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中国煤炭地质杂志 统计源期刊

Coal Geology of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煤炭地质》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364/T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煤矿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煤矿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煤田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探

主管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国际刊号:1674-1803
国内刊号:10-1364/TD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煤矿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9
复合影响因子:0.69
总发文量:2570
总被引量:15609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5.9455
立即指数:0.0305
期刊他引率:0.6898
平均引文率:4.122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资源类别纠结——资源储量分类之形式逻辑辨析

    作者:田山岗 刊期:2011年第10期

    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在与国际接轨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资源类别纠结",即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如美国的"确定的、推定的、推测的"究竟是属于勘查区整体资源的可靠性,还是局部块段资源的可靠性问题。国内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的论争以及其在应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均与此有关。文章运用形式逻辑的一般规律对"资源类别...

  • 渭北煤田合阳县北中深部控煤构造样式分析

    作者:王辉 刊期:2011年第10期

    依据野外地表地质观测及地震、钻探最新的深部地质资料,结合对区域控煤构造认识,运用构造解析、构造应力场及地质力学分析等研究思路与方法,讨论了研究区控煤构造特征、构造样式以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三类六种控煤构造样式,即挤压构造样式(宽缓褶皱、叠加褶皱)、走滑构造样式(反"S"型褶皱、"入"字型构造)及伸展构造样式(...

  • 黄陇侏罗纪煤田控煤构造研究

    作者:贺丹 李智学 刊期:2011年第10期

    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位于鄂尔多斯凹陷盆地南缘,煤田中东部地区北东-东西向褶皱发育,西部地区北西向断裂发育。受三叠系古地形影响,富县组起到填平补齐的作用;煤田内发育的褶皱不同程度控制了成煤期延安组的沉积和赋存状况,背斜古隆起处延安组沉积薄,含煤性差,向斜古洼地处延安组沉积厚,含煤性好;成煤后在区域构造背景下,盆地一度抬升,煤田东、...

  • 黑龙江省油页岩资源分布及勘探开局

    作者:曲延林 马立军 孙德忠 刊期:2011年第10期

    黑龙江省自侏罗纪以来,受太平洋板块及欧亚大陆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盆岭构造系统,呈现出北北东向展布的三隆三坳。受此构造控制,在黑龙江省发育着大小不一的凹陷含煤盆地,并共生或伴生着大量的油页岩等矿产资源。通过对全省东、中、西部盆地群14含油页岩盆地的分析,预测全省油页岩资源储量可达1612亿t,折合页岩油资源量约161亿t...

  • 焦坪矿区下石节煤矿JPC-01井煤储层基本参数分析

    作者:雷益龙 陈北平 刊期:2011年第10期

    通过对焦坪矿区下石节煤矿JPC-01井煤储层基本参数进行分析,认为本区为地温正常区欠压储层,煤层吸附能力为低~中等,含气饱和度偏低,煤层处于欠饱和状态,含气量较小;由于煤体结构主体为原生结构煤,渗透性相对较好。虽然煤的变质程度较低(不粘煤),但矿区构造简单,主要煤层厚度大,排水采气地面抽采试验显示,该井创造了我国在侏罗纪低煤级低含气...

  • 内蒙古二道岭矿区煤层含气量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凯 桑树勋 黄华州 桑浩田 时伟 刊期:2011年第10期

    根据实测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二道岭矿区煤变质程度、区域构造、煤层埋深和顶底板岩性对煤层含气量的影响作用。研究认为:高异常地热场是导致该区域含气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构造和顶底板对煤层气控气作用明显,二道岭向斜核部煤层的含气量高达24m3/t,矿区顶、底板多为泥岩及粉砂岩组成,利于煤层气的储存;煤层埋深与含气量之间的相关性密切,...

  • 开滦矿区地应力场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作者:孟雅 王睿 刊期:2011年第10期

    地应力是影响矿井突水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存在于地壳中的重要能量场条件。采用现场应力解除法对开滦矿区多个矿井进行了地应力测试,分析了研究区现今地应力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与岩石力学性质及地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模型,对范各庄矿12煤层底板和东欢坨矿12-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壳浅部...

