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hinese Calligraphy

杂志简介:《中国书法》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3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_蔡襄书法研究特辑文丛、经典_蔡襄书法研究特辑、学术_访碑、学术_美学、学术_史论、学术_考证、学术_简牍研究、学术_论坛、创作_展...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3-1782
国内刊号:11-1136/J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7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8849
总被引量:2190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6676
  • 让书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中国书协访日代表团赴日纪行

    作者:本刊记者; 张建才; 吴悠 刊期:2015年第12期

    应全日本书道联盟的邀请,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为团长的中国书协访日代表团于二○一五年十一月二日至六日赴日本进行访问交流。代表团成员有: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潘文海,《中国书法》主编、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培尔,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张建才,中国书协外联部吴悠等。

  • “龙坡遗珍”台静农学术研讨会纪要

    刊期:2015年第12期

    梅墨生: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参与编辑《中国书法》的时候接触过台静农先生,后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过一本《现代书法家介绍》的绿皮小册子,收录了宁斧成、启功等书法大家,也介绍了台静农的书法。

  • 如何选择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作者:刘正成 刊期:2015年第12期

    我是台静农先生的资深粉丝,一九八六年在编《中国书法》的时候,因为还不能到海峡对岸去,所以我通过启功先生、李霁野先生这两位台静农先生的好朋友,联系上了台静农先生,并在《中国书法》做了台静农先生专题。事隔三十年,今天,我们在北京杏坛美术馆看到了台静农书法展。虽然这个迟到的展览规模并不大,但台静农先生的展览对我们的书法史、文化史。

  • 我所了解的台静农

    作者:陈漱渝 刊期:2015年第12期

    台静农是谁?他本姓“澹台”,是个复姓,有数方印章即刻“澹台静农”;原名“传严”,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改名“静农”。

  • “逸民”之书——作为书法家的台静农

    作者:张瑞田 刊期:2015年第12期

    台静农住他的《嵇阮论》一文小写道:“而逸民流人物,在一人般看来,总以为不如忠烈者之勇猛,然而在炙热的权势之下,能以冷眼与唾弃的态度,也不失为沉默的反抗。

  • 为书法尽筚路蓝缕之功

    作者:周志高 刊期:2015年第12期

    我们这代人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在人生的经验和记忆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运动与磨难。同时,这种经历也构筑起我们坚韧的品性。

  • 周志高书法集评

    刊期:2015年第12期

    吾友周志高先生酷好书艺,从事《书法》杂志编辑工作多年,沉研古今书道之变迁,发于笔下,论必有据,字必有法,成就卓然。

  • 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思考

    作者:吕金光 刊期:2015年第12期

    任何艺术创作都要根植于历史文化的大环境下思考,而且要以艺术史的高度去思考艺术家的创作问题,无视这一点,其创作就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也就无所谓有什么学术价值了。书法创作亦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认清目前的创作状况,甚或是重新思考自己的创作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与创作理念。

  • 吕金光书法集评

    刊期:2015年第12期

    胡抗美:吕金光的书法作品很有个性,在几万件作品中,一眼看去就知道哪件是他的。个性是天然的知识产权,不需要注册,别人是抢不走的。金光的艺术个性是用他自己极为认真的态度铸造的,也是他自己用极为认真的态度始终捍卫的。当今这股认真劲太少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审美观、价值观方面出现了问题。

  • 与印有约——和篆刻有关的一些思考

    作者:李平 刊期:2015年第12期

    我和篆刻结缘二十余载,寒来暑往,孜孜矻矻,一日不曾离弃。其中滋味,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回想我的篆刻学习过程,首先得益于思师袁寅章先生启蒙,后来又经过赵熊先生函授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的系统学习,从而得以直登印学堂奥,一窥究竟。

  • 李平篆刻集评

    刊期:2015年第12期

    赵熊:二十多年前,李平循着“印宗秦汉”的古则走上篆刻之路,这也是数百年来大多数印人的不二法门。虽说是将“秦汉”并列,但实际上印人师法的主要是汉印一途。大约十多年后,李平进入中国美院书法系学习,则更多地接触到流派印的风规,此后,其篆刻样式渐次形成。秦汉印(主要是汉印)与流派印貌似殊途,实则一咏所系。秦汉印发祥于北,流派印成就于...

  • 重与轻

    作者:肖文飞 刊期:2015年第12期

    屈指算来,在书法这条山阴道上,行走也三十余年了。书法由爱好而专业,而职业。从最初的海阔天空,似乎无所不能,到现在只能专注于一事,而且怀揣惶恐与敬畏,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可能性与选择性不断幻灭的过程。虽然一路有亲人和师友相伴,但从内心最隐秘深处,这注定了将是一个人的行吟: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

  • 肖文飞书法集评

    刊期:2015年第12期

    王镛:寓朴拙于洒脱,用笔天然无饰。薛永年:文飞为人忠实诚恳,办事竭尽心力,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任职后,对书法申遗卓有贡献。他的书法也有进步,突出的特点,是写意为本,化古出新,巧拙互用,既生且秀。篆隶魏碑,写出了新意,行草尤有个性,善于在时间节奏上着力,对于张旭、杨维桢与日本藤原佐理的笔势多有领悟,化为己有,书风在或流动...

  • 董其昌书法特辑

    刊期:2015年第12期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山水画流派“华亭派”的代表人物。其传世作品极多,在明末至清前期书画领域的影响力首屈一指,清康熙皇帝尤其推崇董其昌的书法。董其昌提出的山水画分“南北宗”论,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而他“以正锋提笔、泯灭棱痕”的笔法观,“淡之玄味,必由天骨”的审美观则体现了其所崇尚的禅宗思想。

  • 论董其昌的笔法观

    作者:邓宝剑 刊期:2015年第12期

    董其昌对书法的讨论见于《容台别集》与《画禅室随笔》。董氏论笔法,以正锋提笔、泯灭棱痕为要;论结字,崇尚不作正局、以奇为正;论气韵,以为“淡之玄味,必由天骨”;论通变,则倡言“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论出于自身的作书体验,亦出于对时习之矫正,于晚明书学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