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杂志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806/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总论、战略与实践、资讯与观察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0-3045
国内刊号:11-1806/N
全年订价:¥ 168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4.52
复合影响因子:3.23
总发文量:1736
总被引量:22064
H指数:58
立即指数:0.21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3.6056
  • 序言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维持生物多佯性等伞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从问题到解决方案:土壤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者:张甘霖; 吴华勇 刊期:2018年第02期

    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等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作为土壤科学研究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为建设生态文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中的土壤科学与技术问题

    作者:沈仁芳; 王超; 孙波 刊期:2018年第02期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新途径,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必然选择。提升耕地质量和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本保障和具体途径。目前我国耕地资源环境面临着多重挑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耕地地力。文章分析了我国耕地质量现状以及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需要解...

  • 我国土壤污染的区域差异与分区治理修复策略

    作者:骆永明; 滕应 刊期:2018年第02期

    我国已实行分类、分级的土壤环境监管工作,但尚未融合分区治理修复策略。自然地球化学异常或人为污染物空间排放差异可使土壤环境污染具有区域性特征。实行区域土壤污染的分区治理符合土壤污染的客观性和人为性。文章在分析土壤污染的自然与人为成因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壤污染区域差异性的分区治理修复策略。建议积极推进制定地方土壤污染防治...

  •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粮食安全保障

    作者:徐建明; 孟俊; 刘杏梅; 施加春; 唐先进 刊期:2018年第02期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已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文章针对我国农田土壤和粮食作物重金属超标现状,强调把粮食作物区域划分为禁产、限产和宜产3种类型;通过采用重金属低积累粮食作物品种、重金属钝化与阻隔技术及农艺管理等措施,实现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并明确提出了重金属动态监测、低积...

  • 我国农田土壤酸化调控的科学问题与技术措施

    作者:徐仁扣; 李九玉; 周世伟; 徐明岗; 沈仁芳 刊期:2018年第02期

    我国南方日趋严重的农田土壤酸化不仅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而且促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吸收累积,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民众健康。但因酸性土壤分布详情不清,作物酸害阈值不明,土壤酸化预测的研究不足,酸化防治技术严重缺乏,红壤酸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改良酸化农田土壤、遏制土壤的持续酸化,将热带和亚热带地...

  •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水环境保护

    作者:杨林章; 吴永红 刊期:2018年第02期

    农业面源污染正成为我国地表水体的主要污染负荷来源,威胁水生态健康和水环境安全。文章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其主要的形成原因,总结了当前主流的防控技术与策略,重点阐述了从全局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减量(Reduce)-过程阻断(Retain)-养分再利用(Reuse)-生态修复(Restore)”策略(简称“4R策略”)。深入剖析了当前农业面...

  • 面向作物产量和环境双赢的氮肥施用策略

    作者:颜晓元; 夏龙龙; 遆超普 刊期:2018年第02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氮肥消耗国,总用量达到了全球总量的33%。但是氮肥的过量施用并没有带来持续的作物高产,反而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文章综述了我国近30年来农田土壤氮素的收支和利用率情况,分析了我国农田土壤氮素的去向及其环境影响,重点论述了如何通过氮肥合理管理来实现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 生物质炭与土壤可持续管理:从土壤问题到生物质产业

    作者:刘晓雨; 卞荣军; 陆海飞; 郑聚锋; 程琨; 李恋卿; 张旭辉; 潘根兴 刊期:2018年第02期

    南美洲古老农业文明孕育的暗色肥沃土壤引发了全球生物质炭研究热潮。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经过低温热裂解技术转化为生物质炭并施用于农田土壤中,是一种新的土壤可持续管理途径,且服务于生物质废弃物治理与生态农业。我国生物质炭工业化生产技术及炭基肥制备与施用技术已经形成,土壤增碳与农业增产、减肥、增效潜力显著。大规模...

  • 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与速率:认识、挑战与研究建议

    作者:赵永存; 徐胜祥; 王美艳; 史学正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肥力形成的基础,不但影响土壤质量、功能和粮食产量,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土壤资源同时面临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准确把握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及速率,对于实现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对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变...

  • 土壤侵蚀:从综合治理到生态调控

    作者:史志华; 王玲; 刘前进; 张含玉; 黄萱; 方怒放 刊期:2018年第02期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多样、侵蚀过程复杂,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丰富。文章对国内外土壤侵蚀及其阻控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复杂环境下土壤侵蚀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回顾了我国土壤侵蚀防治由优化坡面措施,到小流域综合整治,再到区域生态经济协同发展与优化布局的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治理重心应从遏制面积扩张转向生态功能提...

  • 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与肥力提升的成效与建议

    作者:韩晓增; 邹文秀 刊期:2018年第02期

    我国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土壤环境质量良好,适合优质农产品生产。黑土地开垦时间约200年,但是土壤肥力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垦后大约经历了30年有机质含量快速下降期,使土壤中氮、磷和钾的比例更适合作物生长且肥力不断的提高;此后,土壤有机质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土壤肥力也随之下降,这部分土壤有机质流失导致了黑土地退化。...

  • 生态学研究支撑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科技扶贫

    作者:王克林; 陈洪松; 曾馥平; 岳跃民; 张伟; 付智勇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中科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面向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域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服务提升和民生改善的重大需求,系统开展了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观测、试验与示范研究,发现了喀斯特坡地地表一地下二元水土流失特征,地表侵蚀产沙一般低于50t/(km2.a),但人为干扰加剧地表侵蚀;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阐...

  •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中科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环江站”)始建于2000年,隶属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该站于2005年进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2008年进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 近期重要科研成果

    刊期:2018年第02期

    新垦耕地优质耕作层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针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中“占优补劣”问题,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张佳宝研究员领衔的团队经过10多年攻关,研发了以有机天然材料为核心的优质耕作层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形成了不同类型土地整治优质耕作层构建和土地利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