  • 《煤矿瓦斯防治理论与工程应用》

    刊期:2011年第10期

    ——全书依据最新版《煤矿安全规程》、《防突规定》等技术规范编写,中国工程院钱鸣高院士、周世宁院士、袁亮院士为本书作序。全书分为煤矿瓦斯防治基础、煤矿瓦斯抽采、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和煤矿瓦斯爆炸及其预防四编,注重基础,强化应用,在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众多的煤矿瓦斯防治方面的工程研究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

  • 浅埋煤层开采的矿井水来源判别

    作者:申涛 马雄德 戴国锋 刊期:2011年第10期

    以陕北侏罗纪煤田凉水井煤矿为例,研究了浅埋煤层开采涌水量规律,根据煤矿井下水样的氢氧同位素构成,计算了矿井水的来源。该区矿井水接受风化基岩裂隙承压水和萨拉乌苏组潜水的补给,矿井水δD为-70‰,裂隙水δD为-80‰,萨拉乌苏组潜水δD为-67.46‰,由此可以计算出矿井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萨拉乌苏组地下水,萨拉乌苏组潜水补给占79.74%,基岩裂隙水...

  • 云南牛栏江德泽-李子箐段岩溶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作者:孙顺新 刊期:2011年第10期

    云南牛栏江德泽-李子箐段岩溶发育,主要类型为岩溶塌陷和溶洞(暗河)。在研究区内现有地质资料及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空间上分布广、密度大,个体规模大,各类岩溶类型相互连通。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岩溶作用的成因,主要为:①区内的降雨量较大,为岩溶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水源;②研究区西北部的车乌-鲁冲大断裂,控制...

  • 岩石蠕变模型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探讨

    作者:马珂 宛新林 贾伟风 宛传虎 刊期:2011年第10期

    岩石蠕变是岩土工程变形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蠕变研究正处于一个探索阶段,本文从四个方面综述了蠕变模型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在岩石蠕变的三个阶段中利用经典本构模型均很难描述加速蠕变阶段,研究者们通过新的元件或者改进的非线性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岩石蠕变实际曲线;基于损伤理论的岩石蠕变模型是近年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 淮北朱庄矿Ⅲ628综采工作面底板灰岩水突水机理研究

    作者:张传龙 刊期:2011年第10期

    以淮北朱庄矿Ⅲ628综采工作面底板灰岩水突水淹面事故为案例,分析了6煤赋存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6煤底板"四带"划分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认为,造成突水的主要原因是由工作面内小断层形成的原始损伤带在采动动压作用下演变成导水通道,从而造成突水事故。通过本案例的分析,"四带理论"较好地解释了本次突水机理,初步认为在淮北矿区6煤底板存...

  • 淮北袁店煤矿101、102采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综合评价

    作者:郑飞 王来斌 沈金山 髙锡擎 刊期:2011年第10期

    为有效控制煤层底板带压开采突水发生,同时解决突水系数法评价底板突水的局限性,引入灰色模糊聚类法综合评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以袁店煤矿101、102采区为例,通过对10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底板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深入分析,提取评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关键指标,综合考虑岩溶裂隙发育、地质构造、隔水层厚度、裂隙含水层富水性、灰岩含水层厚度5个...

  • 煤田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常锁亮 王启旺 刊期:2011年第10期

    结合煤田地震勘探特点,以沁水煤田某大型矿井为例,研究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技术思路及实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时间连续、空间高密度的宽方位规则化数据采集是实现真正三维空间处理的基础;以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为重点的资料处理技术,是一体化思路的核心,也是确保成果资料具有较高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的关键;在岩性和构造综合解释方...

  • 煤田采区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激发参数的优选

    作者:蔺国华 倪新辉 杨文强 刊期:2011年第10期

    三维地震勘探取得可靠数据的前提是获得最佳的的激发参数,即激发井深和激发药量。双井微测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确定激发参数的方法。以某区25m双井微测井为例,介绍了通过不同激发井深的接收排列图及频谱分析图确定潜水面位置及最佳激发深度的方法;在确定的最佳激发层位上进行不同药量试验,结合目的层有效波时窗频谱图,综合考虑有效信号、地震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