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长期间接影响--基于汶川地震灾区县级数据的合成控制法分析 【正文】

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长期间接影响--基于汶川地震灾区县级数据的合成控制法分析

作者:宋妍; 李振冉; 张明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能源经济管理研究基地; 江苏徐州221116
自然灾害   汶川地震   长期间接影响   合成控制法   灾后恢复  

摘要:国内关于自然灾害长期间接影响的研究较少,理清自然灾害的长期间接损失及其成因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与深刻政策含义。基于1994—2016年四川省181个县的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分别研究汶川地震对10个极重灾区经济产生的长期间接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对灾区经济造成的长期间接影响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复兴”型灾区,包括茂县和彭州市,表现为2016年人均GDP恢复到了其反事实水平;第二种是“复旧型”灾区,包括汶川县、北川县等8个极重灾区,表现为2016年人均GDP未恢复到其反事实水平。2008—2011年,所有极重灾区经济恢复情况都比较好,2011年之后,“复兴”型灾区继续保持较好的经济恢复效果,但“复旧”型灾区经济恢复效果开始走下坡路,并可能形成“贫困陷阱”。在此基础上,结合罗默内生增长理论,进一步分析汶川地震对经济长期间接影响异质性的原因,发现灾区经济恢复效果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拉动。2008—2011年经济恢复情况较好的原因是国家和当地政府进行灾后重建所拉动,2011年后“复旧”型灾区经济恢复变差的原因之一是灾区在重建过程中负债沉重,导致后期投资不足,且拥有较好的就业率和人力资本的灾区经济恢复会更好。由此,政府在制定灾后救援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减少初期灾害损失,还应考虑减少长期经济损失;灾区政府应当合理安排援建资金,将援建转变成一种机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实现企业战略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