法》等发表书法论文数十篇、书法作品数百幅。...

  • 学然后知不足

    作者:曲庆伟 刊期:2016年第07期

    记得那是二○○四年,我去北京参加中国人民大学首届高研班的学习,那时我才三十四五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一转眼就十余年过去了。其间,有一次学习安排在江西婺源,那里景色很美,学习之旅很是惬意。我带了好多张平时创作的作品照片,拿给张瑞田看,向他请教。实际上,我是一个很害羞的人,不敢轻易以自己的东西示人,除非是我感觉非常能谈得来的。张瑞...

  • 芦荻的金石题跋

    作者:杨天才 刊期:2016年第07期

    芦荻,河南新郑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政法大学艺术与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成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师从欧阳中石、刘守安先生,获书法硕士学位。

  • 上海博物馆藏明清题铭砚

    作者:华慈祥 刊期:2016年第07期

    作为雕刻工艺的砚可以制作成各种样式,雕琢出众多纹样,这是雕刻品的惯例。而砚又是文房的用具,是文人朝夕相处的伴侣,故砚亦带有文人的意趣,其中,砚上的题铭便是文人表现自己的舞台。所谓砚铭,就是在砚上铭刻文字,在砚上镌刻自己的姓名、字号或标识,进而在砚上记录该砚的来源,对砚的开采、材质与形制加以描写和赞颂,甚至在砚铭中表达读们人对某...

  • 以铭入砚 砚以铭传——明清砚铭书法论析

    作者:欧阳摩壹 刊期:2016年第07期

    明清时期,赏砚、藏砚、刻砚之风盛行。当时金石书法名家辈出,他们中不少人自己动手书写和镌刻砚铭,如纪晓岚等人,除精心拟写、锤炼砚铭内容外,在书写和镌刻之前,还对砚铭的书体、布局、章法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计。书写刻制,因人而择;砚面构图,因形而异。古朴精雅,砚铭相得,和而不同。

  • “砚癖”高凤翰

    作者:李刚 刊期:2016年第07期

    高凤翰(一六八三—一七四九),字西园,号西亭、南村、南阜。山东胶州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卒于乾隆十四年,享年六十七岁。其父曰恭,字作肃,号梅村、梅怀居士,修养好,学问高,负有名望,是康熙年间举人,著有《雪怀诗集》。高凤翰自幼跟随父亲学习诗词,高凤翰九岁开始填词赋诗,张历友诗人曾赞曰:"佳儿弱冠弄柔翰,笔阵横扫千人军。"对其评价很...

  • 恋物与感怀:金农砚铭书法考略

    作者:何连海 刊期:2016年第07期

    古时文人,以砚为田,笔耕不辍,朝夕晤对,引为石友。因其质坚能久,可琢可磨,故勒铭其上,亦诗亦文,亦散亦韵,短长随意,不拘一格,或记事,或言志,或颂砚,或抒情,是为砚铭。砚铭之体,考之实物,始于汉魏。至于唐宋,士林重砚,名家砚铭,多有流传。明清之际,砚谱之纂集,蔚为风气。清代扬州八怪之金农素有金石之癖,"平昔无他嗜好,惟与砚为侣,贫不能致,必至...

  • 清代何传瑶藏“丁敬二十八宿砚”考

    作者:刘晓生 刊期:2016年第07期

    清代著名篆刻家丁敬(一六九五—一七六五)曾收藏一方端砚,自题曰:"‘二十八宿罗心胸,玄精耿耿贯当中'。此李长吉句也。斯砚足以当之。丁敬题藏。"至清道光年间,该砚为广东肇庆宝砚堂主人何传瑶所珍藏,有广东学政戴熙、王云锦、杨霈、赵亨衢、林召棠,以及张岳崧等人的题名。清末,此砚又为吴大澂(一八三五—一九〇二)所藏,列为"意斋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