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

中国老年杂志 部级期刊

Elderly Chinese

杂志简介:《中国老年》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刊首页、银色风景线、银色风景线_特别策划、银色风景线_银色星座、银色风景线_世相百态、银色风景线_闲庭漫笔、时尚俱乐部_诗书画苑、时...

主管单位:中国老龄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老龄协会
国际刊号:1002-5278
国内刊号:11-1146/C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8827
总被引量:96
H指数:5
  • 欢庆 全国开展“敬老月”活动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2017年第20期

    为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社会风尚,欢庆党的胜利召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决定今年10月1日至31日,开展以"关爱老年人欢庆"为主题的"敬老月"活动。

  • “沂蒙好声音”喜迎“”

    作者:鲁平 刊期:2017年第20期

    山东沂南县界湖南村社区广场上,歌声、笑声、掌声、喝彩声不断,由社区文艺宣传队组织的“赞歌颂祖国,喜迎”文艺演出在这里上演。沂南是“红嫂”明德英的故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南红嫂们发扬“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中国革命和解放...

  • 我爱北京天安门

    作者:李良旭 刊期:2017年第20期

    为了庆祝党的胜利召开,这些天,我们社区进行了居民手工才艺大展示,激起了小区居民的极大热情。当小区居民将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送交上来时,社区组织者惊喜不已:有用易拉罐制作的天安门、有的用包装带制作的天安门、有的用嫩竹条编成…一更神奇的是,80岁的王奶奶,用毛线编织成一个天安门;一个八九岁小男孩用了3286根冰棍棒儿,在老师和家...

  • 向传递心声

    作者:郑树平 刊期:2017年第20期

    《中国老年》杂志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为老服务方面动了不少脑筋,特别是一些专题策划,不仅针对性强,而且给人以厚重感。

  • 《中国老年》好伴倡

    作者:王洪 刊期:2017年第20期

    自从退休结识你,顿生爱慕和敬意,期期捧读不释手,篇篇认真阅仔细。栏目设置很给力,卷首策划有新意,人物特稿品位高,生活服务贴实际。

  • 偶遇熊光楷将军

    作者:董蔚建 刊期:2017年第20期

    2013年6月,我在中国文学馆参观文化学者高莽的木刻、绘画、翻译成果展时,和熊光楷上将不期而遇。作为负责我军军事外交的原副总参谋长,我从新闻媒体上总能读到他的名字,当在现场看到他的身影,颇有点兴奋。

  • 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

    作者:大志 刊期:2017年第20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2016年“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上演讲,“我并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因为早期筛查出癌症后,其实死亡率也并没有降低,这样的检查其实意义真的不大。

  • 董卿跪地采访老翻译家无声传递中华美德

    刊期:2017年第20期

    近日,董卿跪地采访老翻译家获网友称赞,董卿所采访的老人叫许渊冲,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其实这是发生在开学第一课节目中的事隋,当时因为节目组请来了96岁的老翻译家,而当时老人坐在椅予上接受主持人的采访,董卿现场问了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都是跪着问的。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刊期:2017年第20期

    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已成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听听外国人怎么说——高铁:我家在欧洲东边,如果想去西边的巴黎,距离相当于北京到上海,我大概要一整天的时间才能到,但北京到上海只要半天。网购:我常常坐在家里等外卖,吃的穿的用的,甚至一大桶5加仑的水,也有人给我扛到家门口。

  • “以房养老”保险试点3年承保不足百人

    刊期:2017年第20期

    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自2014年7月开展试点至今年7月底,全国共有65户家庭90位老人完成承保手续,参保老人平均年龄为71岁。在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家庭中,月领5000至10000元的居多,最高的一户月领养老金近3万元。

  • 青岛“戒严”为暴走团让路

    刊期:2017年第20期

    近日,青岛八大峡广场周边部分路段开始在夜间施行机动车限行,避免人车混行。该广场周围每到夜晚就有匕千居民组成的6个暴走团在道路上健身,由于人员较多,经常占据了车行道,造成人车混行带来交通安全隐患。弹性限行后,“暴走团”在没有车的道路上大步行进。

  • 走失老人随身带40年前情书

    刊期:2017年第20期

    大连一位老人近日在街头找不到家了他只知道自己是大连理工大学的,但连自己叫什么也不记得了。

  • 家有7套房,仍坚守街头卖杂货

    刊期:2017年第20期

    郑州市工人路与颍河南里路口西北角,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推着小铁车在路边卖针线、鞋垫、袜子等杂货,引得许多人纷纷前来“照顾”生意,以帮助她改善生活。老人姓朱,家拆迁,共分有大小7套回迁房。能不能挣钱都无所谓,最主要的就是可以走走路,活动活动筋骨锻炼出个好身体,更主要的是,每天都有人跟她说话。

  • 金色的足迹(本刊特稿之四)——王定国初心不改

    作者:李耀东 刊期:2017年第20期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是轻车简从,到人民群众中去访贫问苦、体察民情,人民群众也总是能在与他的近距离接触中,感受到国家最高领袖那份深沉而温暖的牵挂。编者按老年群体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曾满怀深情地说:"全社会一起努力,把老年人安顿好、照顾好,让老年人安度晚年。"

  • 于爱梅 最美新“红嫂”

    作者:郑树平 刊期:2017年第20期

    沂蒙山区腹地的山东省沂南县,有"红嫂之乡"美称,战争年代曾涌现出了全国双百人物——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舍弃亲骨肉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等英模人物而闻名全国。如今,"红嫂"的后人们用实际行动传承"红嫂精神",书写了动人的新篇章,于爱梅,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