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研究

中国美术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Research of Chinese Fine Arts

杂志简介:《中国美术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9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美术教育研究、美术考古研究、古代绘画史研究、古代书法研究、书画理论研究、近现代美术研究、丝绸之路美术研究、陶瓷艺术研究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850
总被引量:284
H指数:5
  • 导读

    刊期:2018年第04期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2018年的岁末,我们《中国美术研究》总第28辑与大家见面了,在此向多年支持我们的读者表示衷心感谢。

  • 中印早期佛教宝瓶莲花图像流播

    作者:张晶 刊期:2018年第04期

    "宝瓶""宝瓶莲花"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从印度本土的生命本源象征,到佛陀舍利供奉,宝瓶莲花的象征含义、表现形式和造型样式不断发展变化。供奉用的瓶,多与莲花组合,将生命寓意与生死观念融于佛教。进入中国后,其功能和形式有所发展和变化,逐渐成为中国人供奉礼佛和世俗生活装饰中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佛教图像中的相关瓶与花的属性与功用,追溯其...

  • 犍陀罗艺术初说法图像研究

    作者:李雯雯 刊期:2018年第04期

    以初说法为题材的造像在犍陀罗艺术中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初说法为主题的犍陀罗雕刻作品梳理,根据造型样式与组合配置分为象征物雕刻的"初说法"造像与常见的佛陀形象的"初说法"造像,并对后者的构图要素如法轮、双鹿以及主尊手印分类讨论,从而探讨佛教美术从象征物到佛陀形象的变化过程。

  • 关于犍陀罗菩萨图像的思考

    作者:布拉达帕迪亚·帕尔; 李慧君(编译) 刊期:2018年第04期

    犍陀罗地区的菩萨造像主要以单尊像或宗教场景中的佛陀胁侍身份存在。通过与阿旃陀和鹿野苑等纪年遗址对比,可大致将犍陀罗菩萨的造像时间锁定在4世纪以前。其中,弥勒菩萨的图像志特征较为确定,如僧侣发型、手持水壶等;观音菩萨虽有天冠化佛、手持花环或莲花等特征,但缺乏明确性和延续性。另外,对于犍陀罗地区部分单尊菩萨像中为何有着履、佩戴...

  • 佛传“降魔成道”的文本与图像流变

    作者:张薇 刊期:2018年第04期

    "降魔成道"记载于若干印度佛经,属于佛传故事一部分,表现的是释迦成佛过程中,魔王波旬率领众魔进行扰乱的故事,又称"波旬娆佛"。降魔成道的图像在早期印度石刻和壁画中即有表现。其文本与图像在传入中国后经历了多次改写与发展,在本土化的同时产生了新的图文方式。

  • 试析汉代图像中的风、雨、雷、电四神

    作者:王煜; 焦阳 刊期:2018年第04期

    汉代图像中的风、雨、雷、电四神形象多出现于画像石上,风伯、雨师、雷公西汉中期已经出现,电神则到东汉中期才出现。风、雨、雷、电四神的组合并不固定,四神齐全的情况仅有两例,其余多为三者或二者相组合。对其时代、地域、形象与组合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整体,把握汉代的自然信仰以及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其中,常与风伯一同出现的...

  • 曹操墓画像石之“金日?”“贞夫韩朋”“鲁秋洁妇”故事考

    作者:朱浒 刊期:2018年第04期

    曹操墓自发现以来,其画像石内容引起较大关注。2016年出版的《曹操高陵》考古报告收录了考古发掘出的四十一块残石和追缴到的多块大型画像石。报告根据残石上的榜题考证出"申生""灵辄""伯夷叔齐""杞梁妻"等历史故事,但对无榜题的故事大多停留在图像描述阶段,未做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曹操墓画像石图文关系的研究,同武梁祠等汉画材料进行对读,利...

  • 论六朝人物画创作的审美意识

    作者:邢逸菲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中国人物画在六朝形成独立完整的艺术体系,以绘画性取代传统的装饰性,并形成鲜明多样的绘画风格及样式。本文重在讨论六朝时期人物画造型语言的变革,通过分析其展现的创造性、情节性与审美性,探索六朝人物画对整个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 董其昌与《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之关系新议

    作者:王洪伟; 刘军强 刊期:2018年第04期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和"子明卷")真伪问题,是20世纪古代绘画作品真伪研究的显学之一。在长达八十余年的讨论过程中,董其昌收藏《富春山居图》的经历及其题跋内容都备受关注。洪惠镇在2011年提出的"子明卷"疑系董其昌伪造一说,缺乏确凿证据,有待进一步考量。若要深入探究二者关系,以下三个问题应受到必要重视:"子明...

  • 陈洪绶《水浒叶子》考析

    作者:程国栋 刊期:2018年第04期

    文章通过文献查证、图像对比和整理前人论述,对明代陈洪绶的版画代表作《水浒叶子》展开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将其定为崇祯末年作品更为合理。审视《水浒叶子》的风格特征,它不是《水浒传》文学形象的照搬复制,而与陈洪绶本人的秉性和画学修养一脉相承。

  • 梅清的生平考证及其山水画艺术研究

    作者:童永生; 沈瑞 刊期:2018年第04期

    梅清是明清时期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宗师,在他的影响和领导下,创建并发展了"宣城画派"。梅清的绘画艺术根植于自然,面向于生活,在秀丽山水的培育下,画出了富有浓厚生活气息并反映了自然真实面貌的山水画,给以后的山水画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长期以来,有关梅清的家世、生平、交游以及绘画风格的考证与论述不甚清晰,本文试图通过相关历史文献的梳理...

  • 中国山水画与易学之美--以夏珪的《溪山清远图》为例

    作者:谢征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中国画艺术与《易经》中的卦象与有着密切的联系,卦,画也。《易经》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如"观""意""位""象""类""线""生""贲""谦""道"等诸多美的元素。《易经》是中国画艺术发展中的灵魂,更是山水画审美取向的衡量标准。此文以夏珪的《溪山清远图》为例,观山水之意、品山水之法、赏山水之美、悟山水之道,探讨中国山水画与易学之美。

  • “小景”再考

    作者:韦宾 刊期:2018年第04期

    小景指的是与巨幅绘画相较尺幅小的作品。有关小景的命名有一定随意性。古人对长卷的观看方式与今日迥异,有的画虽然很长,但高度仍然是小幅作品的高度,这种作品在古人并不被看作是巨幅,仍是小景。

  • 《历代名画记》编纂研究

    作者:韩延兵 刊期:2018年第04期

    纪传体的编纂模式塑造出一个宏大而又精微的结构。运用典制体体裁编纂卷一至卷三的篇章结构,张彦远从艺术生产、艺术流通和艺术接受三个环节打造出一个层层递进、步步推移的良性互动关系网格。史学思想方面,张氏将会通与通变思想、求真的史学批评意识结合起来,融汇成一部脉络清晰、着重通变、信史求真多维一体的史学巨著。

  • 明清书画关系探赜

    作者:郑文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中国书画历经六朝、汉唐、宋元,发展到明清,从宋元的"以书入画"到明清"书画一事"的现象,可见明清书画的互动关系已不同于宋元。通过对明清书画关系的梳理,书画在明清高度合一的趋势,标示着中国书画功能性的趋同,而随着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书画从纯粹寄托文人精神转变为可以用于交换的商品,中国书画也就进入了世俗化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