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

中国老年杂志 部级期刊

Elderly Chinese

杂志简介:《中国老年》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刊首页、银色风景线、银色风景线_特别策划、银色风景线_银色星座、银色风景线_世相百态、银色风景线_闲庭漫笔、时尚俱乐部_诗书画苑、时...

主管单位:中国老龄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老龄协会
国际刊号:1002-5278
国内刊号:11-1146/C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8827
总被引量:96
H指数:5
  • 提升健康水平 增进亿万老年人福祉

    刊期:2013年第06期

    老龄问题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特别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发展老龄事业作出了总体安排,其中提高老年人健康素质摆在重要位置,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中之重:

  • 免费体验,小心中招

    作者:莞尔 刊期:2013年第06期

    近来,免费体验中心、免费理疗机构在社区扎堆,不少老年人对这些免费体验活动趋之若鹜。

  • 借景生辉

    刊期:2013年第06期

  • 论点

    刊期:2013年第06期

    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说

  • 回家“看看”应多“干干”

    作者:盐石 刊期:2013年第06期

    过完春节,我所在的这幢楼就有两位老人住进了医院。医生说,这两位老人的病是累出来的。

  • 老师教错了

    作者:咪咪 刊期:2013年第06期

    超市搞店庆,—大早我带5岁的孙子赶到,我问保安:“买儿童图书怎么走?”保安说:“往北走几十步。”

  • 数码

    刊期:2013年第06期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9%的成年子女和父母住在一起,43.7%的成年子女和父母住在同一个城市,35.9%的成年子女和父母生活在两地。

  • 北京老人每年倒贴子女1500元

    作者:龙可选 刊期:2013年第06期

    2013年1月4日的2012年北京老龄产业研究报告称,北京空巢老人占近一半比例。子女及孙子女每年仅给老人2607.7元,而老人则会每年给后代4142.7元,需“倒贴”子女1500余元。这种现象值得社会关注。

  • 应给敬老院护工评优机会

    作者:宋德先 刊期:2013年第06期

    经常看到一些公立医院轰轰烈烈地开展评选表彰优秀护士的活动,但敬老院里的护工却极少有这样的机会,显然有失公平。

  • 做人六字诀

    作者:马一心 刊期:2013年第06期

    静:少说话,多倾听。缓:稳着做事,不急不躁。忍:忍让是智慧,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让:退一步海阔天空。淡:把一切看淡,许多事会随时间变成烟云。平:平凡、平淡、平衡。

  • 儿女不孝顺父母也有责

    作者:胡名爵 刊期:2013年第06期

    不时听到,一些老年人在一起拉家常,说自己儿女不孝顺,说从小我是多么疼他,热了怕烫着,冷了怕冻着,他都20多了’我还给他铺床叠被,可我有了病,让他给我端口水他都不高兴。

  • 仅有高铁高速远远不够

    作者:吴都 刊期:2013年第06期

    高铁时速破世界纪录,笔者随儿子坐高铁回老家,终于体验到了飞一般的感觉。

  • 按“粒”卖药与按“盒”卖药

    作者:吴波 刊期:2013年第06期

    报载,新加坡政府规定,医生给患者开药量不能超过一周,药店按“粒”卖药。这样既有益于患者健康,又不让他们花冤枉钱。这种做法,彰显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责任心,令人称赞。联想到中国药店卖药,都是整盒、整瓶地卖。有的药店还开展“买几赠几”活动,诱惑顾客多买药。

  • 医生应注意文字规范

    作者:方品 刊期:2013年第06期

    医生当然是知识分子,应该注意祖国语言文字规范。笔者曾亲耳听到一位主治医生将“踝骨”读成“果骨”,亲眼见医生把“患者”写成“串者”,把“臀部”写成“殿部”,实在有损文化人形象。

  • 盼重建互助基金会

    作者:华绍伟 刊期:2013年第06期

    前不久,某小区一位长期因病卧床、家庭经济拮据的居民,突然遭遇独生子车祸受伤,急需钱抢救。困难时刻,居民楼组长从居民楼的“互助基金会”中拿出3000元借给他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