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ese Calligraphy

杂志简介:《中国书法》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3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_蔡襄书法研究特辑文丛、经典_蔡襄书法研究特辑、学术_访碑、学术_美学、学术_史论、学术_考证、学术_简牍研究、学术_论坛、创作_展...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3-1782
国内刊号:11-1136/J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7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8849
总被引量:2190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6676
  • 云间白蕉——从《白蕉年表》的整理谈起

    作者:王浩州 刊期:2016年第03期

    近几年,白蕉声誉渐隆,开始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说"重新"是指白蕉生前已然书名在外,如王蘧常题诗所言"三十书名动海陬"即是生动的写照。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一系列政治运动的打击,尤其是他的凄惨离世,使得白蕉之名逐渐沉寂。八十年代以后虽然有零星的介绍文章发表,但都因为声势较小而无法引起更多的关注。

  • 谈白蕉尺牍

    作者:孟会祥 刊期:2016年第03期

    白蕉洒脱如魏晋人物,但对书法作品,爱惜羽毛,稍不如意,不会轻易示人,所以世间流传的作品,大都是经心之作,除了《兰题杂存卷》这样的巨制之外,也可以说尺犊的成就最高。致姚鹓雏书姚鹓雏(一八九二—一九五四),原名锡钧,字雄伯,笔名龙公等。松江(今上海)人,文学家,为"南社四才子"之一。

  • 读白蕉晚年书法赋文手稿

    作者:蒋炳昌 刊期:2016年第03期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蕉师被卷人反右风暴,被打入另类,人人之避之不及,社会关系日益孤独,心情极其悲愤。笔者在二十余年后,抄录先生遗稿时,竟然发现如此文字:"抵掌倾杯,道故抒愫,散木千里,大石不晤。揉纸撕扇、心惨意答、眼横美酒、泪下如雨。"从中可见,一九五八年后的一段日子里,最好的朋友邓散木、唐云(大石)不能互通讯问,白蕉经常思念...

  • 飘然思不群:读白蕉

    作者:薛元明 刊期:2016年第03期

    如果站在整个时代的角度来看,白蕉身处新旧社会转型最为剧烈的时期,乃"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不是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而是全新意义上的现代社会来临,故而出现新旧思潮冲突,中西文化的碰撞。白蕉与同时代的书画家一起,延续了旧式文人传统。需要注意一点,"新"和"旧"是不对称的。"旧"强调的是过去式。"旧文人"以"旧学"为支撑,...

  • 我眼中的白蕉

    作者:徐铁君; 花汇 刊期:2016年第03期

    关于书法家的标准,我比较同意潘伯鹰在他的《中国书法简论》中讲的观点:书而至于成家,至少包含了这样几项条件:第一要有自己独特的字形,即面貌,如颜柳各自不同;第二要有自己的特殊章法,如董其昌以分行疏阔和字间上下距离特远为异;第三要有自己特殊的精神。每一成家的书家,其翰墨流传总有一种独具的姿态与风神,使人一见即知其为何人。换言之,这...

  • 魏晋风流在斯翁

    作者:张恒烟 刊期:2016年第03期

    清乾嘉以降,自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甫一问世,便为书坛带来了扭转时风的气息——碑学始兴,千百年来帖学传统式微的命运在所难免。经由包慎伯、康南海等继起者的推波助澜,碑学一派已然席卷整个书坛,呈蔚为大观之势,帖学一脉大有日薄西山之颓态。康氏更有"十室之邑,莫不口言北碑""凡碑皆好""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

  • 白蕉书法接受变迁

    作者:王高升 刊期:2016年第03期

    在民国时期的海派书画圈中,白蕉不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以画兰著称,但影响远不及同时代的张大千、刘海粟、徐悲鸿等革新派画家,其书法也未引起世人足够重视,至于被后世追捧效仿,则是近些年的事。他的《兰题杂存卷》被视为近现代学王书家中最接近二王神韵的作品之一,沙孟海先生誉之为"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1],虽有...

