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研究

中国美术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Research of Chinese Fine Arts

杂志简介:《中国美术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9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美术教育研究、美术考古研究、古代绘画史研究、古代书法研究、书画理论研究、近现代美术研究、丝绸之路美术研究、陶瓷艺术研究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850
总被引量:284
H指数:5
  • 唐时长江流域紫极宫造像考

    作者:包艳 刊期:2016年第02期

    紫极宫的敕置是唐玄宗尊祖崇道的重大事件。至此,供奉老子之祠完成了由"庙"至"观"进而至"宫"的逐级发展。唐时长江流域紫极宫分布广泛,各方志记均有记载。紫极宫作为当时重要的官方宫观,有着一致的制度起源、建置标准与造像形制,皇权的影响使其造像风格呈现出帝王色彩。

  • 从景颇族的织锦纹饰看商周青铜器纹样的含义——以窃曲纹为中心

    作者:于奇赫 刊期:2016年第02期

    景颇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上古时代华夏族的一支。景颇织锦制作精美,其符号形的纹饰反映了早期华夏人对自然界的观察方式和对自然事物的抽象理念,其纹饰的构成方式和图案的构成方式与商周青铜器有很多相似之处,使我们对商周青铜器的纹饰含义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 蒲江石窟观音菩萨造像初探

    作者:邓新航 刊期:2016年第02期

    蒲江石窟观音造像数量多、延续时间长,表现形式也颇为丰富多样。蒲江石窟中不仅有大量单尊、双尊观音造像,中晚唐时期还出现了三尊、六尊、十尊、千尊观音造像,以及密教千手观音、观音与地藏组合造像的多种表现形式,反映出唐代蒲江地区观音信仰的兴盛与流行。

  • 论北凉石塔造像中的南方因素

    作者:马兰 刊期:2016年第02期

    有关北凉石塔的研究许多学者认为其源点主要是印度犍陀罗艺术,[1]然根据已发现的实物资料来看,不仅解释不了犍陀罗至南北朝之间近150年的环节缺失,西域地区造像特征在北凉石塔中并未有突出的体现。而且北凉石塔的大多数佛衣风格、手印以及神王的特征都受到南方早期汉晋佛像的影响。从中可以推测北凉石塔造像风格的来源很可能是南方早期的汉晋佛...

  • 异域圣地——西南印度早期佛教石窟考察报告

    作者:雷启兴 刊期:2016年第02期

    本文以考察报告的形式,根据2015年2月"中印佛教美术源流研究"考察团对印度的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报告,对西南印度早期石窟中的根赫里、贡迪维缔、伽尔拉、贝德萨、均纳尔、安必卡、谢维纳、阿旃陀、纳西克等进行系统的调查与研究。

  • 晚明画家倪瑛生平及其《归庵图》考释

    作者:彭飞 刊期:2016年第02期

    根据原始文献,通过对倪瑛生平及其《归庵图》考释,指出倪瑛生于1564年,卒于1624年。其《归庵图》作于1624年,系倪瑛卒年之作。是倪为"雪堂社"社友张卿玉所绘,"归庵"为张卿玉的居所。该作既是作者精神归宿的反映,也是晚明时期江苏昆山文人结社雅集的实物见证与真实反映。

  • 《东丹王出行图》作者考

    作者:魏聪聪; 丘新巧 刊期:2016年第02期

    现藏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番骑图》(习惯称之为《东丹王出行图》[1]),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画心处有"世传东丹王是也"的题跋,一直将这幅画归于东丹王耶律倍(李赞华)的名下,现这幅作品的作者被定为佚名。《宋画全集》的出版,使我们得以窥见珍藏在遥远大洋彼岸的《东丹王出行图》的全貌。当看到这幅作品高清的局部时,笔者忆起之前在泛读画论中...

  • 铃木敬中国北方山水画派研究述评

    作者:高平; 王可 刊期:2016年第02期

    铃木敬是日本中国绘画史研究的知名学者。在长期的研究生涯里,他致力于中国绘画风格史的建构。而中国北方山水画风就是其风格史脉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一系列的专著与论文的研究,铃木敬从史料与画作入手展开细致分析,完整地构建了中国北方山水画派的画家与风格谱系。通过对他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的分析,将对国内学者的中国绘画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 陈洪绶试论(上)

    作者:古原宏伸; 杨臻臻 刊期:2016年第02期

    众所周知,自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史学界流行艺术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学者们往往注重将外在的社会环境与艺术结合的研究,乃至将绘画纳入整个社会文化的领域去观照。这种研究方法之新颖、切入角度之独特,能为中国的绘画史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后来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这种研究方法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的美术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陈洪绶研究...

  • 以墨迹文字为主的古文字演进研究方式

    作者:陈信良 刊期:2016年第02期

    我们以"文字演进"形成的要素"笔顺"与"实时书写"作为基础,反向解释为何文字演进研究时必须重视"墨迹文字"。就像人一旦衰老就不可能返老还童一样,文字在每个阶段都会有其相应的面貌,其造形只会逐渐改变,而不会反复跳跃,这样的规律只在"墨迹文字"中才能体现。本文概略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到文字演进在一定的时间内是缓慢有规律地发...

  • 传播方式革新助推新时期篆刻勃兴

    作者:董少校 刊期:2016年第02期

    继秦汉印和明清流派印之后,新时期篆刻形成了中国篆刻历史上的第三座高峰。传播方式革新是推动新时期篆刻审美风格形成、艺术价值递增的内在力量。本文从展厅、传媒、教学、印社、市场五个维度展开透视,即接受场所从私人书斋走向公共展厅、媒介载体从实体纸张进入虚拟电子、教学方法从师徒授受转为学院培养、印社活动从民间自发变为政府推动、市...

  • 片头书法与影片故事主旨关系考论

    作者:徐步雪 刊期:2016年第02期

    本文对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四个时期的手书片头,从书体、格式、书法水准诸方面加以比较,总结出片头书法历史演变的规律与特点;揭示了片头书法形式美与影视故事主旨切合程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并阐明其书法形式表现的不同特点及其审美价值。

  • 从尺牍书风看中国古代的文人书写

    作者:王海军 刊期:2016年第02期

    尺牍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代表性和主导性,尺牍书法多以行草为体,简约、便捷、秀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帖学书法的特征,所以与帖学传统处于同一系统。尺牍书风具体体现在尚意性和书卷气方面,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相关,也是文人身份的一种彰显,透露出文人书写的独特情致。

  • 林风眠绘画创作模式略论

    作者:程明震 刊期:2016年第02期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大师,一生都在探索中西绘画的融合问题。本文在梳理林风眠绘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作品的风格与形式分析,认为林风眠中西融合的绘画创作模式可以从社会与精神的需要、线条与块面的组合、水墨与色彩的交融三个方面来理解。其意义在于对当代中国画中西融合的创作思路产生启示作用。

  • 谈谈对阮荣春工作室的认识和期待

    作者:潘耀昌 刊期:2016年第02期

    2016年4月9日下午,中国国家画院阮荣春工作室教授团队作品暨学术与创作论坛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新馆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是继"中国国家画院阮荣春工作室教授团队巡回展"西安站之后的第二站,将展览本团队六位教授中国画精品一百余幅。展览活动的同时,邀请了江浙沪三地10位著名理论家就中国画"学术研究与创作"的关系展开深度研讨。2011年,中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