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杂志简介:《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759/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 康复政策与发展研究、消息、基础研究、综述、临床研究、临床观察、社区康复

主管单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1006-9771
国内刊号:11-3759/R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51
复合影响因子:2.33
总发文量:3872
总被引量:47377
H指数:60
引用半衰期:4.6734
立即指数:0.0667
期刊他引率:0.8572
平均引文率:13.5956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晓岚; 黄仁彬; 汤银娟; 莫艳秀; 张建湘 刊期: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来源于人脐血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分离、纯化和扩增培养的可行性和条件。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正常足月胎儿的脐带血,经肝素抗凝,用相对密度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偏酸性的Mesencult^T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扩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表面标志。结果来源于人脐血的单个核细胞种植于特定的培...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鲁雅琴; 宋焱峰; 侯一平 刊期: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时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1200mg/kg),缺血2h再灌注6h后观测各组的神经行为变化,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脑组织MDA...

  • 失语症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作者:宋鲁平; 徐建民(综述); 张通(审校) 刊期:2006年第11期

    功能核磁共振(fMRI)作为一种无创性脑功能成像技术,被应用于正常受试者和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语言学研究,以探讨语言加工的神经基础。这些研究补充和发展了传统失语研究所积累的知识,为探究失语症的神经机制和大脑皮层恢复的可塑性提供了新视野,还将有助于语言功能恢复能力和康复治疗措施有效性的评估。

  • 脑损伤后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作者:张小年; 张皓 刊期:2006年第11期

    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和脑血管病急性期,均可出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和垂体原发或继发性损伤所致。脑损伤后急性期的体内大多数激素水平的变化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可逆的,但部分病例在恢复期合并有垂体功能减退,出现分泌功能不足的表现。激素的缺乏可能会影响到脑...

  •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海霞; 石秀娥; 王兴武 刊期:2006年第11期

    脑卒中后抑郁是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经综述。

  • 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作者:王晓艳; 张通 刊期:2006年第11期

    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临床称为肩-手综合征,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认为,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周围性损伤、交感神经作用、神经源性炎症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改变等。

  • 丁基苯酞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吴丽蓉(综述); 罗勇(审校) 刊期:2006年第11期

    丁基苯酞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缺血、脑外伤、记忆障碍、惊厥等有治疗作用。本文就其作用机制做一概述。

  •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莹; 刘树民 刊期:2006年第11期

    栓线法制备的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具有不开颅、效果肯定、可控制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的特点,该模型自创建以来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该模型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许多因素可直接影响模型的成功率,结果给复制带来较大的困难。针对该模型存在的不足,学者们对手术操作、栓线的制备进行了改进,并探讨了手术中动物的选择、麻醉剂的选择...

  • 左基底节区损伤为主脑卒中患者10例失语症状学研究

    作者:常静玲; 高颖 刊期: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以左侧基底节损伤为主的失语症患者的言语障碍特点。方法在发病后12周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对10例患者进行评价,并留存影像学资料。结果和结论10例左基底节性损伤的失语症患者与传统的基底节性失语的语言障碍表现有部分共性,但由于个体差异,出现了各具特点的语言损伤特征,分别从语言学、心理学、解剖学等方面...

  •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前后手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功能磁共振影像分析

    作者:李少武; 张巍; 刘翔; 戴建平; 李丽林 刊期: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皮质运动区功能变化及康复后脑功能重组。方法对2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双侧手指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在患者接受系统康复训练后重复检查。影像学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常规MRI表现为运动功能区脑梗死或相应皮质脊髓束通路脑梗死;在脑功能成像检查中,健侧手...

  •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损伤后上肢灵活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赵军; 张通; 张妍; 李冰洁 刊期: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患者上肢灵活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36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CIMT组和传统治疗组。CIMT组每天强化训练患侧上肢5h,5d/周,连续3周,同时使用休息位手夹板和吊带限制健手的使用,每天8h。对照组采用传统PT和OT等康复方法,每天训练患肢5h,5d/周,不限制健手的使用。使用上肢动作研究(ARk,)试...

  • 不同类型脑梗死急性期动态血压变异性分析

    作者:鲍瑞雪; 张通; 王志; 何威; 朱颖 刊期: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脑梗死类型患者血压变异性(标准差/均值)的特点。方法监测发病24h内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动态血压情况。比较腔隙性脑梗死、非腔隙性脑梗死及对照组动态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24h、昼收缩压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其他两者之间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压的波动性可能对小动脉的影响大于大、中动脉。

  • 2005年卒中进展:脑的恢复及康复

    作者:Wolf-Dieter; Heiss; Robert; W.; Teasel; 杨雅琴(编译) 刊期:2006年第11期

    脑卒中后康复目前正是方兴未艾,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康复的作用范围从皮质重组到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等均有涉及。

  • 自体施万细胞神经膜管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南丰; 李靖年; 董建俐; 王鸿飞; 东海潮; 高延明 刊期: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体施万细胞神经膜管(SCNC)移植对脊髓半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成鼠30只,随机分3组:1O只造模后行SCNC移植(A组);10只造模但不移植(B组);10只不造模也不移植作正常对照组(C组)。下段胸髓半切法造模。术后8周每周行动物行为测试和斜板试验;术后6周测定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后8周行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

  • 半定量和定性方法评价截瘫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比较

    作者:张缨; 纪树荣; 范晓华; 周红俊; 刘根林 刊期: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胸髓完全横断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特点;探讨评价截瘫大鼠后肢运动恢复的最佳方法。方法2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横断损伤组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7d、15d、30d和45d,采用BBB开放空间运动评分和ACOS(average combined scores)神经行为学评定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比较其异同...