  • 晏庐自述

    作者:曹宝麟 刊期:2016年第03期

    记得二十年前在北大读研究生时,教《语言学概论》的叶斐声教授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婴儿的诞生,就像一辆加满了油的汽车。"或许是转述西哲观点,说明人类有与生俱来的语言天赋。其实《礼记·祭义》早就说过"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应已觉察到承继的相似之处。所以不能绳武先人德业,即被斥为"不肖"。

  • 梦忆怀恩——曹宝麟与王力先生

    作者:于雷鸣 刊期:2016年第03期

    壬辰(二〇一二)初冬,小寒后一日,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像冬天里的一把火,令我精神抖擞,烦恼、不快顿时一扫。短信是曹先生发来的:"于兄嘱书、昨夜写毕。八尺手卷,录与王先生相关诗词,可成掌故。今日或可寄出。"现在的快递真快!第二天刚下班,我就收到了《晏庐忆恩师了一先生诗词》手卷(以下简称《晏庐诗卷》)。事情还要从半月前说起。

  • 当代书法的女性视角

    作者:胡秋萍 刊期:2016年第03期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伟大书写历史的民族。数千年来,书法艺术的发展,记载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方式。书法所具有的深刻哲理、审美趣味和人文精神表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书法在育化民族精神、培养人文道德品格、承载历史文明延续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书写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生活习惯,由浅人深、由表及里,从笔墨体验到诗意...

  • 书法与诗词

    作者:张红春 刊期:2016年第03期

    诗词与书法的关系,当代一直有人在议论。古人似乎没有这个议题,有了好句子,提起毛笔,随手写来而已,自然而然。要说关系,应是书法与心灵的关系。自汉代扬雄提出"书为心画",到王羲之"若不端严手指,无以表记心灵",把书法与人的本心直接联系起来了:书法,能表达我们言所不能的心境和意蕴。为此,我们便知道,书法何以让我们痴醉了。

  • 张红春的诗书情境

    作者:吴川淮 刊期:2016年第03期

    张红春对诗歌的选择,是自自然然水到渠成的。心中有诗情,笔下有诗怀,生活有诗境,天地作诗声。诗歌使往昔的岁月具备了形而卜的意义,诗歌使书法增加了文采与灵性。我们读着张红春抄写在不同花笺卜的自作诗,便更加深切地理解张红春,更加理解因为诗的触动而使书法成为记载诗情的一种媒介。

  • 我与书法

    作者:胡朝霞 刊期:2016年第03期

    我创作时一般没有草稿,只有一个大致的想法,如同手持遥控器的电视迷,调台换台,全凭兴致所趋。或许有很多人对我的创作态度不赞成,认为太粗糙、太缺乏理性,但我越来越觉得艺术的表现实在是艺术家心智的自白,是借助其自身的表现对象而创作的一种精神境界。因此,看似技法自由、情怀放任的遐想,也许更接近艺术的本质。于是我与书法之外的喜怒哀乐才...

  • 朝霞的力量

    作者:斯舜威 刊期:2016年第03期

    "胡朝霞现象"在书坛堪称一个让人惊叹的奇迹,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论个子,她小巧玲珑,小鸟依人,貌似小女子;论书法篆刻,她则大刀阔斧,力能扛鼎,气吞万里,实为大丈夫。人有阴柔之美,书有阳刚之风。静居东海之滨,影响遍及寰中。近年来,朝霞频繁办展,连获殊荣,论者对她好评如潮,"奇女子""不让须眉"等嘉评可谓恰到好处。朝...

  • 从诗赋理论看手卷的创作方法

    作者:沃兴华 刊期:2016年第03期

    古人论书,大多讲笔法、讲点画、讲结体,对干具体幅式的创作几乎不讲。我曾经觉得奇怪,后来感到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此类问题的不够重视。"理一分殊",所有艺术的根本道理是一致的,书法创作上的许多问题是可以与其他艺术创作相互贯通并相互生发的,而目古代书法家多为文人,在治学上强调会通,例如包世臣的《艺舟双揖》就包括了作文和作书两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