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

中国老年杂志 部级期刊

Elderly Chinese

杂志简介:《中国老年》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刊首页、银色风景线、银色风景线_特别策划、银色风景线_银色星座、银色风景线_世相百态、银色风景线_闲庭漫笔、时尚俱乐部_诗书画苑、时...

主管单位:中国老龄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老龄协会
国际刊号:1002-5278
国内刊号:11-1146/C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8827
总被引量:96
H指数:5
  •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刊期:2013年第13期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

  • 活出老年的精彩

    刊期:2013年第13期

    四川读者周荣昌:平时听到关于老的话,都是消极的,老了不中用了,人生的黄昏,暮气沉沉,听了更觉得老气横秋的。…我觉得一定要活得积极点,我现在已经80多了,退休都20多年了,如果不出意外,我觉得自己还有20多年时光,岂能早早进入冬眠状况。未受理况,生命的活力,智慧的潜力,伸缩性很大,不在年龄高低,年轻人也有暮气沉沉的,老年人也...

  • 祝贺诗词两首

    刊期:2013年第13期

    《中国老年》三十载,办刊方向高明。坚持精彩赖群英,健康生活美,文化品质清。

  • 看《中国老年》的四大收获

    刊期:2013年第13期

    湖南读者寸正蔚:《中国老年》,内容丰富,涵盖很广,可圈可点。我自从退休移交地方政府安置后,就一直阅读这本杂志,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基本每期必读,受益匪浅。

  • 有梦想的人不老

    刊期:2013年第13期

    河北读者江南秋:读了《中国老年》杂志5月上半月江平的文章《我的中国梦就是法治天下》很有感触,作为和江平先生同龄的老年人,经历也很相似,所以能深刻地理解他对于梦想的追求和执着。我们都是带着使命成长和生活的一代人,对于国家、民族有着深深的感情。读到江平先生为了法治梦而奋斗,深深地鼓舞了我。谁说老年人不可以有梦想?我们不但...

  • 入住养老院的确很难

    刊期:2013年第13期

    山东读者秦篮:《中国老年》5月上半月版有一篇文章《入住养老院,到底还要等多久?》,文章梳理了目前养老院的床位供应和老人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

  • 相伴12载,传递正能量

    刊期:2013年第13期

    北京读者刘自林:看到“我与《中国老年》征文启事”,回想了一下自己订阅这本杂志的历程,平时没太留意,仔细一算,发现看《中国老年》已有12个年头了,基本覆盖了自己至今的全部退休生涯。

  • 纪念《中国老年》创刊30周年

    刊期:2013年第13期

    三十周年转瞬过,丰功伟绩震山河。相依作伴非嫌少,防病强身受益多。

  • 谁之过

    刊期:2013年第13期

  • 谁来问责监管部门?

    作者:吴杭民 刊期:2013年第13期

    新华社广州5月19日电,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常抽检发现部分单位的食品不合格,其中大米及米制品被检出重金属镉超标、食用油被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1超标、熟肉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等。

  • 再婚竞标

    刊期:2013年第13期

  • 希望多建一些社区老年活动室

    作者:杨学友 刊期:2013年第13期

    岳母所居住的原是退休职工集中的老旧小区,经改造,新社区活动中心增添了包括健身、娱乐、日间照料功能的老年活动室,令老人们无不拍手称好!有

  • 老年人对社区志愿者服务有两盼

    作者:姚国勇 刊期:2013年第13期

    笔者在街道从事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我们社区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开展了治安巡逻、卫生保洁等服务项目,但在具体为老人服务方面却不多,根据老人家庭实际情况,我发现他们对志愿服务主要有两项期盼:—是盼能为老人理发。

  • 体弱多病宽心谣

    刊期:2013年第13期

    人食五谷病难免,既然有病莫埋怨。带病不钻牛角尖,后天保健是关键。磨练身心神放宽,病能养人非空谈。

  • 善款“缩水”折身慈善事业病根

    作者:禹翁 刊期:2013年第13期

    深圳有一个家庭自1993年始,资助井冈山一名贫困学生。孩子毕业后到广东打工,见面后对其“每学期提供40元生活费”表示感谢。捐助人顿感惊讶——寄给孩子的钱至少是10倍!而且,他们写给孩子的信也从未被收到。中国慈善事业公信力缺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